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何绛
松花久向云中食,黄叶无端逐水流。尘世是非何处尽,归来犹及小山秋。
寄容廷恂 其二
欲泛扁舟访斐园,青山重叠带烟村。蒹葭秋水苍苍外,所谓伊人定倚门。
寄潘亦庶兼柬金纪时同客琼州
小袖罗衣白玉钩,桄榔夹道好淹留。归来但得盈车果,莫遣张郎学浪游。
寄梁药亭 其二
村居闻复住芙蓉,终日吟诗对岸松。欲访草堂诵新句,水云遥隔一重重。
琼南杂咏 其二
穷溟无复雁南翔,腊月家家插稻秧。椰斝静倾粘实酒,梅花白映菊花黄。
横塘曲为泽远弟池园作 其五
绿水青帘小槛幽,鲭鲂白鳊数千头。坐来莫说机心事,多恐群鱼渐远游。
寿黄母郭太君
青鸟传将七月信,瑶池树色正苍苍。蓬莱清浅秋风动,金母西来见穆王。
寄丹霞圆音和尚 其二
尚忆河梁饯,清霜下素秋。汐来衰草外,人上夕阳舟。
既已空诸破,应无此别愁。如何行与立,惆怅不能休。
过那乌
寒林驿上晓山晴,重得经过泪已横。云物不殊生死隔,间关终念弟兄情。
曾寻石上看枫叶,共上秋桥照水明。何事岭头人伐木,丁丁皆作断肠声。
淀心亭
小亭斜向水,石路绕回廊。鹤过溪桥静,门空菡萏香。
钟声清滞虑,草色引微凉。自到林中住,诸缘欲渐忘。
题湘江秋霁图 其一
湘山重叠倚天开,湘水悠悠去不回。一自屈平吟泽畔,千年无复有人来。
拖板桥访胡星卿
板桥东去入孤村,夹岸春云带小轩。疏竹叶边斜有路,碧桃花下正开门。
心閒久薄公卿贵,身隐仍愁姓字尊。鸡黍款留长日语,野田相送出黄昏。
送李方水掌教临皋 其四
半岁西湖旅食身,缄诗遥寄越溪滨。澹庵泉道清无比,留待穷交一故人。
惠阳竹枝辞 其二
侬家住在西湖边,暮暮朝朝得见莲。恨杀昨宵无赖雨,水深寻藕总无缘。
广州竹枝辞 其七
送郎莫过琵琶洲,琵琶本出韩凭愁。妾自有心防触着,那知郎意在东流。
杨颐斋罢官归冈州诗以送之
引年辞海国,归棹倚春涛。未尽诸生意,空存二疏高。
清樽开北海,长啸上东皋。日涉园成趣,何如五斗劳。
宿冲虚观
古坛秋尽菊花新,落木千章绕四邻。葛令丹台犹未改,白家音乐已难陈。
天鸡夜半争啼日,仙犬年多不吠人。却忆昨宵闻颇异,空中一曲随梁尘。
村居 其五
村路依溪口,幽寻复有谁。藤垂牡蛎屋,鹤过芰荷池。
寡语存公道,修心静百思。萧萧风入户,寒雨欲来时。
琼南杂咏 其一
海阔天空鸟不飞,远书难得到柴扉。可怜一梦忘艰阻,如此波涛夜夜归。
都门访程周量
绿槐门外解征鞍,暂听乡音似梦残。别后新诗皆老大,镫前细语几悲欢。
人于异地情偏洽,酒到深更力易寒。少小读书怀北阙,此身今已在长安。
送迹删上人入西宁 其一
偶辞僧伴逐閒云,锡杖西飞访隐沦。莫向崧台台下过,山川如旧易伤魂。
何绛
何绛,顺庆(今四川南充市北)人。徽宗宣和间进士(清康熙《顺庆府志》卷四)。► 332篇诗文
太常祖
送谭目衡游龙川 其二
自电白至海安 其十
题湘江秋霁图 其四
赠赛娥校书 其一
寿羽四邹广文 其二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六
送胡大灵携其门人与幼子作客青齐 其二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十
任肇楚下第归冈州诗以寄之时重阳后一日 其二
丙寅春三月叶端五招饮后山寿燕亭
寄会同广文吴惠远 其一
送岑圣眉北上 其二
自河头入山 其七
感秋 其六
赣州晤郑珠江简讨即送之入都 其三
赠箕公新筑草阁
自电白至海安 其二
合江楼前走笔送刘鳌石还广州即有太原之行
古歌 其二
西畴春望 其二
象山怀古 其二
自河头入山 其五
珠崖杂咏 其三
哭朱三质
送离大师入石洞
寄白山上人 其一
寿黄澹轩 其一
十八夜多异精舍与超有上人坐月
入罗浮住石洞作 其二
登鼎湖山
西湖曲 其一
送胡云仲归豫章
寄张超然 其二
赠美中侍者
赠李少君 其一
送离大师入天湖
十六夜任肇楚邀同新沙寓楼看月
自河头入山 其十
绘空轩
三城留别野望雨望两侄与任山有同赋
自电白至海安 其九
寄陶握山 其一
寿文昌林君卫 其一
自河头入山 其四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八
自电白至海安 其三
宿离患大师禅房
送魏之秦 其三
送詹仙舟计偕 其一
赠杨敏叔
广州元夜歌 其七
广州竹枝辞 其一
粤台新柳 其五
留别超上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