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奉和经略庞龙图延州南城八咏 其四 飞盖园

奉和经略庞龙图延州南城八咏 其四 飞盖园

宋代 司马光

军中富馀暇,飞盖南城隈。雍容陪后乘,一一应刘才。

诗人司马光的古诗

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为书见寄以诗谢之 其一

宋代 司马光

韊矢迎山驿,轺车下帝台。夜看牛斗分,应有使星来。

神宗皇帝挽词五首 其四

宋代 司马光

鳌禁叨承诏,金华侍执经。微生轻草芥,圣泽阔沧溟。

鹿性安林野,葵心注阙庭。尧云不可望,白首涕飘零。

上巳日与太学诸同舍饮王都尉园

宋代 司马光

冠盖郁相依,名园花未稀。游丝萦复展,狂絮堕还飞。

积弩遗风陋,兰亭旧俗微。何如咏沂水,春服舞雩归。

王书记以近诗三篇相示各摭其意以诗赓之 其三 呈景仁

宋代 司马光

剑山中断融为川,清江双流郁回旋。沟塍阡陌粲如绣,香粳紫芋皆良田。

地灵物秀气淑美,由来衮衮生英贤。朝家文明所及远,于今台阁尤蝉联。

猎缨鸣佩走声望,出入金马如云烟。奈何应辰独壈坎,华发未得离宾筵。

玙璠悬黎已为宝,结绿岂得偏弃捐。愿君弹冠自重惜,邑人行诵子虚篇。

送程端明知成都

宋代 司马光

高阳将幕开,濯锦使旌来。
欲识关头雪,正如江上梅。
宵衣矜远俗,霞冕寄良才。
岂将三年最,修梧茂帝台。

送二同年使北·吕济叔

宋代 司马光

华缨下玉除,天子宠匈奴。
虽复夷风陋,犹知汉使殊。
夜烽沉不举,秋柝寂无虞。
何必燕然刻,苍生肝脑涂。

送皇甫寺丞知蓝田县

宋代 司马光

南山三辅剧,百里古诸侯。
谁谓弦歌小,不分宵旰忧。
烟横辋水暝,云照武关秋。
安得无羁束,从君一纵游。

送导江李主簿君俞

宋代 司马光

学海无涯富,辞锋一战勋。
声华掩终贾,赋颂继渊云。
五斗华边吏,千他饱戍军。
明恩美尤异,优秩赏能勤。
黄祖阴怀怒,张汤巧用文。
折虽因木秀,烧不变兰薰。
迹有穷通异,心无得丧分。
龙蛇宁久蛰,玉石岂俱焚。
蜀国花饶思,临邛酒易醺。
西风时有意,尺纸慰离群。

聂著作三舅谪官长沙作耐辱亭书来索诗

宋代 司马光

少连善降志,无愠能忍诟。
兹亭名耐辱,缔构自吾舅。
樽前湘水清,席下湘山秀。
於焉忘荣枯,终日醉醇酎。
攻愁若攻敌,避喧如避寇。
困久理须通,非徒保无咎。

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 都门路

宋代 司马光

红尘昼夜飞,车马古今迹。独怜道傍柳,惨淡少颜色。

十四日小园置茶招宗圣应之皆辞以醉为诗赠之

宋代 司马光

草树弄春晖,家家倒载归。
谁怜独醒客,日暝掩双扉。

戏书宋子才止足堂

宋代 司马光

举世恋荣禄,夜行无乃劳。
独君年未至,止足一何高。
矮制乌纱帽,宽裁白氎袍。
华榱坐终日,闲按紫檀槽。

郭氏园送张仲通出刺棣州

宋代 司马光

名园送嘉客,冠盖去倾朝。小雨尘微敛,馀寒酒易消。

雁归春近塞,日上海生潮。北道平如掌,东风五马骄。

又书一绝戏呈

宋代 司马光

伯常远自郢中回,喜与愁心相继来。幸得蒹葭依玉树,愁将瓦砾报琼瑰。

紫微石舍入挽歌二首

宋代 司马光

顾我非君比,最为相得欢。
平生游处久,美行始终完。
长夜忍埋玉,秋霜不借兰。
西风湿襟袖,空有涕阑干。

始平公以光得免使北以诗谨依韵酬和

宋代 司马光

皇华将命得入难,专对非才辄自言。
幸免驱车涉沙漠,尚容载笔待宣温。
不惟羞屈穹庐膝,无奈常游魏阙魂。
衮职区区未能补,何时余论奉清樽。

晚秋洛中思归东园

宋代 司马光

不利不名空去国,雁飞叶落示归来。
秋风肯待主人至,篱下黄花随意开。

赠河中通判朱郎中

宋代 司马光

陟屺今将老,扶床昔未行。
旨甘无所展,朱紫不为荣。
里巷传呼入,比邻失涕惊。
方知贯金石,何以易精诚。

王金吾北园

宋代 司马光

丞相后园天篽邻,年年分借上林春。
目前但识禽鱼乐,门上何妨车马尘。
花花祗疑名品尽,图书方验古今贫。
将军朝下无余事,端为风烟作主人。

宋相国挽辞二首

宋代 司马光

仁圣初承绪,敷在籲俊贤。
得人兹最盛,射策独居先。
禁省英声远,岩廊至华宣。
辞荣还故第,三事究高年。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70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