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司马光
官闲虚室白,粟饱太仓红。朝夕扫三径,往来从二公。
蒹葭徒倚玉,燕雀岂知鸿。相遇辄同醉,惟愁樽酒空。
或谓光嗤景仁谈禅而自谈又因用前韵为景仁解禅
贱子悟已久,景仁迷自今。良因拯溺急,是致涉波深。
到岸何须筏,挥锄不见金。浮云任来往,明月在天心。
会景亭
景物浩无穷,兹为一都会。之人心若鉴,万状尽相对。
乔林拥砌底,脩岭倚窗背。流云过席上,去鸟出天外。
徐徐杖屦整,蔼蔼郊原晦。来往亦何为,逍遥真乐内。
至政王侍郎挽歌二首
邵尧夫先生哀辞二首
太皇太后挽歌词二首
送不疑知常州
和端式十题 其四 渔洲火
渔翁系叶舟,远映枫林宿。手携双白鱼,呼儿爨山竹。
深夜寂无人,明灭寒江曲。
客中初夏
邵尧夫许来石阁久待不至
送李尉以监丞致仁归闽中
五哀诗·晁大夫
和伯常自郢州见寄
西郊去岁揖行人,柳暗花浓又一春。坐想高风清入骨,沉吟佳句健生神。
潺湲杳霭烟波古,散诞逍遥兴趣新。应笑洛阳车马道,缁衣未免化红尘。
喜景仁直秘阁
御制后苑赏罚分明花钓鱼七言四韵诗一首圣旨
和潞公伏日晏府园示座客
王书记以近诗三篇相示各摭其意以诗赓之 其三 呈景仁
剑山中断融为川,清江双流郁回旋。沟塍阡陌粲如绣,香粳紫芋皆良田。
地灵物秀气淑美,由来衮衮生英贤。朝家文明所及远,于今台阁尤蝉联。
猎缨鸣佩走声望,出入金马如云烟。奈何应辰独壈坎,华发未得离宾筵。
玙璠悬黎已为宝,结绿岂得偏弃捐。愿君弹冠自重惜,邑人行诵子虚篇。
钱子高挽歌二首
旬虑十七韵呈同舍
读颍公清风集 其三
佳城郁郁閟英灵,幸有文章见典型。开卷未终双袖湿,目前彷佛对渊庭。
喜雨三首呈景仁侍郎兼献大尹宣徽 其二
漠漠春云合,爞爞旱气收。人心方有望,时雨不须求。
岂独老农喜,仍令恶客留。洛城花未谢,作意更同游。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701篇诗文
归田诗 其二
又寄献
相国广平文简程公挽歌二首
自用前韵
双竹诗
奉同何济川迎吏未至秋暑方剧呈同舍
伫月亭
昔别赠宋复古张景淳
送王伯初通判婺州
和张推官同年 其二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
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为书见寄以诗谢之 其一
宋相国公挽辞二首 其二
送史馆任祠部河东转运使
和留守相公寄酒与景仁
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
送向防禦
和安之今春于郑国相公及光处得缀珠莲各一本植之盆中仲夏始见一花 ...
又和惜春谣
送何万下第归蜀 其二
春贴子词 其五
又和董氏东园桧屏石床
送仲更归泽州
故翰林彭学士 其二
又和南园真率会见赠
虞部刘员外约游金明光以贱事失期刘惠诗见嘲
寿安杂诗十首·游神林谷寄邵尧夫
谢兴宗惠草虫扇
和明叔九日
静夜
寿安杂诗十首·灵山寺流泉
再和秉国约游石淙
送二同年使北 李公素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到任明年旨罢官有作
郑待郎挽歌辞
秋雨霁倏闻宗圣案伎应这饮酒诗呈宜甫
用前韵再呈
过故洛阳城 其二
和家兄喜晴用安之韵
送高陟归金陵
送晁校理知怀州
寄题傅钦之济源别业
送雷章秘丞和芮城
庆历七年祀南郊礼毕贺赦
和子华招潞公暑饮
奉和经略庞龙图延州南城八咏 其七 缘云轩
见山台 种竹斋
和陈殿丞芍药
兴宗南园草盛不翦仆过而爱这诗以赠
又云新铸釜斛与今太府寺尺及权衡若合符契复次前韵
同僚有独游东园者小诗寄之三首
送酒与邵尧夫因戏之
送韩进郓州宁亲
延安道中作
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 水鸭
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 都门路
送魏寺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