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十四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十四

明代 薛瑄

嵩山洛水旧神州,结屋天津景物幽。脩竹林中灵籁响,梧桐叶上露华流。

弄丸古意谁人识,戏笔新诗有客求。春煖秋凉出游处,无边清兴更悠悠。

诗人薛瑄的古诗

五友诗 其四 菊

明代 薛瑄

一气萧森百草黄,独留此物傲秋光。霜从降后殊多艳,风不来时亦自香。

诗客采英秋得句,佳人倚竹暮凝妆。岁寒惟有乌台客,共保芳根近画堂。

永慕堂为杨大参赋

明代 薛瑄

大化运不息,逝水无停时。依依旧居室,恻怆中肠悲。

书残读遗编,机有馀断丝。斑衣不再舞,寿觞宁重持。

庭前百卉芳,但觉阴阳移。仪容切寤寐,恍惚如见之。

亲心我所安,亲志我所期。心志著且存,大节矢靡亏。

悠哉孝子情,勖此终天思。

送李佥都经界叙播

明代 薛瑄

五月楼船发锦江,中丞斧钺靖峦邦。一天胜气随龙敕,千里长风捲绣幢。

定有奇兵擒孟获,不劳飞将斩王双。朝廷恩信更须布,苗獠行看到处降。

山水小景四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老树苍崖满目秋,水明沙净晚烟收。如何万里长江内,只见斯人泛一舟。

高唐道中寄李廷圭佥宪

明代 薛瑄

西来随处问先生,见说分符到博平。满路风花频纵目,一川烟柳最关情。

白头每羡丹心壮,绿鬓谁知素节明。高论细听应有日,拟分华榻共春灯。

久不作诗偶赋

明代 薛瑄

案头彩笔倦长吟,陡觉诗情动不禁。湖海尽除当日气,田园深称老年心。

种瓜已自连东畛,栽漆还应满北林。汾水晋山无限好,拟逢清景更登临。

诸葛武侯庙

明代 薛瑄

武侯遗庙汉江南,乔木森森杂翠岚。义感居人森致祭,名闻过客亦停骖。

运谋图阵曾为八,遗恨山河尚是三。千载英雄今已矣,古碑重读意难堪。

斋宿杂咏十首 其七

明代 薛瑄

金门待漏三更月,玉陛趋朝五色云。补衮即非樗散质,微诚长祝圣明君。

徐州洪

明代 薛瑄

乱石何巉岩,长堤更宛转。狭岸忽陡起,急濑如注坂。

回旋聚流沫,骇浪洒雪霰。舟行良已难,下上劳拽挽。

翻思游川峡,江石尤险远。瞿塘十二滩,波浪激雷电。

回视过兹洪,反若历平坦。乃知所观大,小者不挂眼。

新郑学宫夜宿

明代 薛瑄

清飙槭槭响林柯,夜宿秋堂冷簟波。睡醒不禁乡思切,满庭明月候虫多。

和张都宪合欢莲房

明代 薛瑄

宪台台下有莲塘,一种高荷迥异常。乍见仙花开并蒂,旋看瑶实结双房。

垂垂共压秋波净,袅袅同沾晓露凉。绝胜当年连理瑞,画图还拟进明光。

对雨遣兴简陈侍御七首 其六

明代 薛瑄

绿萍如锦盖青池,池面高荷静不移。閒爱小亭听雨坐,恰如湘水系舟时。

题赵雍画马三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白面骊驹汗血乾,风鬃倚树玉蹄攒。谁人为制青丝络,骑出横门万众看。

山水图歌为蒲守徐孚题

明代 薛瑄

谁写云山与烟水,爽气清风盈幅起。想当解衣清礴时,坐驱造化入笔底。

须臾削出金芙蓉,奔湍骇浪争朝宗。元气直穿古石裂,悬流疑与银河通。

青林远近不知数,林内山房启晴户。时清似有招隐歌,地偏不见采芝处。

我昔持节天下游,东穷海岱西梁州。忽见斯图忆所历,江山清思何悠悠。

河东之守好奇者,特送图来索题写。自知老大笔力微,挂一漏万语非假。

强裁长句卷还时,坐中尚觉留清飔。仁知高怀在山水,贤守玩此应得之。

送太守致仕

明代 薛瑄

五马萧萧出帝乡,都门祖席倍辉光。天恩老觉腰金重,客思遥牵别路长。

龟虎已应辞郡国,貂蝉时复忆班行。风烟缥缈乡关近,川谷犹疑下凤凰。

留别赵彬

明代 薛瑄

知子于今近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宁知京国相逢处,又是都门惜别筵。

上苑榴花偏向日,官河杨柳正含烟。临岐握手无他语,愿笃清脩继往贤。

登金牛驿楼

明代 薛瑄

好山四巃嵷,汉水前萦绕。小楼试一登,山水青未了。

因思大禹时,洪流方浩渺。乃竭胼胝劳,神功弥八表。

岷山在经纪,岷江亦疏导。贡赋分九州,梁州已通道。

世传金牛诞,曾不细搜讨。山驿赋短章,将为愚者晓。

拟古四十一首 其七

明代 薛瑄

驺虞兽之瑞,麒麟兽之仁。物性尚不杀,而况形为人。

夫何周辙东,王道久已湮。孙吴骋狙诈,申商号无恩。

流毒剧洪水,遗黎苦漂沦。强嬴灭诸国,三户亡咸秦。

天道信反覆,永为来世陈。

拟古四十一首 其二十

明代 薛瑄

白云在高丘,绿萝在深谷。中有冥栖士,云萝蔽谷屋。

独抱尚友情,缅遂硕人轴。古琴时复弹,古书还更读。

逍遥无外事,俯仰长自足。沮溺耕在野,姜叟钓渭曲。

伊人岂无心,耻衒荆山玉。将须凤来仪,朝阳满梧竹。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