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追和张学士从沂公游广固城

追和张学士从沂公游广固城

宋代 司马光

苍鹅集宋幕,游鹿上燕台。
霸气山河尽,王燕江汉来。
重围经岁合,严锁夜深开。
废殿余沙砾,颓墙翳草莱。
清时间千岁,良牧借三台。
狱市乘余暇,芜城赋上才。

诗人司马光的古诗

钓鱼有感 其一

宋代 司马光

垂竿临晚岸,坚坐据莓苔。饵落萍初散,鱼惊荷暂开。

有求虽琐细,未获且低回。君识磻溪老,曾垂绿发来。

送何万下第归蜀二首

宋代 司马光

失意流年老,残春对夕阳。
可堪临远道,更复举离觞。
花柳已萧索,云山复渺茫。
西风如有意,意信勿相忘。

又和并寄杨乐道十二韵

宋代 司马光

圣主乐忠谏,曲从如转圜。
玉色粹阳春,至仁生自然。
所惭群臣愚,无以称开延。
贱生何为者,侧足青规前。
顽石不可鍊,安能补高天。
狂简昧大体,所依官长贤。
有如骖这靷,左右随周旋。
庶几助山甫,衮职无尤愆。
缅思老成人,阻亲函丈筵。
岂不寸心劳,动为纆徽牵。
何当执寿卮,跪起得差肩。
相顾藐无期,瞻望徒愔愔。

送吴辨叔大名司户 其二

宋代 司马光

致远必自近,如君岂椽曹。鱼龙试春浪,松栝露秋毫。

错落龙华富,䃘

送李尉以监丞致仁归闽中

宋代 司马光

行行歌式微,浩吧返荆扉。
却著登山屐,尽焚趋府衣。
溪清鱼影乱,竹闇笋芽肥。
应悔浮名误,空将白发归。

赠邵尧夫

宋代 司马光

家虽在城阙,萧瑟似荒郊。
远去名利窟,自称安乐巢。
云归白石洞,鹤立碧松梢。
得丧非吾事,何须更解嘲。

陶侃惜谷

宋代 司马光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宋代 司马光

厚於太古暖於春,耳目无营见道真。
果使屈原知醉趣,当年不作独醒人。

英宗皇帝挽歌辞三首 其一

宋代 司马光

盛德师尧舜,英姿肖祖宗。太阳光遍照,沧海量兼容。

鸿业知能继,齐民望可封。如何未五载,已上鼎湖龙。

次韵和复古春日五绝句 其三

宋代 司马光

东城丝网蹴红毬,北里琼楼唱石州。堪笑迂儒竹斋里,眼昏逼纸看蝇头。

双井茶寄赠范景仁

宋代 司马光

春睡无端巧逐人,驱诃不去苦相亲。欲凭洪井真茶力,试遣刀圭报谷神。

送不疑知常州

宋代 司马光

宦学不营身,京华费十春。
非贪为郡乐,意欲与民亲。
祖账青门首,归帆扬子津。
江山旧游在,烟火故乡邻。
敢惜离群阔,欣闻得吏循。
嗟余一囊米,溟负鬓丝新。

寿安杂诗十首·永济渡二首

宋代 司马光

洛水寒可涉,长汀柳飞叶。
节物行无期,自与幽怀惬。

和昌言官舍十题·萱草

宋代 司马光

叶濯宿露翠,花迎朝日黄。
昔谁封殖此,俨列侍高堂。
达士隐於吏,孰为行与藏。
逍遥玩永日,自无忧可忘。

秋日登观信亭

宋代 司马光

西风连夜雨,草树已萧条。
宿霭稍零落,寒山更寂寥。
林红犹带日,岸白欲生潮。
新雁来何处,离离天际遥。

早春 其二

宋代 司马光

璿霄转斗车,春意逼梅花。熟寐侵街鼓,闲情到酒家。

晴阳浮地末,寒色敛天涯。归雁空馀迹,朝来印浦沙。

和君贶清明与上巳同日泛舟洛川十韵

宋代 司马光

繁华两佳节,邂逅适同时。雅俗共为乐,风光如有期。

晓烟新里巷,春服满津涯。已散汉宫烛,仍浮洛水卮。

占花分设席,爱柳就张帷。华毂争门去,轻帘夹路垂。

三川云锦烂,四座玉山攲。叠鼓传遥吹,轻桡破直漪。

清谈何衮衮,和气益熙熙。想见周南俗,当年播逸诗。

先春亭

宋代 司马光

园林近铃阁,旦夕被仁风。
自得芳菲早,岂将疏远同。
冰开半塘绿,雨借数枝红。
会待韶光遍,还应到野丛。

数日不至后圃今晚偶来芳物都尽率然成诗

宋代 司马光

烂漫不解赏,飘零空惨棲。
残红正满地,不忍踏芳蹊。

送茹屯田知无为军

宋代 司马光

叠鼓鸣铙迎候新,军牙孑孑倚淮津。
聊应衣绣过乡曲,不作引章惊故人。
荻迸短芽淝水暖,荷浮圆叶漅湖春。
使君此去荣多少,犹是当年书剑身。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70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