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妙光堂 其一

妙光堂 其一

宋代 黄裳

泰定中含一黍灵,千江明月万枝灯。自谈禅处无人会,安用山僧缠葛藤。

诗人黄裳的古诗

贻李接士

宋代 黄裳

接士初来鹤衣白,无事猖狂走南北。偶得秘诀烟霞间,鬼谷先生眼睛碧。

谓我当接王公谈,且与天庭二分术。傥来已感仙翁灵,占梦梦中宜自惊。

妙光照物乃是接,结庐归去南山青。

大暑

宋代 黄裳

轻轻丝葛汗如蒸,空有云雷未见灵。安得此生长不老,岂能今日便忘形。

谩摇纨扇终嫌倦,欲倒金罍却恐醒。赤脚踏冰疑未稳,且寻林下泛清泠。

贺拜罢南郊献诗

宋代 黄裳

中天台上闻天语,将下人间会真主。王室堂开秋意深,匆匆瑞气排群阴。

插空仪物望不断,文采高下成遥林。铁衣十万熊罴勇,忽拥天衢海涛动。

两序朱帘语相物,皆谓君王能绍圣。昭昭神考体天德,昔向明堂布仁政。

君王欲报天地恩,乃修宗祀开端门。玉辂亭亭张日月,中望尧云降天阙。

清宫行事斋心微,默与神交谁得知。献飨归来待祠殿,上帝先从道心见。

龙衣登降天香浓,一片钧天庭燎中。振鹭于飞佩声响,恍如三代观臣工。

先皇基绪既肯构,配侑岂或惭高穹。安得公尸不来燕,自是诸侯皆望风。

奏歌已荐致和乐,饮受乃酢持盈功。晓来忽听道傍语,从此天观观九叙。

琐琐愚臣何所补,只愿献诗归乐府。

渔者 其三

宋代 黄裳

一叶轻舠住处清,荻湾鸥渚几曾荣。旁人莫笑鱼吞饵,此为生如尔为生。

徐通直守连州 其二

宋代 黄裳

得官荣与故乡看,初佩鱼符日下还。内相远孙真太守,海南佳郡是连山。

双源六题 其一 水阁

宋代 黄裳

水阁上,襟带水光浮。丹桂月来天汉夜,白蘋风起洞庭秋。

尘劳人衮衮,潇洒与谁游。

岁暮偶成

宋代 黄裳

新旧光阴各自催,分年须折送年梅。欢声动地驱傩鼓,厚意迎春献寿杯。

谁似江山难得老,人怜桃李又重开。朱颜未遂花前计,却恨东风抵死来。

万竹轩 其三

宋代 黄裳

凤翅凌云翠欲寒,萧萧苍玉佩珊珊。中虚自有长生道,一枝为龙未是难。

陈莹中赴定远

宋代 黄裳

秀发风神子也都,想因尘果下栟榈。一阶道在谁穷达,百里才多自卷舒。

北阙瞻言蝉静后,东山欢笑麦寒初。便须养气观双剑,岂暇回头较一猪。

无事谩留工部句,有时閒落右军书。汉荣楚辱人休问,且听弦歌出旧徐。

宴琼林(东湖春日)

宋代 黄裳

遽暖间俄寒,妙用向园林,难问春意。万般声与色,自闻雷、便作浮华人世。红娇翠软,谁顿悟、天机此理。似韶容、可驻无人会,且忘言闲醉。
当度仙家长日,向人间、闲看佳丽。念远处有东风在,梦悠悠往事。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桂华中、珠佩随轩去,还从卖花市。

俞法曹挽辞 其一

宋代 黄裳

一息秋来误壮图,扬名身后喜诸孤。平生乐易归何处,恐逐清风落有无。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 其二十

宋代 黄裳

密匀瓯渍液,丹映槛凝衃。照岁何妨积,侵阶慎勿推。

舟行感旧

宋代 黄裳

曾向兰陵起一舟,湖山佳处有朋游。歌声月下俄相失,秦与潇湘各自愁。

延平阁閒望 其十

宋代 黄裳

云中山出三秋静,水上风来六月寒。宝气有时藏不得,夜深尤好倚阑干。

哲宗皇帝挽辞 其二

宋代 黄裳

数行空下侍臣班,十六回春一梦阑。天意预形传国玺,人生难望返魂丹。

银河寂寂星垣暗,金阙冥冥羽卫寒。月色满宫谁怅望,春来无处接回鸾。

戏赠席上侍人

宋代 黄裳

遮藏不得鬓边霜,空忆扬州一觉长。不学牧之狂可笑,紫云宜赠紫微郎。

次禹弼同游滕王园池之韵 其三

宋代 黄裳

标的强宗两鬓华,不令身后到牛车。武陵溪上人何在,流水声中看落花。

延平阁閒望 其八

宋代 黄裳

英灵祠下晋朝贤,终伴精芒合水边。看取黄龙沙斗起,满城歌吹入丰年。

戏寄南华翁 其三

宋代 黄裳

始闻佳耦得韩娘,百里恩新绶与章。月欲笼人笼未得,先生犹治鲁山忙。

送王慎中

宋代 黄裳

为贫为仕我与君,失意以归南北云。岂把去留论适莫,岂因得丧悲离合。

人是人非春觉梦,物来物去花开落。攀缘一断六尘空,缘至乃施无斧凿。

不求脱,不与缚,君期万法无忧乐。不可减,不可增,君期一性无亏成。

世人■埴谁知己,不怨不知知不喜。尘萦尝与众凡悲,流转域中而已矣。

君之入道人不知,不得已事君不为。天然淡薄日一饭,心机不用如婴儿。

闻其风者少当愧,此道亦更清于夷。君归休,白心碧眼非庸流。

内观无物四肢堕,性天虚阔阴云收。君归去,晓猿夜鹤无寻处。

炉中灵药果谁传,林下老人终共语。何时我向江边来,相从方外幽怀开。

长愿为云逐东野,莫教风思生尘埃。

黄裳

黄裳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44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