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牛自牧住武夷仙掌庵 其二

送牛自牧住武夷仙掌庵 其二

明代 蓝仁

牧子疏狂早学仙,武夷更欲住千年。已从春雨修茅屋,便拟秋风买钓船。

仙酒肯分山客醉,神丹未许世人传。汪颠寂寞金公隐,尚想风流在眼前。

诗人蓝仁的古诗

题闻源游仙图

明代 蓝仁

海上神山只远闻,图中真景识闻源。云开秋色连蓬岛,雨过春阴散石门。

应有仙人骑出虎,定无逋客恨啼猿。人间岁月头空白,安得流霞共一尊。

九日西山燕集次靖之韵追怀虚白高士

明代 蓝仁

九日重登卧月台,西风愁对菊花开。空闻玉女宾云曲,不见铜仙白露杯。

葛井丹成龙自化,枫江霜冷雁空哀。杜陵老去多诗兴,不待尊前急雨催。

梅村与云壑会宿

明代 蓝仁

清泉白石辄难忘,又得春前会草堂。对酒先

挽蒋鹤田 其二

明代 蓝仁

忆过秋山访隐居,三年怅望信音疏。共知邻境征徭密,不念斯文老病馀。

易箦恨迟千里驾,成家须护一楼书。门人蓝涧修文早,不及哀歌共挽车。

舟中望长洲田家

明代 蓝仁

积流会澄川,浮沙亘长洲。上有佳树林,下有良田畴。

渔樵自成村,桑麻翳榛丘。犬吠林巷深,鸟鸣田舍幽。

落日负耒归,凉飙荡轻舟。斯人亦何为,乐哉以优游。

羁怀迫道路,怅望徒淹留。

赓冯老泉

明代 蓝仁

山中久住岂无情,偶为寻诗出谷行。岁宴龙蛇当伏蛰,春和观谷自翔鸣。

眼空江海栖栖老,兴近烟霞往往清。林杰后来俱特达,侯门弹铗旧知名。

暮宿田家作

明代 蓝仁

木落天正寒,山空日将暮。荒村倦鸟归,乱水行人渡。

穷年滞草莽,短褐被霜露。晚宿依田家,主人情亦故。

汲井泉满涧,烧竹烟在户。钟残溪上村,月照阶前树。

浊酒初泼醅,嘉蔬亦时具。且慰饥渴怀,况谙村野趣。

老翁八十馀,有子役征戍。粳稻岁暮收,官司日加赋。

我愿息兵戈,海宇重农务。愧乏经济材,徒然守章句。

寄李孟和

明代 蓝仁

同学朝冠士,投簪几日归。
里中朱绂少,世上白头稀。
陇黍登新酒,池荷足故衣。
夕阳天际鸟,还向北林飞。

石村卜居候程芳远

明代 蓝仁

数日遥闻驾犊车,青囊贮得异人书。山前再宿辞仙馆,雨后长吟候野庐。

竹径漫期羊仲入,鹿门偏愧德公居。子孙能守平安训,二顷山田也有馀。

老泉索赋喜雨

明代 蓝仁

苦热真嫌夏日长,片云今夕作秋凉。颠风未欲惊蒲柳,急雨还秋养稻粱。

病骨清泠唯稳睡,吟怀衰老减疏狂。冯唐过我谈新咏,扣户先愁债未偿。

寄余复婴

明代 蓝仁

道士清溪住,扁舟久未回。井垂霜后橘,门掩雨前苔。

凫舄长相候,鱼书杳不来。虹桥他日宴,又负紫霞杯。

送蜜与兰室

明代 蓝仁

松花崖蜜古方传,久服轻身更引年。爱伴茶炉烹雪水,懒随桂引酿山泉。

清涵渴肺醒司马,润入枯肠笑玉川。亦有小诗呈巨眼,烦将真味别中边。

苍梧夜坐

明代 蓝仁

天阔苍梧夜,江清碧草春。残花宜对酒,明月暂随人。

白雪知音少,青山入梦频。还乡恐未遂,鱼鸟漫相亲。

寄刘仲祥索贡馀茶

明代 蓝仁

春山一夜社前雷,万树旗枪渺渺开。使者林中徵贡入,野人日暮采芳回。

翠流石乳千山迥,香簇金芽五马催。报道卢全酣昼寝,扣门军将几时来。

寄老泉

明代 蓝仁

草堂閒杀老狂夫,世上穷愁尽拨除。壮志岂期游汗漫,轻身今欲托玄虚。

市廛不入佯多病,道侣相安可久居。揽结林泉清气在,不知诗兴近何如。

祭虎二首 其二

明代 蓝仁

祭虎虎何功,云能食封豕。封豕善遁藏,充觞得仙麂。

仙麂虽驯良,入口那复吐。虎去不复来,居然暴禾黍。

寄杜德基

明代 蓝仁

闻说徵君后,犹存版筑中。天恩何日及,世道此时穷。

黄耳书难保,青蚨箧已空。倚门惟有母,华发对秋风。

丙寅正月三日作二首 其一

明代 蓝仁

开岁仍愁雨,交春已听雷。衰容万感集,生意几时回。

强饭扶斑杖,巡檐看落梅。敝衣风更冷,吹送雪花来。

石村阻雪云松惠诗依韵奉答 其二

明代 蓝仁

携得长镵度雪峰,月明留宿洞仙宫。世人未识宾云曲,閒却林梢一笛风。

次赵声远韵

明代 蓝仁

閒抱瑶琴入武夷,名山不隐复何之。五车旧富三冬学,一卷新何九曲诗。

雕鹗渐冲霄汉远,蜩蝉自送夕阳迟。君家清献梅花在,静对高标有所思。

蓝仁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413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