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释清远
褒禅乍住太乾枯,月白风清入画图。人间纵有千般乐,不及今朝事事无。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七十二
南阎浮提人,就中多闹乱。无想四禅天,根性最迟缓。
迟速不同伦,染净难回换。两个五伯文,元来是一贯。
贯贯,哑子拍手高声唤,聋人听得佯不管。天明日出是夜半,智者大师谭止观。
颂古六十二首 其二十七
骨里皮兮皮里骨,大隋老子无窠窟。上士闻之笑未休,中流特地生疑惑。
偈颂一一二首 其八十六
山僧略升此座,大众永息狐疑。各各金毛师子,去来哮吼全威。
临济高声连喝,德山拈棒痛槌。纵有一言半句,终不别作路歧。
寂体咸周
妙体无方具遍知,近邦远利绝毫釐。根尘应念周沙界,坐断毗卢发大机。
寒食礼先师真五首 其三
前人说法后人听,由来两个总无情。祇缘口耳都相似,所以流通道自成。
偈颂一一二首 其九十三
海门山,长安道,茫茫烟水连芳草。楼头客,马上郎,一听落梅悲故乡。
春风过眼花飞尽,蝴蝶翩翩过短墙。君更听,是何章。
渊禅人求赞
似余似余,类我类我。我复谓谁,如火与火。描邈不就,迎随不果。
写出龙门,衲僧灾祸。
偈颂一一二首 其九十
空生不解岩中坐,春暖桃花树树红。春泄天机无觅处,都缘露柱挂灯笼。
灯笼灯笼,却有古风。露柱露柱,善解提举。一旦师姑是女儿,大悟堂中吃茶去。
山中偶作三首 其三
休处言休便好休,五湖踪迹任遨游。莫嫌活计无多子,此个牟尼用到头。
述怀示学者
细思五十三年事,并入初中后夜心。须信刹那通过未,更无毫发作追寻。
随消旧业根先断,永绝新殃道已深。此是安身立命处,故吹一曲报知音。
龙门偶作五首 其五
每念心中事,频开掌内珠。欲凭天上雁,待寄水中鱼。
此意终难写,斯言不可书。含毫竟寂寞,绕屋树扶疏。
颂古六十二首 其三十三
长连床上狐屎尿,三圣堂前狗吠春。跳出金牛窠窟子,月明照见夜行人。
因法眼颂
咒咀毒药,形声之逆。眼耳若通,本人何适。根问本人何所适,涂割等平忘顺逆。
有为虽伪性常真,法法无依称善吉。
颂古六十二首 其四十五
杨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头人。一声残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颂古六十二首 其十八
问答分明是切磋,几人于此见詨讹。少年俱决龙蛇阵,潦倒同吟稚子歌。
智海化士乞颂
乞食山城归帝里,毗耶钵饭香而美。莫念故园桃李春,更参上国西来旨。
动静常一
本自未常迷,何劳今日悟。守住寂寞城,知君还错误。
从前诸圣人,元是凡夫做。岂有别路岐,教人离忧苦。
祇者生死中,即是佛去处。有人忽踏著,选甚净秽土。
一向不回头,唤之亦不顾。千圣不奈何,何不省言语。
了却贪嗔痴,即是诸佛母。
偈颂一一二首 其五十五
登龙门下无凡客,不假风雷自有奇。三月进修从此始,经行宴坐可思议。
六句偈六首 其五 前念即凡
前念即凡,凡不能测。若人要知,终不指划。
颂古六十二首 其十五
相见言谈理不亏,等闲转面便相辉。毕竟水须朝海去,到头云定觅山归。
释清远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252篇诗文
与太平四面夜坐
顺知藏求赞
偈颂一一二首 其五十三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三十一
美容可观
偈颂一一二首 其十一
偈颂一一二首 其二十八
张公寿求赞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一○二
颂古六十二首 其六
如大师求赞
颂古六十二首 其三
偈颂一一二首 其六十九
偈颂一一二首 其六十一
颂古六十二首 其三十五
贤监院求赞
因举楞严经七处徵心成颂
六句偈六首 其六 后念即圣
寒食礼先师真五首 其二
偈颂一一二首 其八十二
颂古六十二首 其六十一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一○六
病中示光道者
颂古六十二首 其十七
颂古六十二首 其三十七
颂古六十二首 其十四
寒食礼先师真五首 其四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一○四
颂古六十二首 其五十五
偈颂一一二首 其六十二
偈颂一一二首 其五十四
颂古六十二首 其十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一
送郭大夫知钜野
颂古六十二首 其五十一
偈颂一一二首 其二十二
颂古六十二首 其四十
题孙钦之养素轩
偈颂一一二首 其九十一
偈颂一一二首 其二十三
颂古六十二首 其十六
颂古六十二首 其六十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三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一○九
肱维那求赞
偈颂一一二首 其四十六
读传灯录二首 其一
以偈美世奇首座
偈颂一一二首 其四十八
祖师地种花及总颂四首 其二 种
偈颂一一二首 其二十五
颂古六十二首 其四十九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一一○
偈颂一一二首 其四十五
偈颂一一二首 其六十六
昕侍者求赞
题侍者寮香林阁
吴公明求赞
同居善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