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偈五十三首 其十二

偈五十三首 其十二

宋代 释克勤

天上月圆,万象历然。地下月半,触途成现。见不见,包裹十虚尚馀半。

闻不闻,透脱圆通彻本根。玉漏铜壶催不得,乾坤大地一枝灯。

一处圆融一切处,无边刹海更棱层。

诗人释克勤的古诗

颂古七首 其三 须弥山。

宋代 释克勤

石笋抽条,泥牛吼月。谁料同舟自胡越,应机涌出须弥卢。

一念不生,何处雷,无处雪,金刚宝剑当头截。

偈五十三首 其十

宋代 释克勤

一二三四五六眼,眼里瞳人吹筚觱。眼六五四三二一,石人木人眼泪出。

眼通八达,举著便知。尚在见闻,隔靴抓痒。

偈五十三首 其三十八

宋代 释克勤

无事处生事,无佛处现佛,无祖处示祖。且贵始末相符,头正尾正。

莫从百草巅头荐,觌面无私亘古今。

偈五十三首 其四十八

宋代 释克勤

大人具大见,大智得大用。一飞六月息,一诺千金重。

滔天必江海,崔嵬必山岳。先知觉未知,先觉觉后觉。

打开无尽藏,运出无价珍。不依倚一物,显示本来人。

偈五十三首 其三十九

宋代 释克勤

言言锦绣,句句珠玑。赞无上乘,显正法眼。应须未举已前荐取,文彩之外承当。

苟或未然,却请宣过。

偈五十三首 其二十六

宋代 释克勤

三转法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其切诸佛,皆恁么转。

若向下去,三乘五性,顿渐偏圆。若向上去,不唯觅下口处不得。

临济德山,目瞪口呿。

偈五十三首 其二十九

宋代 释克勤

棒头取證,撒土撒沙。喝下承当,承虚接响。向上向下,转见颟顸。

说妙谈玄,和泥合水。这一片田地,分付来多时也。

平地欺人,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掉棒打月,佛祖凡圣,拈向一边。

红霞穿碧落,白日绕须弥。

偈五十三首 其四十三

宋代 释克勤

第一句下荐得,祖佛乞命。第二句下荐得,人天胆落。

第三句下荐得,虎口横身。不是循途守辙,亦非革辙移途。

透得则六臂三头,未透亦人间天上。生涯只在丝纶上,明月扁舟泛五湖。

偈五十三首 其五

宋代 释克勤

云居开大炉韝,不止烹佛烹祖。但有一切持来,烈焰堆中辨取。

是则当处平和,不是切宜退步。煅出金刚眼睛,直得乾坤独露。

虽然到者田地,须知向上一路。放将三圣瞎驴,踢杀大雄猛虎。

偈五十三首 其六

宋代 释克勤

五月五日天中节,万崇千妖俱殄灭。眼里拈却须弥山,耳里拔出钉根楔。

钟馗小妹舞三台,八臂那吒嚼生铁。

颂古七首 其六 麻三斤。

宋代 释克勤

钟在扣谷受响,池印月镜含僧。曾非展事投机,岂是预搔待痒。

点铁成金,举直措枉。一箭雕一双,一掴血一掌。君不见疏而不漏兮恢恢天网。

颂古七首 其七 云门示众云:人人尽有光明在。

宋代 释克勤

夜明帘外千峰秀,鸾镜台前万象虚。鸾踪灭迹,不立锱铢。

谁为佛殿,谁是香厨。敲出凤凰五色髓,击碎骊龙明月珠。

偈五十三首 其四十

宋代 释克勤

丁一卓二,本分钳锤。捏聚放开,作家受用。灰头土面处,壁立千仞。

壁立千仞处,土面灰头。自然双放双收,到处为祥为瑞。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颂古七首 其五 透网金鳞以何为食。

宋代 释克勤

百草头出没,三界外遨游。从布漫天网,虚下钩鳌钩。

摇鳞振鬣撼乾坤,兀目昂头洪浪喷。棒雨点,喝雷奔,肯将争战定功勋。

偈五十三首 其四十一

宋代 释克勤

太虚寥廓,万汇森然。正眼洞明,纤毫不立。孤峻处祖师莫近,坦夷处人天共知。

击开大解脱门,识取无面目汉。芍药花开菩萨脸,棕榈叶散夜叉头。

偈五十三首 其二十一

宋代 释克勤

国无定乱之剑,四海晏清。门无白泽之图,全家吉庆。

若道有承恩力处,正是土上加泥。更或削迹吞声,亦乃持南作北。

到这里纵横十字,未免誵讹。据位投机,犹较些子。

寒山逢拾得,抚掌笑咍咍。

偈五十三首 其一

宋代 释克勤

蜗牛角上三千界,云月溪山共一家。既尔业缘无避处,不如随分纳些些。

偈五十三首 其五十一

宋代 释克勤

一向孤峰独宿,目视云霄。虽则不埋没宗风,无乃太高生。

一向十字路口,土面灰头,利物应机。虽则埋没自己,无乃太屈辱生。

况明悟之士,顶门具眼,肘后有符。出没卷舒,得大自在。

动若浮云,止犹谷神。或可以孤峰独宿,不碍土面灰头。

或土面灰头,不碍孤峰独宿。恁么中有不恁么,不恁么中却有恁么。

瑞气逢嘉运,灵苗触处春。

偈五十三首 其七

宋代 释克勤

万仞崖头撒手,要须其人。千钧之弩发机,岂为鼷鼠。

云门睦州,当面蹉过。德山临济,诳謼阎闾。自馀立境立机,作窠作窟,故是灭胡种族。

万缘迁变浑閒事,五月山房冷似冰。

颂古七首 其四 麻谷持锡到章敬又到南泉。

宋代 释克勤

如是不是,去却药忌。拟犯封疆,全军失利。杖头突出古菱华,举世风流出当家。

释克勤

释克勤

释克勤(一○六三~一一三五),字无著,号佛果,彭州崇宁(今四川郫县西北)人。俗姓骆。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法演禅师法嗣。历住妙寂、六祖、昭觉等寺。徽宗政和中诏住金陵蒋山,敕补天宁、万寿。高宗建炎初,又迁金山,赐号圆悟禅师。改住云居,复领昭觉。绍兴五年卒,年七十三。赐号灵照,谥真觉禅师(《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作正觉)。事见《鸿庆居士集》卷四二《圆悟禅师传》,《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七十二首。► 6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