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黔阳山中十首 其七

黔阳山中十首 其七

明代 薛瑄

宦情不改读书情,閒爱山林兴致清。随意时时写佳句,却嫌行处有虚名。

诗人薛瑄的古诗

泸川古意

明代 薛瑄

三蜀古名郡,泸川古名州。我来值残暑,偶此数日留。

新秋忽改节,凉风渐飕飗。逍遥散前除,仰视天宇周。

征鸟去不息,白云亦悠悠。佳人渺何许,重林蔽层丘。

秋日复西迈,大江自东流。良辰不我与,古道旷莫酬。

愿闻瑶华音,行矣旋吾辀。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十六

明代 薛瑄

外臣自昔有由巢,不是山人索价高。独向杯中存燮理,每从环内乐逍遥。

才看园老分斑笋,又见端明送药苗。馀事尽从吟咏见,感时怀古兴滔滔。

蜀江水涨如黄河江北诸山彷佛太行遣兴而作

明代 薛瑄

蜀江浊比大河黄,江北诸山似太行。误喜中原应不远,却闻人语是湖襄。

山水图歌为蒲守徐孚题

明代 薛瑄

谁写云山与烟水,爽气清风盈幅起。想当解衣清礴时,坐驱造化入笔底。

须臾削出金芙蓉,奔湍骇浪争朝宗。元气直穿古石裂,悬流疑与银河通。

青林远近不知数,林内山房启晴户。时清似有招隐歌,地偏不见采芝处。

我昔持节天下游,东穷海岱西梁州。忽见斯图忆所历,江山清思何悠悠。

河东之守好奇者,特送图来索题写。自知老大笔力微,挂一漏万语非假。

强裁长句卷还时,坐中尚觉留清飔。仁知高怀在山水,贤守玩此应得之。

用旧韵酬海宁李太守四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闻道先生近著书,高怀雅兴迥难如。兰栽九畹谁同采,竹种千竿自可居。

溪水每从晴后钓,山田多向雨中锄。殷勤远道裁诗寄,绝胜骊龙颔下珠。

看鹤楼二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石磴盘云到上头,高风五月已惊秋。眼空四海无纤物,惟见黄河天际流。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曾过君家饮小亭,醉看红雨湿春馨。别来生意应如昨,长对东风阅圣经。

次王侍御见寄韵二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去年秋晚送君时,别后长怀远道思。健笔久推天下士,明珠新得掌中诗。

官梅带雪开何早,旅雁穿云去未迟。想在南蕃多暇日,春来宁惜寄新词。

荥阳道中九首 其九

明代 薛瑄

马上看书意若何,悠悠随处任经过。举头忽见南山近,爽气清辉倍觉多。

河汾五贤咏五首 其三 文中子

明代 薛瑄

古人不可见,古俗宁复淳。依依万春乡,疏属连清汾。

良时旷莫与,鸣鸟寂不闻。悠悠礼乐志,终与麋鹿群。

颓波逝东极,寒云满西津。惜哉经世言,淆杂多芜榛。

时无伊川子,此意将谁论。

黔阳山中十首 其八

明代 薛瑄

竹椽茅屋江边静,永日惟应鸟雀飞。云白天青山万叠,霜台远客正思归。

湖中风涛大作

明代 薛瑄

正是清秋月色多,大风终夜鼓洪波。银山万叠来高下,铁骑千群入荡摩。

好梦惊回朝帝阙,归心并起望天河。明当少转封姨力,百里平湖顷刻过。

行台杂咏简黄宪长暨诸宪僚二十首 其九

明代 薛瑄

水满方塘盖锦萍,软风高下飏蜻蜓。清宵雨歇蛙声急,却忆湖湘草色青。

发通津驿三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五色天书出禁中,儒臣将命按三东。沧波南下通洙泗,鱼跃鸢飞总帝功。

沅州杂诗十二首 其五

明代 薛瑄

涓埃无补圣明朝,持节南荒岁月遥。几见阑干南薜荔,旋看烟雨绽芭蕉。

山城每听钟声早,金阙常思扇影高。为报鹓行旧知己,耽书未解子云嘲。

连云栈道中四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陈仓西入一门来,叠嶂层峦次第开。百折长途盘翠岭,千寻危栈接青崖。

苍苍云木鸣山鸟,决决溪泉泻石苔。持节未应辞路险,会清蛮徼凯歌回。

留别诸友八首 其八

明代 薛瑄

锦瑟银筝酒半酣,离情几许旧曾谙。却怜后夜相思处,三晋山高月正南。

拟古四十一首 其二十五

明代 薛瑄

王良称善御,时方尚诡遇。季子洛阳归,张仪关中去。

佩印誇乡里,驱车塞道路。说合从与横,而取贵将富。

孟轲陈王道,反为迂阔误。已哉无复言,远矣哲王寤。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其十五 竹坞凉风

明代 薛瑄

半亩琅玕出短墉,煖烟轻雾碧阴重。开门净扫苍苔坐,细叶萧萧引好风。

元夕寄故乡诸友八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乡人新自故乡来,千里鱼书手自开。闻道家山风景好,玉笙吹月共徘徊。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