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太常许卿送菜戏简十首 其三

太常许卿送菜戏简十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空堂养病似斋居,喜送东园几种蔬。吃此久无烹宰事,不须仍用远庖厨。

诗人薛瑄的古诗

示昌子

明代 薛瑄

昌子今虽十岁馀,圣功元自养蒙初。莫求俗辈梨兼栗,须读前人诗与书。

抄手出门毋浪戏,正襟掩户要端居。汝亲愿汝身长日,头角峥嵘与众殊。

盂城驿雪中咏竹

明代 薛瑄

高沙有候馆,阑槛殊幽清。槛内足凡木,凋萎不可名。

独彼凌云竹,郁有冒雪青。飘萧散寒叶,修直摇苍茎。

灵籁奏清响,锵若金石鸣。晴霄吐华月,流影乱虚明。

赏玩竟朝夕,似当西南朋。乃知岁寒操,匪独松柏贞。

矢心又不如,愧我为物灵。

青州府迎诏

明代 薛瑄

丹霄快睹凤衔书,春与天恩满八区。不独山东扶杖听,还应海内效嵩呼。

衣冠济济风云际,花柳欣欣雨露馀。柏府微臣瞻盛事,载驰忠恳恋皇都。

拟古四十一首 其八

明代 薛瑄

圣治奠九有,禹迹亦茫茫。王泽既饶洽,彝伦复昭彰。

以兹熙皞世,举俗跻乐康。胡为古道非,极意开边荒。

征行苦锋镝,飞挽失耕桑。民生既骚屑,天和亦乖伤。

广土竟何益,不救危与亡。兹事已千载,雄豪有秦皇。

简张都宪杨尚书郑侍郎廖少卿丁寺丞

明代 薛瑄

棘寺秋官接宪台,山光水色画图开。青林云气水窗见,翠浪风烟入座来。

杨柳影中冠盖过,芰荷香外吏人回。好生正仰吾皇德,共播仁恩遍九垓。

黔阳山中十首 其九

明代 薛瑄

花木时光总不穷,青山叠叠水重重。欲寻真宰元无迹,祗见苍苍一气功。

简黄仲芳大参三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正统四年秋九月,天官门下识君时。神都第一科中客,接踵青云愧后期。

次张都宪并蒂莲韵

明代 薛瑄

绿池红绽合欢花,秀色天然自一家。并结翠房含雨露,独摇香柄出烟霞。

何曾人世时常见,剩有风骚次第誇。自是太和充宇宙,故钟此物兆亨嘉。

又怀五友五首 其二 菊

明代 薛瑄

铁冠不受晚风寒,采得幽香静处看。幸自托根今得所,栽培应有露团团。

澹庵卷为谢侍郎乃兄题

明代 薛瑄

闽山何岧峣,闽水亦清泚。中有肥遁人,雅志丘壑美。

山田入云耕,结屋傍流水。耕稼有馀閒,琴书时复理。

寄兴槁梧中,游心竹素里。庭户无嚣尘,外物绝珍绮。

疏食足充餐,絺布良适体。朋来无杂言,谈道而已矣。

至乐既无假,浮荣焉足拟。所以忘岁年,足不至州里。

白云在高丘,鸣鹤在中沚。安得蹑轻风,一访澹庵子。

金陵春望四首 其四

明代 薛瑄

皇都又是一年春,立马长堤眺望频。丽日斜明红杏坞,煖烟轻护绿杨津。

风来野水微生浪,雨过天街迥不尘。最爱祥云呈五色,氤氲长是绕枫宸。

题王医士东白堂

明代 薛瑄

才见沧溟浴晓珠,俄看倒影上天衢。丹炉夜火知全伏,药室晨光觉渐虚。

野马未穿延客榻,阳乌先照活人书。在家早起君休厌,屦迹朝来满户除。

后土祠

明代 薛瑄

一木为桥渡断溪,山风水气冷凄凄。千年古庙苍崖下,万里河流正在西。

春兴三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客居城市厌喧嚣,举目云林变绿条。好景一年都已过,何曾散步到西郊。

古滕薛城

明代 薛瑄

才过古滕国,还瞻旧薛城。分封遗坏堞,列爵但虚名。

冉冉春烟淡,悠悠野水清。望中今古意,信马独含情。

送孙俊先生致仕归鄢陵三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先生七十引年归,送别都门柳絮飞。潞水东风都捲幔,金台晚照远衔衣。

收功桃李心初遂,行乐桑榆志未违。况复颍川多故事,到家争仰德星辉。

出汉口五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汉江南合楚江流,新涨兼天雪浪浮。黄鹤不来仙已去,舟人犹指旧时楼。

对雨遣兴简陈侍御七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曲阑干外芰荷香,秋雨来时水满塘。喜与同年骢马客,水心亭上共持觞。

洞庭湖阻风四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系舟无奈北风何,遣闷还应一放歌。日射湖心翻锦浪,烟收山顶露青螺。

苍梧水阔秋天远,斑竹云深暮雨多。千载湘累无复见,欲从何处吊英娥。

徐州洪

明代 薛瑄

乱石何巉岩,长堤更宛转。狭岸忽陡起,急濑如注坂。

回旋聚流沫,骇浪洒雪霰。舟行良已难,下上劳拽挽。

翻思游川峡,江石尤险远。瞿塘十二滩,波浪激雷电。

回视过兹洪,反若历平坦。乃知所观大,小者不挂眼。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