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颂古六十二首 其四十八

颂古六十二首 其四十八

宋代 释清远

鳌山成道足人传,莫是从前话不圆。赖有玄沙知始末,遍身红烂在渔船。

诗人释清远的古诗

偈颂一一二首 其四十七

宋代 释清远

龙门三月半,大鼓声声唤。唤得一时来,特地生迷乱。

颂古六十二首 其四十七

宋代 释清远

万象之中独露身,一回相见一回嗔。东西南北吾皇化,莫向江头苦问津。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七十六

宋代 释清远

眉毛眼睫最相亲,鼻孔唇皮作近邻。至近因何不相见,都缘一体是全身。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一○九

宋代 释清远

玄沙白纸费封题,一听雷音万仞低。慰释私怀已无量,那堪更唱逻罗哩。

山偈

宋代 释清远

动境遍娑婆,以之成逼迫。安心一处坐,从是虚生白。

逼迫何逼迫,膏火煎魂魄。虚白何虚白,广教扬孤翮。

良哉静者心,四海犹为窄。匹彼在动士,天地何辽隔。

故兹审观究,二者俱介僻。弃彼而奔此,安得有深益。

乐者自何至,苦者自何适。苦乐忘根绪,由夫征路陌。

路陌苟不征,耽耽本家宅。昔未厌瓦砾,今岂重金璧。

金璧有所重,瓦砾未可掷。瓦砾谓金璧,杀盗应非逆。

金璧谓瓦砾,圣贤失踪迹。金璧而金璧,瓦砾而瓦砾。

苦乐各平等,法法无假借。大空离众念,真实无改易。

乐而无乐相,苦亦无苦迹。苦乐同十虚,心门广开辟。

龙吟而凤鸣,天渊发金液。人不念诸道,饥口枉求食。

一也及夫此,曹溪称上客。因思贤圣人,不寐彻残夕。

时哉各勉旃,升沉在咫尺。

因举楞严经七处徵心成颂

宋代 释清远

善逝明知直不邪,要穷妄识是空花。故令庆喜推心目,胜相初观始出家。

在内何缘昧肝胃,相知在外又成差。琉璃比眼还同境,闭障开明未有涯。

合处随生难定体,根尘兼带转蓬麻。世间一切都无著,水陆空行作翳瑕。

七处无归全失措,从兹始得遍河沙。

释迦如来出山像赞

宋代 释清远

妙色非身,形容乃普。阎浮未下,双林普睹。旷济功深,六年行苦。

尘沙相好,万亿刹土。众生心净,佛日常午。正念蒙光,迷人外取。

雕檀写氎,像未孩乳。今兹范模,传从乃古。象步出山,智珠河吐。

水月顿澄,豁开觉户。瞻之仰之,岂敢自侮。常在不灭,此言手舞。

述怀示学者

宋代 释清远

细思五十三年事,并入初中后夜心。须信刹那通过未,更无毫发作追寻。

随消旧业根先断,永绝新殃道已深。此是安身立命处,故吹一曲报知音。

偈颂一一二首 其六十二

宋代 释清远

总别同异兼成坏,祇是山僧与众人。高广须弥入芥子,无边刹海在微尘。

昼复夜,秋复春,境寂心融事事真。七宝大车既如此,去来语默莫因循。

六句偈六首 其六 后念即圣

宋代 释清远

后念即圣,圣不能知。铁牛过海,石女生儿。

偈颂一一二首 其五十三

宋代 释清远

一叶飘瓢水上归,姑苏春色照岩扉。坐禅片石重来看,却笑山云拂藓衣。

题四面法智禅师塔

宋代 释清远

珍重灵知者,绵绵亘古今。人居千圣外,塔锁乱云深。

碧落杉松色,丹崖虎豹音。回光如到此,必也见师心。

颂古六十二首 其五十三

宋代 释清远

犊牛生子颇相谙,两眼通红色似蓝。把火照来无觅处,大家普请一时参。

颂古六十二首 其六

宋代 释清远

潦倒江湖上,竿头事可咍。一回浮子动,又是上钩来。

物我无差

宋代 释清远

青山是我身,流水为我命。养之以四时,萧然自条正。

覆育诸众生,六度自修省。栽花种菩提,拂石要安静。

不见杨柳飞,自有蒲萄影。玩之且不厌,去亦无冤竞。

一性一切性,娑婆大圆镜。

颂古六十二首 其三

宋代 释清远

百万人天望举扬,拈花微笑大乖张。几多业识茫茫者,问著劳生沸似汤。

六句偈六首 其二 后念是圣

宋代 释清远

后念是圣,一拳打正。干戈丛里,拾得性命。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三

宋代 释清远

挥戈佛日不西流,照彻人间洞九幽。从此安居无一事,休将玄妙挂心头。

祖师地种花及总颂四首 其一 地

宋代 释清远

性地本无生,因生说有地。流传古至今,非愚亦非智。

偈颂一一二首 其一一二

宋代 释清远

一二三,无言童子口喃喃。三二一,上下四维无等匹。

衲僧活计绝丝毫,万古徽猷是今日。

释清远

释清远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25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