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何绛
千声征铎出长林,绿叶重重春渐深。不识此间行道者,鸡鸣时节尔何心。
潘子登以诗扇见赠赋此答之
每开纨扇诵佳章,暑月风寒夜有光。不是昔年浮海客,珠玑安得满奚囊。
赠李少君 其一
香车曾记入门时,萼绿梅花始上枝。薄发千条初覆额,为郎搦管写乌丝。
赠禅起上人
真僧了无事,所得在安心。一衲浣常净,千峰坐最深。
石窗摇水月,竹户掩秋阴。独坐拈花去,无言何处寻。
登海潮岩
岧峣石室倚沧溟,渐上秋山兴渐增。峭壁倒悬梯两道,小窗斜见浪千层。
人踪绝处逢猴酒,鸟道通时接禹藤。最喜徵徭犹未到,杖藜閒日不妨登。
西湖后曲 其五
元戎小队朔方音,船上吹笳到夜深。遮莫游龙山下过,恐伤司马旧雄心。
白山大师非台落成相对坐月
虞园留片地,抔土便成台。静夜凉风起,菩提叶叶来。
虚空呈皓月,清迥绝尘埃。了自不能寐,心心觉已灰。
花朝日社集西禅寺
一从兵革后,大雅久云衰。声气如今日,风流宛在兹。
泠泠春夜涧,濯濯柳初枝。何以裁诗句,清新倘似之。
入罗浮住石洞作 其二
微风动林木,细雨飘然至。秋尽气还佳,萧萧入我寐。
揽衣念前哲,明时上封事。骸骨归山阿,学术承洙泗。
悠悠百年内,俎豆存真意。圣贤久不作,斯文恐将坠。
嗟予老未闻,徒然负此志。
题湘江秋霁图 其三
数间茅屋掩秋村,地回从无车马喧。自是独醒人共弃,非关日午不开门。
广州元夜歌 其七
堂上鸣琴百务休,美人何处不风流。家家弦诵寻常事,最是花时月满楼。
广州元夜歌 其九
少妇闺中学画眉,春山楼外淡相窥。不知底事关眉角,恰似山回叠浪时。
老榕
肿壅盘空上,滋培天地恩。不知巢凤翥,自觉像龙蟠。
盛暑炎成戢,高天白日昏。栋梁非我任,留荫在平原。
续奁 其二
见欢蹋影夜窗边,暂歇琵琶不上弦。自觉语言殊不细,东姑犹喜尚痴眠。
圭峰白云词 其二
昨上峰头马鬣新,由来至孝格穹旻。试看云影离还合,何似徐郎母子亲。
留别林君卫 其二
连宵风雨尚联床,乍听荒鸡便束装。他夜梦魂还到此,故人门巷最难忘。
宿诃林写蕉轩呈白大师
暂息王园寺,钟声叩夜初。露虫分砌响,阶月过帘疏。
花气芬幽处,闲情适静居。不知今夕意,曾否及如如。
寄容廷恂 其二
欲泛扁舟访斐园,青山重叠带烟村。蒹葭秋水苍苍外,所谓伊人定倚门。
广州竹枝辞 其六
一亩花田倚郭边,鸟啼花发自年年。昌华冷落诸陵坏,空有香魂尚俨然。
癸未始秋得丹霞愿来大师书并惠木樨饯作此答之 其一
云月未常殊,溪山各自居。怀师不可见,独坐对窗虚。
杖履别来久,道心日以疏。不缘新雁至,安得入秋书。
横塘曲为泽远弟池园作 其九
树头树底生离枝,笑杀东坡量不支。日食仅能三百颗,肚皮已不合时宜。
何绛
何绛,顺庆(今四川南充市北)人。徽宗宣和间进士(清康熙《顺庆府志》卷四)。► 332篇诗文
江上寄陶苦子 其一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八
访高望公村舍 其二
虎丘中秋 其六
广州元夜歌 其二
自电白至海安 其四
送江南杭简夫之肇庆 其二
九江再访岑金纪不遇
寿文昌林君卫 其二
淀心亭
西湖曲 其五
寄丹霞圆音和尚 其一
寄陶握山 其三
入罗浮住石洞作
珠崖杂咏 其二
斗洞避暑伍道翼园林
广州竹枝辞 其五
君马黄为载生二叔祖生日
丹霞圆音和尚惠顾香草庄三日连宵同谦长侄作诗志喜 其三
自河头入山 其十
送一株上人访海丰姚明府 其一
寄黄海汤玄翼
送离大师入石洞
西畴春望 其二
重游雷峰寺
送林芳之敬臣叔侄归冠石山
送梁药亭春州修志 其二
琼南杂咏 其一
三城留别野望雨望两侄与任山有同赋
白山上人新筑退居落成 其一
送胡云仲归豫章
广州元夜歌 其三
广州竹枝辞 其三
象山怀古 其二
寄会同广文吴惠远 其一
集南园五先生祠 其一
送离大师入天湖
琼南 其二
送沈山隐将军出镇石龙 其三
远公自石桥精舍罢讲初归作
竹榻
宿锦岩东庵呈昱微上人
宿滋广上人五山精舍
寿月涛上人 其二
西湖后曲 其一
琼南杂咏 其三
珠崖杂咏 其五
题湘江秋霁图 其四
任肇楚下第归冈州诗以寄之时重阳后一日 其三
吴门送契如竹仙两大师归粤
寿月涛上人 其一
自电白至海安 其九
犹子中木同余旅食吴门以事先归作诗示之
经林德丛村居
寒树
送李方水掌教临皋 其二
赠赛娥校书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