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拟古四十一首 其十

拟古四十一首 其十

明代 薛瑄

湖边多杨柳,山上多松柏。松柏存正性,不改青青色。

杨柳易为春,随风发枝节。二月丝垂金,三月絮飞雪。

纷纷冶游子,赏玩不知歇。松柏寂无言,枝干独挺特。

空以木自奇,不为时所悦。请看霜霰馀,荣悴居然别。

诗人薛瑄的古诗

送太守致仕

明代 薛瑄

五马萧萧出帝乡,都门祖席倍辉光。天恩老觉腰金重,客思遥牵别路长。

龟虎已应辞郡国,貂蝉时复忆班行。风烟缥缈乡关近,川谷犹疑下凤凰。

简张都宪二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榜题龙虎旧联名,宦迹升沉隔两京。离合虽惊头并白,交亲终喜眼俱青。

滥登棘寺知无补,峻陟霜台倍有声。近得高邻亲孟氏,不妨剪烛话平生。

黔阳春日杂咏六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满庭落叶似深秋,好鸟鸣时地转幽。坐对青山才咫尺,会登绝顶望中州。

再怀沅州五友五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帘捲秋风绕砌花,沅阳几对昔年华。关山白露三千里,谁采金英泛紫霞。

过七盘

明代 薛瑄

匆匆行役敢求安,鞍马经时历险难。叱驭才过经折坂,挥鞭又度七盘山。

行当绝顶知天近,下尽层梯觉地宽。却喜汉中频在望,一川风物自闲闲。

锦城馆杂题十三首 其八 木犀

明代 薛瑄

爱此木犀树,青青长近阶。每承朝露重,长引夏风来。

嘉卉应难得,高人喜剩栽。不知归去日,还得见花开。

栖霞行台夏日

明代 薛瑄

四山环绕柏台深,绿树浓交户外阴。还似湖南持宪节,坐听山鸟弄清音。

送夏希纯郎中归南京

明代 薛瑄

云路分飞二十年,相逢鬓发各苍然。柏台直指心如旧,粉署郎官职又迁。

北阙九霄瞻晓日,南风五两送归船。帝京到日多佳兴,虎踞龙蟠入望边。

兖州人日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驿亭窗户总光辉,人日纷纷雪乱飞。关塞有兵皆冻合,园林无树不春归。

风威肃肃朝来静,云叶飘飘晚渐稀。清兴此时谁与适,论心殊觉故交违。

送高佥宪福建提学

明代 薛瑄

天书捧出大明宫,拜命南征使节雄。舟解御河南柳绿,路经山馆荔枝红。

七闽人士沾时雨,一代文章复古风。未许江山久留滞,还期白首梦非熊。

泊武口驿

明代 薛瑄

风涛近接洞庭湖,杨柳堤边水驿孤。回首已应堤徼远,登楼殊觉楚天虚。

征帆北客依津市,贡篚南金引舳舻。清夜不眠持宪节,归心先到帝王都。

太常许卿送菜戏简十首 其六

明代 薛瑄

园蔬新拔带霜浓,烂煮香根放箸空。谁识其中有真味,不须苦羡紫驼峰。

怀忠堂为都指挥李进赋

明代 薛瑄

将军树勋起云中,结发慷慨从飞龙。几年拥节慷罴熊,扶桑日出西崆峒。

旄头射落天山空,青海不复烽火红。仁义之将良可宗,丈夫不数卫霍功。

时清包裹刀与弓,八蛮入贡重译通。朅来分阃何从容,敦崇诗礼轻豪丰。

所居之堂名怀忠,怀忠事业应无穷。我虽儒冠心颇雄,寸管不让三尺锋。

等閒禆补造化功,拟今四海歌皇风,怀忠将无与君同。

送孙俊先生致仕归鄢陵三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先生七十引年归,送别都门柳絮飞。潞水东风都捲幔,金台晚照远衔衣。

收功桃李心初遂,行乐桑榆志未违。况复颍川多故事,到家争仰德星辉。

晓出东平州十韵

明代 薛瑄

宪节凌秋发,城门逼晓开。沟长流水去,野旷远风来。

跋马桥频度,看山客屡回。川原行未已,齐鲁望悠哉。

汉检天门石,秦碑海岸台。

淡烟横曲阜,旭日上蓬莱。遗迹怀前古,观风慰好怀。

衢樽须共饮,井税不烦催。每见桑麻野,深期杞梓材。

行歌方自得,前陟更崔嵬。

五友诗 其一 竹

明代 薛瑄

此君风致自疏疏,相近相亲慰索居。玩目每看高节长,留情深托寸心虚。

清脩饱历风霜久,浓渥深承雨露馀。好在百年无剪伐,剩看新笋上霄衢。

盂城驿雪中咏竹

明代 薛瑄

高沙有候馆,阑槛殊幽清。槛内足凡木,凋萎不可名。

独彼凌云竹,郁有冒雪青。飘萧散寒叶,修直摇苍茎。

灵籁奏清响,锵若金石鸣。晴霄吐华月,流影乱虚明。

赏玩竟朝夕,似当西南朋。乃知岁寒操,匪独松柏贞。

矢心又不如,愧我为物灵。

沅州杂诗十二首 其七

明代 薛瑄

剪烛空堂欲二更,堂前新雨夏虫鸣。每因时物思劬育,未有秋毫答宠荣。

岁月不催双鬓绿,诗书祗倚片心明。端居远想千年事,汉室还应召贾生。

题蒲守刘公梅竹二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谁倾金醴醉仙娥,绰约朱颜总已酡。莫向风前吹玉笛,恐惊春梦入江波。

登金牛驿楼

明代 薛瑄

好山四巃嵷,汉水前萦绕。小楼试一登,山水青未了。

因思大禹时,洪流方浩渺。乃竭胼胝劳,神功弥八表。

岷山在经纪,岷江亦疏导。贡赋分九州,梁州已通道。

世传金牛诞,曾不细搜讨。山驿赋短章,将为愚者晓。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