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何绛
小亭斜向水,石路绕回廊。鹤过溪桥静,门空菡萏香。
钟声清滞虑,草色引微凉。自到林中住,诸缘欲渐忘。
宿华首台
山楼依竹半,静夜更相宜。客梦正甜处,溪流无已时。
此心何所似,兹意与谁知。钟磬忽然动,窗云片片移。
哭林益金
可怜白发泪如冰,生死交情却少能。载酒习家前夜友,舆尸萧寺远山僧。
阴风一路飘行穗,萤火三更杂殓灯。闻说管弦犹未散,高台独汝不重登。
潘子登以诗扇见赠赋此答之
每开纨扇诵佳章,暑月风寒夜有光。不是昔年浮海客,珠玑安得满奚囊。
送魏之秦 其三
十载慕颜容,五日事离别。悲歌易水傍,心为今日须。
征马向人鸣,边风助哽咽。斯须不可留,顷刻为胡越。
何以赠远人,愿子慎交结。
送孟行弟北上 其一
冬月梅花斗雪新,一枝折赠计偕人。北梅不似南梅好,灼灼先开万国春。
广州竹枝辞 其五
坡山渡口春草齐,番山谢豹山中啼。可怜一夜潇潇雨,犹向东风忆蜀西。
江门会葬家节生职方
间关历尽见冰操,誓死疆场敢告劳。殓日冠裳州刺史,葬时碑碣汉兵曹。
素车并是生前客,残仗犹馀阵上旄。此去厓门应未远,凄风难听夜间涛。
绘空轩
东林方丈室,日出何曈曈。树态晓潜变,云晴天欲空。
看花已成色,闻鸟亦因风。物理犹如此,吾心良不穷。
题湘江秋霁图 其三
数间茅屋掩秋村,地回从无车马喧。自是独醒人共弃,非关日午不开门。
子夜曲 其三
清江何所有,红豆生其涯。形影虽在迩,朝夕两相思。
重过光半大师兰若
为爱精蓝僻,崎岖入碧峰。客堂人少到,云影自重重。
雨过溪声长,林昏露气浓。山深鸟亦静,閒立路边松。
云半阁
老僧开竹阁,缥缈倚城西。松际日初上,窗间云渐低。
经教童子读,法说众生迷。不是高贤至,寻常懒下梯。
赠赛娥校书 其二
自修眉黛自家矜,不是檀郎唤不应。约略舞衫添一寸,纤腰如削未曾增。
寄梁药亭太史 其三
玉轸六莹琴,纱窗弹夜深。如何山水志,迸出庙廊心。
素月经银汉,閒情在翠林。几时花下路,缓步一相寻。
寄丹霞圆音和尚 其二
尚忆河梁饯,清霜下素秋。汐来衰草外,人上夕阳舟。
既已空诸破,应无此别愁。如何行与立,惆怅不能休。
寿羽四邹广文 其二
吾爱君才比郑虔,词章落纸如云烟。诸生侍讲环门立,雨雪都忘满院前。
惠阳竹枝辞 其二
侬家住在西湖边,暮暮朝朝得见莲。恨杀昨宵无赖雨,水深寻藕总无缘。
古歌 其六
投藕绿池下,花开值晚烟。捲帘当户坐,望莲不见莲。
留别林君卫 其二
连宵风雨尚联床,乍听荒鸡便束装。他夜梦魂还到此,故人门巷最难忘。
孤山吊胡烈妇墓 其一
白杨秋尽叶初黄,马鬣萧萧感叹长。两月未忘粒并绝,十旬为妇药亲尝。
何绛
何绛,顺庆(今四川南充市北)人。徽宗宣和间进士(清康熙《顺庆府志》卷四)。► 332篇诗文
自电白至海安 其三
尺木桥
登叔浑侄祝山园林
送豫章梁质人入秦 其二
村居 其五
子夜曲 其二
宿离患大师禅房
送李方水掌教临皋 其四
泰山无字碑
送江南杭简夫之肇庆 其二
赠少年李道士
寄陶握山 其二
江上寄陶苦子 其二
白山大师非台落成相对坐月
送叶文弟北上 其一
涧上访徐昭法
广州元夜歌 其十
任肇楚下第归冈州诗以寄之时重阳后一日 其一
古歌 其五
赠箕公新筑草阁
自电白至海安 其二
琼南杂咏 其二
题湘江秋霁图 其一
出宿江门寄别任肇楚
虎丘中秋 其一
犹子中木同余旅食吴门以事先归作诗示之
寄寿李慧庵
珠崖杂咏 其四
广州元夜歌 其五
寄电白广文家绘阁
古歌 其三
广州竹枝辞 其二
寿黄母郭太君
杨颐斋罢官归冈州诗以送之
送詹仙舟计偕 其一
任肇楚下第归冈州诗以寄之时重阳后一日 其二
广州竹枝辞 其八
广州竹枝辞 其一
赠杨敏叔
丙寅春三月叶端五招饮后山寿燕亭
虎丘中秋 其六
送岑圣眉北上 其一
入罗浮住石洞作
续奁 其二
合江楼前走笔送刘鳌石还广州即有太原之行
郊居 其二
寄潘亦庶兼柬金纪时同客琼州
越裳道中
寄小金山敏言上人
癸未始秋得丹霞愿来大师书并惠木樨饯作此答之 其二
送白大师入山 其一
石浪园 其二
寿雷峰家应物大师
同家天木黎雨亭访六圆上人
华山访徐昭法
月夜独坐寄谦长侄
寄容廷恂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