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司马光
文太师挽歌三首
送贤良陈著作
海隅方万里,豪隽几何人。百汰求才尽,三薰得士新。
声华四方耸,器业一朝伸。佗日苍生望,非徒泽寿春。
和运使舍人北园饯别行憩三交僧舍冒雪宿百井关见寄
骊驹北上雪孱颜,韊矢前驱度汉关。僧室松杉清照眼,驿亭烟火迥依山。
马衔边草枯犹瘦,雁怯胡云冷未还。贱子不须回首问,鬓毛萧飒簿书间。
紫微石舍入挽歌二首
射堋
用安之韵招君从安之正叔不疑二十六日南园为
逍遥四章呈钦之尧夫
庆文公八十会口号
送酒与范尧夫
送晁校理知怀州
送晁秘丞
少傅名德重,蔚然人物师。群孙满丹穴,嘉瑞尽长离。
勿叹毛羽短,已惊文采奇。勉哉勤志业,馀庆未应衰。
寄题李舍人蒲中新斋
宿石闻牧马者歌
送济川知汉州二首 其二
千骑拥朱轓,青霞昼绣还。复寻题柱迹,重过弃繻关。
晓栈流云湿,秋湖脱叶殷。久游今得意,真不愧江山。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
南湖二首
寿安杂诗十首·藏珠石
杨白华
和梅圣俞咏昌言五物 怀素书
上人工书世所稀,于今散落无复遗。君从何处获数幅,败绢苍苍不成轴。
云流电走何纵横,昏醉视之双目明。烈火烧林虎豹慄,疾雷裂地龙蛇惊。
须臾挂壁未收卷,阴风飒飒来吹面。秪疑神物在闇中,宝秘不令关俗眼。
嗟余平生不识书,但爱意气豪有馀。欲求数字置座侧,安得满斗千金珠。
送李尉以监丞致仁归闽中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701篇诗文
十四日小园置茶招宗圣应之皆辞以醉为诗赠之
晓霁
双井茶寄赠景仁
送张景淳知邵武军
又和安国寺及诸园赏牡丹
送计先辈
又和开叔
送谢都官知光化军
至政王侍郎挽歌二首
游三门开化寺
夏日过陈秀才园林
送周寺丞畋知洛南
子高有徐浩诗碑昌言借摹其文甫及数本石有微
到任明年旨罢官有作
春贴子词 皇太后阁六首 其三
五哀诗·晁大夫
奉和经略庞龙图延州南城八咏 其七 缘云轩
王书记以近诗三篇相示各摭其意以诗赓之 其三 呈景仁
又和六日四老会
雪中寻友不遇
送祖择之
用韵再呈
上巳日与太学诸同舍饮王都尉园
别韵一首
送张都官江南东路提刑
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 其二
同圣民过杨之美听琵琶女奴弹啄木曲亲诸公所
又和上元日游南园赏梅花
送昌言舍人得告蜀三首
饮吴之才家
邵尧夫先生哀辞二首
河北道中作 其三
晚食菊羹
送吴辨叔大名司户 其一
谢君贶中秋见招不及赴
重过华下
又和董氏东园桧屏石床
留别东郡诸僚友 其一
送韩太祝归许昌
送李尉以监丞致仕归闽中
同次道元日宿尚书省听誓戒寄州邵不疑
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为书见寄以诗谢之五首
送药栽与安之
晚秋洛中思归东园
次韵和吴冲卿秋意四首 其四 后牖有朽柳
送光禄王卿致仕归荆
又和秋怀
送草伯镇知湖州
送朱校理知潍州
宫漏谣
送周寺丞知落南
复古诗首句云独步复静坐辄继二章·独步
御制后苑赏罚分明花钓鱼七言四韵诗一首圣旨
送郑推官 其二
送蒲中舍至政归蜀
赠河中通判朱郎中
送王太祝
赠狼节推
复用三公燕集韵酬子骏尧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