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登沅州城楼

登沅州城楼

明代 薛瑄

缥缈飞楼面面通,霜台多暇此从容。窗含晓日多霄上,城绕秋山锦绣中。

天压大荒均雨露,地包绝域尽提封。小臣弭节裁诗日,诞播皇风万国同。

诗人薛瑄的古诗

观太极图二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敛襟坐久此心虚,静看濂溪太极图。理在象中元不杂,莫于象外用工夫。

过七盘

明代 薛瑄

匆匆行役敢求安,鞍马经时历险难。叱驭才过经折坂,挥鞭又度七盘山。

行当绝顶知天近,下尽层梯觉地宽。却喜汉中频在望,一川风物自闲闲。

题枯木竹石四首 其三 淡霭凉生

明代 薛瑄

扁舟几度泛湘波,老木疏篁翠石多。凉吹淡烟图画里,远怀清绝奈秋何。

秋日过洛阳

明代 薛瑄

洛阳城西今又来,飒飒秋风吹客怀。禾黍荆榛蛩韵切,昔人曾此起楼台。

沅州己酉元日二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边城万里入提封,元日瞻天拜舞同。星丽碧霄皆拱极,水趋沧海尽朝宗。

千年旧仰甄陶力,三始仍看长养功。遥想鹓行峨豸侣,绣衣应染御香浓。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十

明代 薛瑄

盛时京洛足鹓鸾,翁有无名与往还。剧论直穷天地外,清吟多在水云间。

荣枯任物心无系,消长随时我不关。自得人间无味乐,好诗留与后来看。

重题胶州行台二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六年三按古胶东,两见葵花五月红。却忆端阳沾赐扇,曾陪鹓侣觐飞龙。

送郑侍郎归省

明代 薛瑄

吾闻侍郎之父御史祖,阅世如今八十五。飘萧阅发未龙钟,巉岩俊骨自奇古。

侍郎蚤岁簪笔趋螭头,五朝出入迁擢宠渥稠。往年龙敕推恩出天府,前年鸾诰封秩来庐州。

老亲荣贵重重真罕比,银章金带照耀乡闾里。侍郎官署居南京,思亲只隔长江水。

今春乃上陈情归省章,报可丹诰飞下五云乡。试问此时拜恩感恩意,东流之水与之谁短长。

便理南归旧囊橐,沙头潮退画舫阁。京华相送尽公卿,冠盖追随出郊郭。

是时正值春光明媚春气和,柳条弄色流莺歌。江草萋迷含烟竞驻紫骝马,江花凌乱随风飞拂金叵罗。

酒尽潮来挂征席,想到家乡秪几日。升堂拜舞多弟昆,堂前罗列儿与孙。

歌曲庭闱沸丝竹,宾朋门巷如云屯。大启华筵斟寿酒,欢声喜气倾前后。

齐言灵椿不老南山高,共愿亲龄与之同悠久。

洛水道中

明代 薛瑄

古道萦回傍险行,萧萧禾黍晚风清。无边诗思嵩高色,不尽年光落水声。

华表柱倾秋草合,龟趺碑暗雨苔生。往来人世成今古,一曲高歌寄此情。

拟古四十一首 其十

明代 薛瑄

湖边多杨柳,山上多松柏。松柏存正性,不改青青色。

杨柳易为春,随风发枝节。二月丝垂金,三月絮飞雪。

纷纷冶游子,赏玩不知歇。松柏寂无言,枝干独挺特。

空以木自奇,不为时所悦。请看霜霰馀,荣悴居然别。

自朝天驿回京

明代 薛瑄

去春舟发朝天驿,今夏朝天岭上回。水陆朝天行已遍,朝天从此上金台。

又题五友五首 其二 梅

明代 薛瑄

红白双梅户外横,看花看叶兴俱清。今秋只恐归期近,重叠题诗寄别情。

益阳山行遇雨

明代 薛瑄

云林漠漠雨凄凄,节节危桥曲曲溪。可是青骢行处稳,满山红叶衬秋泥。

黔阳春日杂咏六首 其五

明代 薛瑄

睡起霜台似水清,晚春风日弄新晴。笑看蟢子频频集,却忆人家望客情。

荥阳道中九首 其四

明代 薛瑄

河水南边广武山,山头簇簇故城閒。徘徊不尽千年事,秋草秋花驻马看。

赠欧阳宪副

明代 薛瑄

宪节重来觐九天,论交不尽意留连。休惊白发三千丈,且喜青云四十年。

老大可无新事业,壮游还忆旧山川。人中松柏君知否,万雪千霜独挺然。

仪真三咏 其一

明代 薛瑄

东南水陆会真州,河朔风云拱上游。潮落瓜洲远渡出,天连扬子大江流。

迎銮镇古名犹在,解剑桥荒事已休。多少繁华成俯仰,万家烟火不胜秋。

澹庵卷为谢侍郎乃兄题

明代 薛瑄

闽山何岧峣,闽水亦清泚。中有肥遁人,雅志丘壑美。

山田入云耕,结屋傍流水。耕稼有馀閒,琴书时复理。

寄兴槁梧中,游心竹素里。庭户无嚣尘,外物绝珍绮。

疏食足充餐,絺布良适体。朋来无杂言,谈道而已矣。

至乐既无假,浮荣焉足拟。所以忘岁年,足不至州里。

白云在高丘,鸣鹤在中沚。安得蹑轻风,一访澹庵子。

简黄仲芳大参三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雅量每期黄淑度,正人应愧薛居州。斯文四海知同调,且喜京华并辔游。

莱芜怀古

明代 薛瑄

清节谁能似范丹,清名千载重人间。莱芜县里停骖日,坐对南山秋色寒。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