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七十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七十

宋代 释清远

百丈说大义,辛勤事可知。龙门无道理,大众绝狐疑。

帝力乾坤重,君恩雨露垂。有人相借问,云外略扬眉。

诗人释清远的古诗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一○三

宋代 释清远

一去一来松上鹤,半开半合岭头云。支筇独立千峰外,唯把南山祝圣君。

再得旨退褒山成三偈代违和守钱公 其三

宋代 释清远

出岫油然亦乘兴,倦飞随意即知还。有心知到无心域,鸟恋故林云在山。

示道三偈

宋代 释清远

坐断千差古路头,解开种岸济人舟。明明一句该群象,善唱非声作么求。

寒食礼先师真五首 其五

宋代 释清远

清明寒食与诸人,共礼先师不动身。万法本闲心亦尔,将来谁是得吾真。

标指六偈

宋代 释清远

心光虚映,体绝偏圆。金波匝匝,动寂常禅。念起念灭,不用止绝。

任运滔滔,何曾起灭。起灭寂灭,现大迦叶。坐卧经行,未曾间歇。

禅何不坐,坐何不禅。了得如是,始号坐禅。坐者何人,禅是何物。

而欲坐之,用佛觅佛。佛不用觅,觅之转失。坐不我观,禅非外术。

初心闹乱,未免回换。所以多方,教渠静观。端坐收神,初则纷纭。

久久恬淡,虚闲六门。六门稍歇,于中分别。分别才生,似成起灭。

起灭转变,从自心现。还用自心,返观一遍。一返不再,圆光顶戴。

灵焰腾辉,心心无碍。横该竖入,生死永息。一粒还丹,点金成汁。

身心客尘,透漏无门。迷悟且说,逆顺休论。细思昔日,冷坐寻觅。

虽然不别,也大狼籍。刹那凡圣,无人能信。匝地茫茫,大须谨慎。

如其不知,端坐思惟。一日筑著,伏惟伏惟。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一

宋代 释清远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亲切亲切,省要省要。眼目定动,料料掉掉。

为报先生,莫打之绕。

了妄元真

宋代 释清远

问在贪嗔痴,家住在何处。我今要与在,各各分头去。

好好细思量,免被他官府。大者名为贪,养得二舍弟。

三郎都一处,日夜共活计。令在家户大,使在善调制。

子今苦厌我,我与子发誓。一要子自知,二要子依例。

三要当处生,四要欢喜偈。与在善和同,一一无凡秽。

一觉一切了,何须去烦翳。我是诸佛母,十方及三世。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三十五

宋代 释清远

鸟从空里飞,人向心中住。人死心宛然,鸟没空何预。

人生一过鸟,此心实可据。但自了其心,无劳问来去。

动静常一

宋代 释清远

本自未常迷,何劳今日悟。守住寂寞城,知君还错误。

从前诸圣人,元是凡夫做。岂有别路岐,教人离忧苦。

祇者生死中,即是佛去处。有人忽踏著,选甚净秽土。

一向不回头,唤之亦不顾。千圣不奈何,何不省言语。

了却贪嗔痴,即是诸佛母。

偈颂一一二首 其九十

宋代 释清远

空生不解岩中坐,春暖桃花树树红。春泄天机无觅处,都缘露柱挂灯笼。

灯笼灯笼,却有古风。露柱露柱,善解提举。一旦师姑是女儿,大悟堂中吃茶去。

和五祖老和尚寄铁牛歌

宋代 释清远

混沌未分先剖判,生成不假阴阳煅。头角前来是好牛,皮毛更不重更换。

满目平田无寸草,饥餐渴饮无生老。威音王佛是如今,有甚众生可寻讨。

哮吼一声天地动,达人见处吾无用。坐断毗卢世界宽,自是衲僧眼皮重。

一遇知音和始齐,自馀总是闲陪从。

寂体咸周

宋代 释清远

妙体无方具遍知,近邦远利绝毫釐。根尘应念周沙界,坐断毗卢发大机。

偈颂一一二首 其八十七

宋代 释清远

出门便是草,闲杀龙门老。北去礼文龙,南来登五老。

鬓发已苍浪,言归恨不早。独立秋风前,相思望江岛。

好,好,不用更寻讨。

颂古六十二首 其四十九

宋代 释清远

老大宗师没巴鼻,养狗之缘太儿戏。夺牌禅客如到来,铅刀争及吹毛利。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七十四

宋代 释清远

虚名虚相,谷音鉴像。弃而不修,岂明幻妄。少不努力,老矣惆怅。

静以思之,随机称量。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一一○

宋代 释清远

一手不独拍,两手鸣掴掴。举意超情念,相看同路陌。

摩云钟阜高,遍界乌轮赫。妙机速雷电,神珠不在额。

珍重人天大导师,衲僧一见丧魂魄,何也谁敢正眼觑著。

题灵光台壁 其一

宋代 释清远

吾初欲作真常语,更恐真常暗流注。不如不语人共知,人欲知之反劳虑。

崖头浮图示其相,台上野云飞不住。周游独步或可追,锦绣谷中归舍去。

颂古六十二首 其五十九

宋代 释清远

著眼看来宁免瞎,全身何用佩金鱼。黄龙意气雄豪甚,祇为他家不识书。

师常以六只骰子示禅人六面皆六点复作三颂 其三

宋代 释清远

六只骰子满盆红,马载驴驼一掷空。赫赤穷来无可赛,请君从此现神通。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一○四

宋代 释清远

君命重宣降薜萝,不容静处萨婆诃。襕衫席帽寒酸甚,又向人前唱哩啰。

去年梅,今岁柳,颜色馨香依旧。人渐老,水长流,无心道合头。

释清远

释清远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25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