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何绛
十载慕颜容,五日事离别。悲歌易水傍,心为今日须。
征马向人鸣,边风助哽咽。斯须不可留,顷刻为胡越。
何以赠远人,愿子慎交结。
珠崖杂咏 其六
海燕层崖结素房,安居未就饱人肠。覆巢小事君休讶,弱肉人间尽食强。
登海潮岩
岧峣石室倚沧溟,渐上秋山兴渐增。峭壁倒悬梯两道,小窗斜见浪千层。
人踪绝处逢猴酒,鸟道通时接禹藤。最喜徵徭犹未到,杖藜閒日不妨登。
送李方水掌教临皋 其三
看来两鬓渐成霜,虽是心孤老亦忙。浮海十年曾有兴,因君还得散愁肠。
自河头入山 其二
野花黄白涧桃红,行尽千山路未穷。莺语不离春树里,马蹄多入瀑声中。
寄丹霞圆音和尚 其一
青山西北望,迢遰百重云。知尔安禅处,松风夜夜闻。
月明诸嶂合,泉响数溪分。便欲谢城郭,相随鹿豕群。
寿月涛上人 其二
蒲团定后夜风清,钟磬不鸣江月鸣。百八念珠齐放下,本来无灭亦无生。
西畴春望 其二
寥寥天地外,知己岂无人。对此閒田里,殊惭怀土身。
农夫分五谷,鸟语乱三春。俯仰诚难问,年华空复新。
续奁 其一
深宵拚胆自家行,豆蔻梢头月渐生。常恐小奴竹外过,瞰人踪迹最分明。
送迹删上人入西宁 其一
偶辞僧伴逐閒云,锡杖西飞访隐沦。莫向崧台台下过,山川如旧易伤魂。
象山怀古 其二
洪武年初忆谢公,书堂西筑墨池东。高皇寸土烟消尽,谁保当时一亩宫。
淀心亭
小亭斜向水,石路绕回廊。鹤过溪桥静,门空菡萏香。
钟声清滞虑,草色引微凉。自到林中住,诸缘欲渐忘。
华山访徐昭法
木兰舟楫系垂杨,十里溪桥到草堂。松子落山村路静,稻花流水异田香。
身因时异思深隐,发为愁多带浅霜。归路向城回首数,柴门客去掩斜阳。
癸未始秋得丹霞愿来大师书并惠木樨饯作此答之 其一
云月未常殊,溪山各自居。怀师不可见,独坐对窗虚。
杖履别来久,道心日以疏。不缘新雁至,安得入秋书。
杨颐斋罢官归冈州诗以送之
引年辞海国,归棹倚春涛。未尽诸生意,空存二疏高。
清樽开北海,长啸上东皋。日涉园成趣,何如五斗劳。
点头石
獦獠幡非动,生公石点头。一时捏怪者,流毒在千秋。
横塘曲为泽远弟池园作 其四
水碧沙明静不流,蓑衣閒上木兰舟。鲈鱼钓得长盈尺,脍就银丝玉碗浮。
题湘江秋霁图 其四
湘江水阔雁声多,欲济无舟可奈何。满把相思言未敢,一生心事托微波。
圭峰白云词 其二
昨上峰头马鬣新,由来至孝格穹旻。试看云影离还合,何似徐郎母子亲。
寄梁药亭太史 其四
供奉常开馆,频徵绝妙词。应刘才盖代,元白少逢时。
选伎吹匏管,清歌出柳丝。从容觞政下,惟爱漏声迟。
送孟行弟北上 其二
三策天人掞俊才,锦袍新映杏花开。三年省觐知应免,刚好而翁又到来。
何绛
何绛,顺庆(今四川南充市北)人。徽宗宣和间进士(清康熙《顺庆府志》卷四)。► 332篇诗文
送岑圣眉北上 其二
送沈山隐将军出镇石龙 其三
广州竹枝辞 其六
泰山无字碑
留别林君卫 其三
入罗浮住石洞作 其二
惠阳竹枝辞 其一
宿玉屏峰顶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一
横塘曲为泽远弟池园作 其七
送朱子成之西粤经纪张默庵后事
送迹删上人入西宁 其二
送查德尹还浙江
感秋 其五
宿诃林写蕉轩呈白大师
绘空轩
十四夜西湖歌
饶平留别陈巩宁
重过光半大师兰若
送离大师入天湖
寿崔母李太君 其三
寒树
粤台新柳 其六
送郑珠江太史还朝
寄懿士侄时馆罗浮之梅花村此余时在海南诗也
送孟行弟北上 其一
自电白至海安 其四
独坐柬罗颢甫胡大灵 其一
涧上访徐昭法
虎丘中秋 其一
访高望公村舍 其二
江上寄陶苦子 其二
赠桃溪主人新宠 其一
孤山吊胡烈妇墓 其二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十
广州元夜歌 其八
寿崔母李太君 其一
送岑圣眉北上 其一
赣州晤郑珠江简讨即送之入都 其二
自河头入山 其八
自电白至海安 其二
宿胡大灵水斋
小浮山
寿文昌林君卫 其一
赣州晤郑珠江简讨即送之入都 其四
琼南杂咏 其一
寄潘亦庶兼柬金纪时同客琼州
惠阳竹枝辞 其三
自河头入山 其五
琼南杂咏 其三
送黎雨亭之惠阳时余将有琼州之行
珠崖杂咏 其五
半帆
自河头入山 其四
送圆和尚还丹霞
西湖后曲 其五
送陈太守还燕 其一
重游雷峰寺
子夜曲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