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古滕薛城

古滕薛城

明代 薛瑄

才过古滕国,还瞻旧薛城。分封遗坏堞,列爵但虚名。

冉冉春烟淡,悠悠野水清。望中今古意,信马独含情。

诗人薛瑄的古诗

五友诗 其一 竹

明代 薛瑄

此君风致自疏疏,相近相亲慰索居。玩目每看高节长,留情深托寸心虚。

清脩饱历风霜久,浓渥深承雨露馀。好在百年无剪伐,剩看新笋上霄衢。

友鹤轩

明代 薛瑄

九皋阻且深,洁白有佳鸟。中宵忽长鸣,清响彻鸟表。

开轩一听之,众理悉明了。蚌蛤藏洪渊,秀气浮浩溔。

良璞在昆冈,清辉散岩㟽。雅兴与兹同,至德潜且皎。

温温圣者孙,大道思远绍。友鹤名华轩,存诚绝外扰。

水积成川流,水壅盛颠杪。功深效岂彻,响大声不小。

惭非风雅才,作诗心自剽。

登平陆城楼四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独倚危楼日向西,洪河风起浪高低。中条北去无多路,回首乡关路不迷。

题静学轩

明代 薛瑄

书窗万籁绝嚣声,有客窗前味六经。止水不波云影见,太虚无翳月华明。

亭亭自可观人物,扰扰何由悟性灵。谁似南阳老诸葛,草庐默识古今情。

武陵

明代 薛瑄

万水千山旧武陵,伏波曾此向南征。只今无复壶头险,击鼓讴歌乐太平。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玄社千年有召封,故应华胄产英雄。居共旧业留馀韵,卜洛新居有定踪。

后学难窥击壤集,先天都属弄丸翁。清风百世谁招得,望断嵩高送去鸿。

谢李布政文英以字帖药方见寄

明代 薛瑄

政闻左辖振条纲,忽寄书来喜欲狂。字向池边添妙法,医从肘后验仙方。

十年契阔情如旧,两地相思意不忘。会面湖藩须有日,片帆行拟下沅湘。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其十一 萱草堆金

明代 薛瑄

绿带春深近北堂,更看红锦烂天香。国风千古遗诗在,对此应知百虑忘。

拟古四十一首 其二十

明代 薛瑄

白云在高丘,绿萝在深谷。中有冥栖士,云萝蔽谷屋。

独抱尚友情,缅遂硕人轴。古琴时复弹,古书还更读。

逍遥无外事,俯仰长自足。沮溺耕在野,姜叟钓渭曲。

伊人岂无心,耻衒荆山玉。将须凤来仪,朝阳满梧竹。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二十

明代 薛瑄

少年应自负雄才,老悟玄机此意灰。岁月风光情自得,山云水石兴悠哉。

一环理窟閒中见,万古天心动处来。宝匣瑶琴遗响在,几何人识伯牙怀。

题四景四首 其四

明代 薛瑄

怪来寒气袭襟裾,忽向高堂见画图。树老山空江似练,扁舟不受旅人呼。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十六

明代 薛瑄

外臣自昔有由巢,不是山人索价高。独向杯中存燮理,每从环内乐逍遥。

才看园老分斑笋,又见端明送药苗。馀事尽从吟咏见,感时怀古兴滔滔。

天顺元年六月初十日上章告老未允十一日又请十三日又请至二十一日 ...

明代 薛瑄

早曾拜疏乞归田,羁绊虚名又几年。道德愈难期往哲,事功无复望时贤。

宦情似水年来淡,乡思如旌日自悬。老病放还蒙帝力,不知何以答皇天。

拟古四十一首 其五

明代 薛瑄

四时一何神,变化不可测。阴阳既交代,星辰递罗列。

孰其主宰之,终古不差忒。圣人秉明灵,动息有贞则。

吾慕鲁中叟,矢心以学易。

舟中杂兴柬韩克和刘自牧王尚文宋广文十八首 其十三

明代 薛瑄

水畔人家舟作屋,飘飘身世长儿孙。几回睡足芦花月,又引帆樯过别村。

桃源晓行

明代 薛瑄

隔江烟树晓模糊,纵有丹青画不如。且喜桃源风景好,山行不厌路崎岖。

靖应姜真人庵

明代 薛瑄

靖应真人隐者流,声名往日动宸旒。功成不在飞升去,禹庙连云桧柏秋。

天顺元年六月初十日上章告老未允十一日又请十三日又请至二十一日 ...

明代 薛瑄

迁转春官入翰林,两叨清秩受恩深。论思未有回天力,供奉空悬捧日心。

六十故知年渐老,寻常唯觉病相侵。乞归自是安衰劣,俯仰清风愧古今。

长白山怀古

明代 薛瑄

山回长白重经过,十世怀贤意若何。饭粥事空荒古寺,读书声歇暗烟萝。

中朝德业应难及,西夏勋名更不磨。向晚凭谁话忧乐,柏台清夜月明多。

次黄仲芳韵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薇省分符重黑头,天官考绩冠时流。趋朝晓日辞丹凤,去路西风跃紫骝。

自昔藩维求俊杰,只今典礼尚虞周。都门此别须珍重,还拟经邦赞大猷。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