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释怀深
昔时说有千般,今日看无一种。等闲拈转虚空,始得平生受用。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六
咄哉异类身,轮转无休息。戴角复被毛,觳觫偿人力。
我观佛与牛,其性本来一。良由昧此心,所以异形质。
想汝为人时,岂由有今日。侵欺常住钱,互用招提物。
是非由口谈,酒肉恣情食。五戒既不持,人身安可得。
今日堕牛身,方知无利益。
刚监院遣小师子文包山下书文别求偈兼示刚公
一叶轻舟泛太湖,西山来觅老僧居。归家好为力生说,林底安闲是坦途。
拟寒山寺 其九
何曾食万钱,颜子饮一瓢。贤者心念道,愚人志在庖。
贤愚趣不同,何啻云泥遥。豢养恐非福,可信如昭昭。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一一七
相送无言泪满巾,溪头黄叶正纷纷。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口吸尽西江水,不知何地著离情。
前往焦山历代尊宿真赞 珍禅师
末上开山师最劳,栽松种竹意何高。舟横断岸无人识,几度因风弄海涛。
偈三首 其一
忆昔去年春,正当此时节。双拳打破太虚空,无限家风浑漏泄。
人中狮子丧全成,月里麒麟斗角折。斗角折,金刚正眼难磨灭。
千古令人诵不休,吹散红炉一点云。
偈一百二十首 其六十三
虎穴门前曾宴坐,龙床角畔去谈禅。睹人莫苦生离思,风月从来共一天。
拟寒山寺 其一一五
出家要清闲,却被人使唤。门徒数百家,追陪日忙乱。
施利得十千,人情费七贯。彼此没便宜,他年难打算。
灵岩披云台十颂 其十
莫笑山僧语句粗,真情何处著工夫。世人用尽精神讨,缘木何曾觅得鱼。
和蔡相面壁轩 其一
见便道下见,碧眼明寸电。瞥尔落思惟,何啻千山远。
偈一百二十首 其五十一
焦山僻在海门边,得到其中是夙缘。要会相逢一句子,春风依旧似当年。
示高维那兼简宝华鉴和尚初出世
石上三生梦已非,人间万事眼如眉。归家更问宝华老,何似板头端坐时。
殷员外为包山铸钟毕求偈
包山一火铸钟成,百草头边总是声。唤起劳生一睡眼,一时于此得惺惺。
诸道友以法爱故常至包山以偈却之
老僧多病厌将迎,且卜西山隐姓名。若是吾家真道友,隔湖相见最分明。
侩道成于金山住破屋一间有不下山戒喜其孤洁赠之以偈
歇得心时自少魔,山头孤坐养天和。莫嫌茅舍不宽广,茅舍才宽事便多。
拟寒山寺 其五十七
世人黠是痴,忘身多为口。拚命吃河鲀,忍臭餐石首。
年年江浙间,药杀十八九。自云直一死,佛亦不可救。
谢王七舍人施手写华严经并大藏等经及弥陀像 其三
每日睹佛殊胜相,还如溪上见公时。堂堂风貌无凡圣,只要当人路不迷。
示小师行脚
古人只蓄两枚针,夏葛冬裘逐旋寻。汝辈盛年脚力健,好携复子历丛林。
拟寒山寺 其十七
人生稍富足,著意营口腹。买鱼寻鳜鱼,买肉要羊肉。
谛观异类身,无非亲眷属。正当举箸时,仁人宜自烛。
资福训童行颂 其十九
有时缘干到街头,照顾沩山水牯牛。门外草深常管带,等闲失却便难收。
释怀深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510篇诗文
资福训童行颂 其十一
拟寒山寺 其八十九
颂古三十首 其十五
省缘 其四
念弥陀颂 其五
和信和尚 其一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一○五
资福训童行颂 其十五
拟寒山寺 其十八
送庆善圭和尚
拟寒山寺 其五十一
灵岩披云台十颂 其七
偈一百二十首 其六十六
老僧慧因唱尽衣钵欲舍身火化二偈诫之 其二
拟寒山寺 其六十八
次日有鹊巢于庵前枣树上树高数尺因笔戏题
颂古三十首 其十四
偈一百二十首 其八十三
送广法初长老下乡
拟寒山寺 其一四一
拟寒山寺 其九十八
诸禅人散灰 其三
法照大师求偈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三十三
诫杀偈十首 其三
和尧峰泉老 观音岩
示求禅者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四十九
颂古
偈一百二十首 其五
田六娘子下火
资福遣土地出院 其三
退步 其五
念弥陀颂 其六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二十三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一一六
广瑞岩和尚呼主人公诺 其三
拟寒山寺 其十二
金大翁求偈
资福训童行颂 其十四
偈一百二十首 其二十三
拟寒山寺 其一三八
闻平江焚爇
拟寒山寺 其九十二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十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四十
和尧峰泉老 多境岩
念弥陀颂 其一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七
贪
拟寒山寺 其八十
颂古三十首 其六
拟寒山寺 其三十八
和尧峰泉老 宝云井
拟寒山寺 其四十五
拟寒山寺 其七十一
和规和尚 其三
拟寒山寺 其三十一
拟寒山寺 其五十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