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王侍御见寄韵二首 其一

次王侍御见寄韵二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去年秋晚送君时,别后长怀远道思。健笔久推天下士,明珠新得掌中诗。

官梅带雪开何早,旅雁穿云去未迟。想在南蕃多暇日,春来宁惜寄新词。

诗人薛瑄的古诗

纳溪

明代 薛瑄

持节南来几日留,纳溪小县纳溪头。市衢寥落小何少,宪府荒凉境自幽。

六诏云山随地远,三巴烟水接天流。只今溪洞犹多梗,五月南征忆武侯。

河汾五贤咏五首 其三 文中子

明代 薛瑄

古人不可见,古俗宁复淳。依依万春乡,疏属连清汾。

良时旷莫与,鸣鸟寂不闻。悠悠礼乐志,终与麋鹿群。

颓波逝东极,寒云满西津。惜哉经世言,淆杂多芜榛。

时无伊川子,此意将谁论。

次王侍御见寄韵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沅州城里去秋时,忽见高人慰所思。筱竹影边开纵步,芙蓉花底笑论诗。

已看献岁逢春早,颇讶经年会面迟。折得官梅逢驿使,殷勤远寄重缄词。

出汉口五首 其五

明代 薛瑄

人家楼阁枕江烟,江上危樯泊万船。欲问当年无故老,青山依旧水连天。

发沅州

明代 薛瑄

画船清晓发沅州,送别官曹簇远洲。双橹忽随高岸转,孤城已隔乱山稠。

殊风异俗多经览,瘴雨蛮烟任去留。向夕灯明何处泊,苍苍候馆石林秋。

寄于侍郎廷益

明代 薛瑄

黄甲同年二百人,大名飞步独超伦。乘骢正仰风霜肃,司马俄承宠渥频。

列郡年丰争转粟,两河春暖见归民。天书重叠膺殊宠,好布人间雨露新。

仪真三咏 其一

明代 薛瑄

东南水陆会真州,河朔风云拱上游。潮落瓜洲远渡出,天连扬子大江流。

迎銮镇古名犹在,解剑桥荒事已休。多少繁华成俯仰,万家烟火不胜秋。

南京十咏 其五 石城霁景

明代 薛瑄

郭外云开见石城,绿苔经雨自层层。明时正是龙飞地,终古犹存虎踞形。

万里长江通海白,三山远岫入天青。登临不尽千年意,拟与丹崖共结盟。

送太守致仕

明代 薛瑄

五马萧萧出帝乡,都门祖席倍辉光。天恩老觉腰金重,客思遥牵别路长。

龟虎已应辞郡国,貂蝉时复忆班行。风烟缥缈乡关近,川谷犹疑下凤凰。

寄孙韩二公

明代 薛瑄

忆过春风十里亭,二君携酒玉为瓶。小桃正吐樽前萼,娇鸟初传户外声。

如此风光留客饮,几多怀抱向人倾。行台此夕忽相忆,谩掩重门惟月明。

刘广文携酒饯行

明代 薛瑄

先人馆下老门生,三十年来故旧情。今日相逢头已白,殷勤载酒问归程。

靖州月夜杂咏五首 其四

明代 薛瑄

未有涓埃荅九天,漫叨官廪过年年。静思仕学多违性,搔首能无愧往贤。

孟子祠

明代 薛瑄

邹国丛祠古道边,满林松柏带苍烟。远同阙里松年祀,近接宣尼百世传。

独引唐虞谈善性,力排杨墨绝狂言。功成不让湮洪水,万古人思命世贤。

静得轩为刘佥宪赋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晏坐高斋白昼閒,谩将生意静中看。一帘时雨滋花竹,绕砌光风转蕙兰。

野马飞时情自适,幽禽啼处乐相关。久知万物非身外,欲向无名学弄丸。

舟中杂兴柬韩克和刘自牧王尚文宋广文十八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霄汉银河接潞河,诸公同此沐恩波。于今又遂归宁愿,渐近家山喜气多。

和张都宪咏湖亭山字韵四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平湖万顷倒衔山,山对湖亭白日閒。长有好风清自起,总无尘土暗相干。

檐前荷动知鱼戏,镜里云开见鸟还。独忆爱莲周茂叔,化机须向静中看。

送卢都宪镇守宁夏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同年於我最相亲,宪府乘骢迈等伦。正是趋朝承雨露,又看持节出风尘。

山川迢递行时旧,旌旆悠扬到日新。暂抚西陲归有日,看花须及凤城春。

舟中杂兴柬韩克和刘自牧王尚文宋广文十八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公等文章班马俦,偶来联步上瀛洲。天恩又许归乡里,同泛南风五月舟。

武陵

明代 薛瑄

万水千山旧武陵,伏波曾此向南征。只今无复壶头险,击鼓讴歌乐太平。

永和双山歌

明代 薛瑄

永和四境千万山,双山之势尤㠝岏。两峰对峙若天阙,中有一境通人寰。

南峰突兀半空里,连岫峨峨方并起。苍松古木何萧森,朔风搜搅鸣不已。

北峰形状尤奇瑰,怪石刻镂楼与台。上有云屏立霄汉,隔碍星斗回风雷。

我来登览值冬暮,攀缘石磴到高处。沧瀛碣石觉东倾,弱水昆崙在西顾。

俯瞰累累冈阜多,巨壑无底如盘涡。远近幽深杳难测,寒云冷雾纷荡摩。

因思未辟天与地,澒洞无涯惟水气。轻阳一隙渐飘浮,大块无边遂凝滞。

波涛荡漾成高低,刚为金石柔土泥。此山想得阳之极,层峦削出天之西。

独恨古来壮游者,足迹不到兹山下。遂令奇绝委幽穷,无由题品继风雅。

我才虽非作者流,爱此欲去还夷犹。摩娑石壁写长句,千古当与山同留。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