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春亦只如是,冬亦只如是。别有一清风,请君参此味。
和周仲觉三首 其三
春在梅边动,寒从月外来。贫于萤不暖,心与烛俱灰。
此意悠悠著,从谁细细开。病来更忧患,泪尽只馀哀。
同尤延之京仲远玉壶饯客二首 其二
金杯玉酒沈寒冰,青李来禽尚带生。不是此间无暑气,湖风吹取过临平。
清晓湖上三首 其二
菰月蘋风逗葛裳,出城趁得上番凉。荷花笑沐燕支露,将谓无人见晓妆。
野荼
不识荼糜恨杀人,野花香里度芳晨。寄笺为报东皇道,不理今年一个春。
宿孔镇观雨中蛛丝五首
初入淮河四绝句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后为韵和以谢焉五首 ...
老拙谁肯伴,束书自相随。此外无长物,犹有一鸱夷。
小醉即孤咏,自遣不要奇。西湖妙天下,未羡习家池。
江绿道院集戊申四月九日得请补外初出国门宿
寄题荆南抚干胡仲方公廨信美楼 其一
大资孙子大参甥,磊磈胸中万卷横。楼上已堆千古恨,晚潮更作断肠声。
出蛱二首 其一
朝来入峡闷船迟,也有欣然出峡时。山色亦如人送客,送行倦了自应归。
谢叶叔羽总领惠双淮白二首 其二
情知北味饮中瑰,暖律何缘到死灰。去岁海红犹间识,今年淮白不曾来。
一寒尚有绨袍赠,双鲤仍随尺素回。厚禄故人书尽绝,只馀计相解相哀。
送丁子章将漕湖南三首 其一
岳麓猿声里,湘流雁影边。自天持一节,到日是新年。
身退名逾重,今稀古则然。黄花非不好,只是插离筵。
午热登多稼亭五首 其三
不是城中是甑中,雨馀日色更明红。若为飞上金山顶,独立长江万里风。
尝桃
金桃两饤照银杯,一是栽来一买来。香味比尝无两样,人情毕竟爱亲栽。
题吴江三高堂张季鹰
藏船屋二首 其一
望见官旗衔舳舻,渔船争入沼中芦。藏船芦底犹有雨,屋底藏船雨也无。
行役有叹 其一
去年丐西归,谓可休馀生。今年复东下,驾言入神京。
卧治方小安,趋召岂不荣。何如还家乐,醉吟听溪声。
新晴西园散步四首 其三
红雨斑斑竹外蹊,黄金袅袅水边丝。举头拣遍低阴处,带叶青梅摘一枝。
城头晓步二首 其一
古城秋后不胜荒,人迹新行一径长。竹影已摇将午日,草根犹有夜来霜。
三花斛三首 其三 兰花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江蓠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自嘲白须三首 其二
前苦寒歌
永和遇风
送胡季永赴漕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除夜张功父惠诗索荆溪集次韵送往
衡山值雨
夏夜月下独酌二首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其一
夜过杨州二首 其一
寒食雨中同舍人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
晚照
入陂天径
和李子寿通判曾庆祖判院投赠喜雨口号八首 其七
新凉感兴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
明发南屏
未到丹徒二十里间,见石翁石婆
清明雨寒八首 其五
初出贡院买山寒毬花数枝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观 其十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其二
过张王庙
悯农
李与贤来访,自言所居幽胜,甚似剡溪。因以
饯洪帅张伯子华学尚书移镇京口
和张器先十绝 其三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十二
五更过无锡县,寄怀范参政苏侍郎
正月十二日游东坡白鹤峰故居其北思无邪斋真迹犹存
晚兴
再和云龙歌留陆务观西湖小集且督战云
春晓三首 其二
清晓洪泽放闸四绝句 其一
跋符发所录上蔡语二首 其一
雨后晚步郡圃二首 其一
和丘宗卿赠长句之韵
旱后喜雨四首 其四
和范至能参政寄二绝句 其一
乡士李英才得老潘墨法善作墨梅复喜作诗艮斋目以三奇赠之七字予复 ...
晓发黄巢矶芭蕉林中
郡中上元灯减旧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 其七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其八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其三
惠泉酒熟
出永丰县西石桥上闻子规二首 其二
清明雨寒八首 其八
壬寅岁朝发石塔寺
昼倦
子上持豫章画扇,其上牡丹三株,黄白相间盛
岁暮皈自城中,一病垂死,病起遣闷四首
晓登怀古堂
送丁牧仲新除奉常寺簿入朝
明发祁门悟法寺溪行险绝六首 其二
书莫读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
圩丁词十解 其八
送王恭父监丞倅潼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