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寄元美 其三
渔阳春欲尽,汉使未堪愁。边郡多豪侠,风尘一壮游。
浮云寒大漠,白日澹幽州。莫更观辽海,萧条正北流。
汪员外移水部时城京师汪为植
闻有金城役,抡兹水部才。中原忧被发,使者咏于䰄。
睥睨燕山接,风云瀚海来。悬知胡骑遁,天子宴蓬莱。
铙歌 其六 战城南
战城南,走城北,转斗不利号路侧。谓我枭骑,且行出攻。
宁为野乌食,不逐驽马徘徊蒲苇中。水深黝黝,蒲苇骜骜。
乌亦自不去,客亦自不豪。梁以集,乌子五,乌母六。
禾黍不食攫腐肉,愿为忠臣何可覆。伤子良臣,良臣诚可伤。
远道之人,枯骨何葬。
荅寄用晦王孙 其一
江上传书锦字斜,于时飞雪映瑶华。谁携雄剑非丰狱,但出名驹即汉家。
春色自怜彭泽柳,美人相怨武陵花。三年未报平安使,长日心悬万里槎。
谢魏使君题白雪楼
白雪新题照画阑,鲍山堪此对盘桓。楚宫一送江天色,郢曲长飞海气寒。
绕夜朱弦清自语,凌云綵笔老相看。使君不是元同调,千载阳春和者难。
答寄殿卿见梦之作
忆昔红颜日携手,一别三年非不久。纵使天台记阮郎,也应梁苑称枚叟。
故人多病卧青春,华发如蓬自看丑。漫尔风流更旁骚,从他憔悴仍醉酒。
悠悠世上竟须疑,梦里相逢知是否。
赋得雁池送许右史游梁分奈字
汉家藩国称冠带,雁池多暇为高会。宾序同推枚叟尊,星潢共指梁王大。
赋成锦字映长流,酒酣飞羽传寒濑。藻翰常生授简中,潺湲不散鸣筝外。
清影朝含竹苑霜,悲声夜杂吹台籁。白首君恩岂稻粱,朱门旅迹非萧艾。
极知慕侣倦游人,秋来肺病谁能奈。
懊侬歌 其一
五丝合欢被,还得五丝缝。侬为懊恼曲,还持懊恼侬。
寄赠元美四首 其一 石耳
寒岩摘耳石崚嶒,下有波涛气郁蒸。知汝清齐常自爱,不当持供五湖僧。
二子诗 其一 卢次楩
卢楠起河朔,本自千金子。荡涤诸生间,销骨于积毁。
世无临邛令,焉得心尚尔。深文类缪恭,罪罟中狙喜。
乃系黎阳狱,十年攻一技。既出浮丘赋,始知有株累。
三叹不同时,帝曰付诸理。寥寥相如后,谁能识察此。
送李太守之东昌
诸侯辞北极,千骑向东方。十二称天府,风烟接帝乡。
地形来海岱,漕挽自徐扬。春满弦歌邑,花明太守章。
射书延上客,照乘得高唐。寇息解刀剑,人和下凤凰。
轩帷褰雨雪,郡阁卧星霜。治行兼经术,诸曹借宠光。
酬郭子坤感怀 其二
若问浮生事,风尘病里过。开樽看渐少,伏枕似还多。
和马丈见送巡海之作
楼船遥指越王城,万里波涛按部行。门下有人惟说剑,江南何处不谈兵。
长缨我愧山东妙,铜柱君悬海外名。忽讶天台霞色起,开椷彩笔更纵横。
录别 其七
明月促曙光,众星西北移。游子星早行,起问夜何其。
揽衣出门去,长当渴与饥。蒺藜穿我履,严霜薄我肌。
别离矜盛年,老至不自知。努力事战场,泪下复无时。
得徐使君所贻王敬美见赠答寄 其三
十载论文画省开,君家二妙日趋陪。那因见和池塘句,始羡风流小谢才。
和许长史玉函宫携妓 其一
玉函宫里列红颜,美酒清尊醉不还。春色自应天上好,那嗔长史出人间。
酬许使君读鄙诗见赠 其二
莫道西施宠最深,馆娃宫女正如林。何人不解矜颜色,敢向君王更捧心。
送王侍御按贵阳
中原遥入楚天长,道出盘江古夜郎。自许铁冠冲瘴疠,兼携白笔扫风霜。
百蛮拥节开雄镇,万里登车揽大荒。莫说壮游非妙选,同时八彦避鹓行。
得徐使君所贻王敬美见赠答寄 其二
博物张华不易逢,十年京洛少从容。当时未得丰城剑,已识云间陆士龙。
和殿卿咏梅篇
忽报探梅句,深知水部贤。空梁知汉月,寒色动江天。
影落青樽里,花生彩笔前。新妆萦素练,白雪洒繁弦。
南国书堪寄,春风病独怜。更惭清思减,不及兔园篇。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和聂仪部明妃曲 其一
前溪歌 其五
送潘令之邯郸 其一
感逝示克懋
过严陵
酬殿卿长史夏日过饮 其二
答寄殿卿
题申职方五岳图
咏古 其十三
寄顺甫
襄阳蹋铜蹄 其一
许殿卿郭子坤见枉林园 其二
送吴人陆之箕
代香山寺老僧答
五子诗 其五 梁公实
殿卿别业 其二
答殿卿九日见怀 其一
春日自戏
殿卿乞酒作此寄报 其二
寄慰元美 其二
哭公实 其一
萧萧篇哭孙 其二
铙歌 其十一 芳树
和聂仪部明妃曲 其四
赠元美
慕容家自鲁企由谷歌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六
送子相归广陵 其二
明下童曲 其二
早春寄吴使君 其四
青州志成薛生重枉报别将诣元美作此为赠
黄督
重送许永宁 其一
初度日子与过署中同赋
武太常贞母太常是遗腹子
河中之水歌
罗敷曲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二 代明帝
幽州马客吟歌 其三
咏古 其一
岁杪得元美兄弟书却寄 其一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五
公燕诗九首 其六 伟长
送罗大参之任山西 其二
重送许永宁 其二
荅右史问山中与谁把苦
铙歌 其八 上陵
碣石篇 其二
赠张子含茂才
为魏使君送黄生归楚
天马引
古意寄德甫 其二
赠郑将军之铜江 其四
采葛妇歌
挽王中丞(八首选二)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
再别子与 其一
汝宁徐使君 其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