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游二圣禅寺

游二圣禅寺

明代 袁宗道

荒城残寺也相宜,水满池塘花绕篱。席地双柑池斗酒,随身一钵共军持。

黄衣零落前朝敕,青叶莓苔幼妇碑。十载高阳酣畅地,重来风景异当时。

诗人袁宗道的古诗

结社二圣寺

明代 袁宗道

浮世何多事,祗园早息机。定僧惊果落,沙鸟触帆飞。

香积初分饭,旃檀欲染衣。诗坛兼法社,此会百年稀。

源禅游吴造沈香佛像及诸经,归峨嵋山 其一

明代 袁宗道

西去当三月,南询是几程?经将千卷去,像以众香成。

翻壁中流紧,摩天叠峭横。往来经险道,何止百馀城。

寄无念 其一

明代 袁宗道

飞锡今初返,经年半在吴。已无寿者相,不厌少年俱。

岁月看山尽,云霞见海隅。东南名下士,一一过逢无?

饮小修所携惠泉 其四

明代 袁宗道

可怜白发人,朝朝望游子。今日忽归来,饮水亦欢喜。

题唐元徵乃兄渔唱晚晴册 其四

明代 袁宗道

鱼艇宿檐前,酒旗飘屋后。沽酒复买鱼,对花倾几斗。

雪后出长安门见西山甚近

明代 袁宗道

雪后天街绝点尘,西山一秣白于银。云边蹬道层层出,马首峰峦叠叠真。

瑶岛分明连绛阙,玉龙夭矫贴青旻。却怜往岁曾游处,十里桃花覆角巾。

六月三十夜同萧允升过黄思立斋头

明代 袁宗道

怜君却扫久,为我开清尊。一见生狂态,相酬多谑音。

雨凉轻酒力,秋逼搅诗魂。尚有看莲约,犹堪续旧论。

行卫辉野村中即事 其一

明代 袁宗道

渚雁沙鸥啛唼,蔬畦麦陇纵横。藤萝也解人意,垂蔓争罥前旌。

寿郑大司马

明代 袁宗道

青山归去为功成,笑看人间利与名。三径新来称小隐,一身旧日是长城。

石分甲乙屯云气,竹长儿孙学凤声。智似子房身较健,不劳辟谷得长生。

闺人禅诵甚勤,喜赠二首 其一

明代 袁宗道

应是新年福力增,六时功课胜山僧。每持贝叶询难宇,时向蒲团学小乘。

一缕天风吹梵呗,半轮闺月照香灯。却惭庞叟心情懒,拥衲齁齁呼不应。

饮小修所携惠泉 其一

明代 袁宗道

昔逢惠山人,曾说惠山好。季子千里来,同饮惠山水。

山中看云

明代 袁宗道

雪学嵯峨山,山似霮䨴云。云山何以辨,云白山色青。

挽周老师九首 其七

明代 袁宗道

万里南归路,柔条一夕衰。阴风生宰树,磷火照孤帷。

不尽羊昙泪,无穷宋玉悲。所嗟梁木坏,何止哭吾私。

顾仲方画山水歌 其二

明代 袁宗道

吾观仲方画,不从诸家入,亦复不从十指出。直是一片豪性侠气结为块垒,以酒浇之不能止。

忽尔迸散落缣素,偶然浓淡分山水。吾不知溪山之貌仲方,仲方之貌溪山。

无情有情含裹那可辨,复有袁生失足混其间。数日苦热,对公所作寒江流,百骸泼泼化潺湲。

心魂清冷绝尘滓,恰逢投砾始惊还。却笑凡手抛掷胸中活山水,漫从死骨求筋髓。

纵然逼真君家顾长康,抵掌虎头徒为尔。噫吁嘻,俗眼赏鉴皆如此,不重真骨重形似!

发遂平

明代 袁宗道

遂亭城外少风尘,夏云千层山万层。一片云山不可辨,相错还成绮谷纹。

刘都谏左迁辽阳,别数月矣,远致酒一瓮,为之大醉数日

明代 袁宗道

刘君别我久,远饷酒一瓮。瓮大容五石,肩夫双臂痛。

清比惠井泉,白如雪山湩。因忆去年事,朝议同聚讼。

都谏上封章,语意带讥讽。逐向辽阳幕,官微名转重。

沙碛驱冻驴,贳酒无馀俸。佳酿及故人,得微减朝饔。

连晨开瓮饮,昏花尽如梦。檐曝取残经,揩眼逐字诵。

斜日射阶雪,熠熠金沙动。

饮禹州李氏园

明代 袁宗道

古郡溪山郭,名园花竹楼。麝香眠野草,翡翠立晴洲。

安得一生醉,那能十日留。公荣定谁似,是客可销忧。

夏日黄平倩邀饮崇国寺葡萄林,同江进之、丘长孺、方子公及两弟, ...

明代 袁宗道

数亩葡萄林,浓条青若若。垂藤如幡幢,布叶如若幕。

交蔓为宝网,缀实成璎珞。蜩蝉递代响,清越钧天乐。

寒泉绕膝流,坐久怯衣薄。霞外四五朋,一笑破缠缴。

依岸排绳床,科头兼赤脚。语或禅或玄,杂之以诙谑。

露葵带雨烹,云芽拣水瀹。石砌滴琤琤,铜铛鸣霍霍。

拇阵分两曹,夺爪如相搏。百罚嫌觥小,取钵代杯杓。

锦江气豪宕,新都质文弱。其馀尽楚人,赋性俱脱略。

乡语虽粗丑,动麈珠错落。三伏此中消,万卷束高阁。

信阳道中即事 其二

明代 袁宗道

四顾忽无径,仆夫何所往。俄闻车马喧,疑在空中响。

万猿书屋

明代 袁宗道

高斋何所有,琴书伴幽榻。中有吾伊声,声与猿声杂。

袁宗道

袁宗道

(1560—1600)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193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