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偈颂一一二首 其九十九

偈颂一一二首 其九十九

宋代 释清远

东西南北四方人,地阔天遥最是亲。衡岳天台连魏阙,轻轻弹指不劳神。

诗人释清远的古诗

起晚

宋代 释清远

展脚缩脚饥鼠啼,合眼开眼重露晞。觉来始了梦时事,梦处宁容觉后知。

瞬息黄粱犹未熟,翩翻蝴蝶正狂飞。披衣独坐日正午,试问何如半夜时。

颂古六十二首 其三十一

宋代 释清远

密密堂堂早二三,本来无物更何堪。痴人见了生欢喜,作者相逢满面惭。

颂古六十二首 其四十八

宋代 释清远

鳌山成道足人传,莫是从前话不圆。赖有玄沙知始末,遍身红烂在渔船。

张公寿求赞

宋代 释清远

首到东山,晚亲龙岫。岁经寒暑,人非新旧。涂毒长鸣,优昙勿嗅。

静对终日,弟子公寿。

吴公明求赞

宋代 释清远

欲识坦然老,乃是龙门人。声名落四方,坐卧今十春。

会见移庵去,何妨邈形真。平生香火缘,对比即神通。

颂古六十二首 其十二

宋代 释清远

开田说大义,后人莫容易。百丈总持门,淡而还有味。

和五祖老和尚寄铁牛歌

宋代 释清远

混沌未分先剖判,生成不假阴阳煅。头角前来是好牛,皮毛更不重更换。

满目平田无寸草,饥餐渴饮无生老。威音王佛是如今,有甚众生可寻讨。

哮吼一声天地动,达人见处吾无用。坐断毗卢世界宽,自是衲僧眼皮重。

一遇知音和始齐,自馀总是闲陪从。

颂古六十二首 其二十四

宋代 释清远

五色狸奴尽力争,及乎按剑总生盲。分身两处重相为,直得悲风动地生。

颂古六十二首 其三十八

宋代 释清远

醉眠醒卧不归家,一身流落在天涯。祖佛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

偈颂一一二首 其九十

宋代 释清远

空生不解岩中坐,春暖桃花树树红。春泄天机无觅处,都缘露柱挂灯笼。

灯笼灯笼,却有古风。露柱露柱,善解提举。一旦师姑是女儿,大悟堂中吃茶去。

颂古六十二首 其二十三

宋代 释清远

祖佛场中不展戈,后人刚地起詨讹。道泰不传天子令,时清休唱太平歌。

偈颂一一二首 其十一

宋代 释清远

普光明殿在人间,凡圣交罗绝往还。若向一尘亲得见,毫光照处奉慈颜。

颂古六十二首 其四十七

宋代 释清远

万象之中独露身,一回相见一回嗔。东西南北吾皇化,莫向江头苦问津。

标指六偈

宋代 释清远

心光虚映,体绝偏圆。金波匝匝,动寂常禅。念起念灭,不用止绝。

任运滔滔,何曾起灭。起灭寂灭,现大迦叶。坐卧经行,未曾间歇。

禅何不坐,坐何不禅。了得如是,始号坐禅。坐者何人,禅是何物。

而欲坐之,用佛觅佛。佛不用觅,觅之转失。坐不我观,禅非外术。

初心闹乱,未免回换。所以多方,教渠静观。端坐收神,初则纷纭。

久久恬淡,虚闲六门。六门稍歇,于中分别。分别才生,似成起灭。

起灭转变,从自心现。还用自心,返观一遍。一返不再,圆光顶戴。

灵焰腾辉,心心无碍。横该竖入,生死永息。一粒还丹,点金成汁。

身心客尘,透漏无门。迷悟且说,逆顺休论。细思昔日,冷坐寻觅。

虽然不别,也大狼籍。刹那凡圣,无人能信。匝地茫茫,大须谨慎。

如其不知,端坐思惟。一日筑著,伏惟伏惟。

颂古六十二首 其六

宋代 释清远

潦倒江湖上,竿头事可咍。一回浮子动,又是上钩来。

应缘不错

宋代 释清远

法法无差是正修,见闻从此绝漂流。穷心未到忘心处,一聚根尘安得休。

贤监院求赞

宋代 释清远

遍界不藏,毫端独妙。纵未嚬呻,已先微笑。吾子识也,水月斯照。

纤尘不遗,是为宗要。

师常以六只骰子示禅人六面皆六点复作三颂 其一

宋代 释清远

六只骰子满盆红,不用安排祇么通。拟欲进前求解会,大似西行却向东。

物我无差

宋代 释清远

青山是我身,流水为我命。养之以四时,萧然自条正。

覆育诸众生,六度自修省。栽花种菩提,拂石要安静。

不见杨柳飞,自有蒲萄影。玩之且不厌,去亦无冤竞。

一性一切性,娑婆大圆镜。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七十八

宋代 释清远

西瞿耶尼打鼓,南瞻部州上堂。大众十方齐至,等閒野客称扬。

此声遍满十方,照破闻见色香。堪笑释迦老子,等閒动地放光。

释清远

释清远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25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