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春满邯郸十万家,若为潘令斗繁华。请看如玉丛台女,岂让河阳县里花。
人日同元美子与公实集子相宅得寒字
年华开此晏,春色又长安。得日人相劳,披云客共欢。
贴屏皆綵胜,佐酒尚辛盘。北雁先花发,西山过雪看。
文章投璧尽,心事断金寒。不但萧朱辈,论交自古难。
集元美宅送汝思吴峻伯袁履善三比部
别赋吾能作,还销客子魂。上林销黄鸟,何处此青樽。
帝念徵兵日,人衔祝网恩。星榆散使者,春草待王孙。
于役分江徼,相思共蓟门。风尘异南北,莫向雁书论。
重送许永宁 其二
世情今可见,此谪竟堪陈。偃蹇难容汝,文章不利人。
清秋炎海外,落日大荒滨。莫更埋铜柱,功名老汉臣。
冬日 其三
客来堪自见,酒尽且须酤。不是南山色,贫家一事无。
汪员外移水部时城京师汪为植
闻有金城役,抡兹水部才。中原忧被发,使者咏于䰄。
睥睨燕山接,风云瀚海来。悬知胡骑遁,天子宴蓬莱。
过刘簿山斋
万壑千山入户重,秋来三径少人踪。不知君在莲花府,得似芙蓉第几峰。
送右史之京 其五
乞得梁园出汉关,那将春色动离颜。惟愁不见邹枚苦,赋就无人解往还。
山斋牡丹 其二
西山风雨锦溪寒,春色沈沈醉牡丹。不是故人裁丽句,那能萧瑟病中看。
天马引
胡风雨駪駪而空,山有人踯躅兮悲鸣。匝余室兮三行。
寄题离薋园 其一
芙蓉媚昭质,初服一何好。繁霜服夜零,悲风起中道。
鶗鴂既已鸣,所遇无芳草。驰骛终年岁,红颜足用老。
美人怨迟暮,回车自不早。芜秽沫荣名,同心以相保。
为南海钟侍御题金台遥祝卷 其一
游子承恩出禁闱,高堂华发照春晖。潘舆自不随骢马,莱綵何妨舞绣衣。
江鲤一从天上寄,台乌长绕日南飞。即今婺女遥相望,柱史星光近太微。
重寄元美 其一
十载交游满帝都,五陵年少避呼卢。只今惟有张公子,匹马时时过酒徒。
得徐使君所贻王敬美见赠答寄 其四
弱冠文章满帝城,偶因家难负平生。中原莫恨论交少,海内今无骠骑名。
与子与游保叔塔同赋
古塔松台对寂寥,高斋斜日傍寥樵。金牛忽见湖中影,铁骑初回海上潮。
更倚连城明月动,并携双剑落星摇。若非赋有凌云气,笔厎天花可自飘。
寄元美 其二
岂不为同舍,于时愧重名。佳人谁独立,大将尔横行。
病起高诗兴,春光美宦情。悬知思远道,落日蓟门城。
薛子熙以青州使君聘脩郡志见枉林园寻示赠章作此荅寄
越客风流问字年,登台把酒白云天。一毛实自河东下,双鲤兼从海上传。
彩笔乍含星野动,明珠长对雪宫悬。已看霸气前朝尽,犹说当时鲍叔贤。
哭子相 其一
故园秋色广陵间,闽海悠悠自不还。纵使芜城愁易老,那能长客武夷山。
和子与过访平原道中值雪二首时按察楚中 其一
九河风色报褰帷,道入平原雨雪迟。天欲并传梁苑赋,君今试和郢中词。
凭陵尺素光犹动,缥缈扁舟兴可知。况值如渑春酒熟,好来投辖未须疑。
送祠部莫郎中贵州提学
蓟门一相送,杨柳未堪攀。亦是柳章地,宁虚供奉班。
西南天欲尽,羌笮日多艰。鼓棹过三楚,传经到百蛮。
春云蒸赤水,秋雨瘴青山。早就中和颂,诸生忆汉关。
寄刘子方斗酒
每到花开忆锦溪,春醪今日为君携。山中傥值看花伴,醉里新诗好共题。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汝宁徐使君 其四
咏古 其十二
咏古 其十
戏赠张茂才 其二
题申职方五岳图
录别 其三
宿林泉观
与子与游灵隐寺吴马诸公同赋
赠殿卿
东陂同许殿卿陆南道函灌甫兄弟赋
访刘山人不值 其一
寄慰元美 其二
送元美
答张秀才简病中见寄 其二
送吴郎中谳狱江西 其三
铙歌 其十六 临高台
感逝示克懋
答右史秋怀见寄 其一
明下童曲 其二
送刘户部督饷湖广 其二
登邢台
答寄殿卿见梦之作
酬皇甫虞部
将至梁园寄殿卿
题潘廷尉留馀堂
答赠沈孟学 其四
答寄殿卿
寄赠元美四首 其一 石耳
秋日 其二
秋日村居 其一
寄元美 其五
送林章之郎中谳狱南海
幽州马客吟歌 其四
录别 其八
咏古 其十三
团扇郎
荅赠王给事
寄宗考功 其二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五
重寄元美 其二
寄宗考功 其一
赋得雁池送许右史游梁分奈字
宿华顶玉井楼 其一
谢魏使君题白雪楼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高光州孤山精舍
铙歌 其十八 石流
求志园
冬日 其一
长歌行 其三
广齐讴行
古意寄德甫 其二
寄慰元美 其一
寄殿卿 其一
青州志成薛生重枉报别将诣元美作此为赠
神弦歌三首 其一 宿阿曲
和梁宪使过密咏天仙宫白松 其二
咏古 其十六
送右史之京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