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燕支山下几回春,坐使蛾眉误此身。二八汉宫含笑入,一时红粉更无人。
紫骝马歌 其三
问客复何为,昨日发东平。袖中出短书,心知自刘生。
和许右史初度村兴之作
一瓢春酒望青天,谁识箕山武仲贤。我亦颍阳饮牛客,犹堪击壤共尧年。
铙歌 其十八 石流
石流津以梁。无敢曳水,君安所薄,秋风汤汤。东飞者鹄,北游者河。
中有冥冥之白沙,远道之人谓之何。兰以有香君不知,愿言怀之遗所思。
秋日 其二
此物还堪惜,何官不可休。驱驰如昨日,药饵更清秋。
名已千人废,家徒四壁愁。南山归自好,沮溺本同流。
寄余仲蔚
吴门月落洞庭孤,何处扁舟钓五湖。我梦三峰秋色里,不知曾扫华山图。
赋得金谷园障子
谁将金谷传毫素,座上无人不回顾。乍展旋惊涧水流,才开已识河阳路。
四壁真看片锦围,中庭如见双鬟度。移席休临坠妓楼,解衣欲挂沙棠树。
彷佛明妃出塞吟,听来未必梁尘误。诗成酌我我岂辞,便过三斗无论数。
绿珠安在恰当垆,似留且往势可呼。意惨昆崙紫䆗窱,色寒沧海红珊瑚。
君家富贵合如此,此时那知有障子。纵然客散掩空堂,犹闻夜夜春风起。
前溪歌 其六
谁能采黄葛,逍遥独桑头。黄葛断还生,春风不可留。
烂漫使侬愁。
乌夜啼 其二
长樯百幅帆,常著千里风。婀娜樯上佳,飞逐不成双。
送许史得弟字
秋风一萧条,白云自相缀。翩翩尔曳裾,惨惨吾分袂。
鼓楫大河流,扬帆下衡卫。平台壮登眺,邹枚俨兄弟。
既出兔园篇,颇兼子虚制。词赋有知遇,王门即恩惠。
殿卿示乐府序小诗报
知音千载事,君适赏心同。从此三都赋,人传左太冲。
送右史之京 其五
乞得梁园出汉关,那将春色动离颜。惟愁不见邹枚苦,赋就无人解往还。
荅寄余德甫
当年草奏柏梁台,此日漂零浊台杯。伏枕春阴三楚合,拂衣秋色大江回。
含冤夜识双龙气,作赋时推二马才。极目中原诸子尽,豫章城里一书来。
铙歌 其十六 临高台
临高台,望江水,江水之流以千里。黄鹄知得高蜚止,愿遗香草美人子。
关弓问鹄从何来,我主万年亦诚哉。禾黍不获鹄何食,遨游四海安终极。
锦阳川途中醉归答刘山人
锦溪人醉接䍦斜,邀客看花右史家。右史未归休下马,长安城里正看花。
塞上曲四首送元美 其二
汉兵围合左贤王,吹角千山夜有霜。君试狐奴城上听,岂堪秋色满渔阳。
和许长史筝伎篇
君不闻秦筝多慢声,平台女儿慢长成。家本邯郸行步好,生年十三指爪清。
安得此双弦索手,那能独酌高阳酒。正值倾囊无俸钱,将来换马还肯否。
自从解赠同心结,不惜樽前香腕折。几回玉柱雁池飞,春愁散作梁园雪。
合就罗敷陌上桑,含颦一啭发中堂。遥知华发王门客,纵是风流也断肠。
怀子与
青山忽送七闽秋,大海遥连百粤流。落日孤城风雨合,褰帷何处不堪愁。
哭公实 其一
逝矣梁公实,清时隐汉关。扁舟浮大海,健笔志名山。
岂悟风流尽,犹言洗沐还。文章憎白发,服食误红颜。
禅草来天上,玄经出世间。纵为华表鹤,羽翮已难攀。
张明府见惠榴柿 其二
谁遣明珠掌上来,秋风吹笼石榴开。若非金谷园中树,定是河阳县里栽。
薛子熙以青州使君聘脩郡志见枉林园寻示赠章作此荅寄
越客风流问字年,登台把酒白云天。一毛实自河东下,双鲤兼从海上传。
彩笔乍含星野动,明珠长对雪宫悬。已看霸气前朝尽,犹说当时鲍叔贤。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送靳颍州子鲁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八
答许右史 其一
懊侬歌 其一
留别子与子相明卿元美 其二
寄元美 其五
答潘润夫病中见赠 其一
虎跑寺泉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五
乌栖曲 其四
咏古 其一
哭陶侍御
和聂仪部明妃曲 其四
得徐使君所贻王敬美见赠答寄 其二
铙歌 其八 上陵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六
五子诗 其五 梁公实
重别魏使君 其二
寄吴明卿 其七
席上鼓饮歌送元美 其五
懊侬歌 其三
岁杪得元美兄弟书却寄 其二
王明君吟
冬日 其三
黄淡思歌 其二
杨山人 其四
答赠沈孟学 其四
赋得边马有归心
送莱芜萧簿
顾中翰祭告德衡二藩兼有事沂山东海
阁夜示茂秦 其三
谢魏使君题白雪楼
寄吴明卿 其八
秋日寄怀元美兼呈吴徐二使君
公燕诗九首 其五 孔璋
子夜歌 其十
为周真阳题芭蕉仕女图戏呈吴明卿使君
宿林泉观
古诗后十九首 其八
捉搦歌 其四
幽州马客吟歌 其三
和梁宪使过密咏天仙宫白松 其二
汝宁徐使君 其五
劳别子与 其一
和题郭山人五岳游囊杂录 其四 瓢
和荅殿卿冬日招饮田间 其二
送历城李明府入计
和周公瑕猗兰篇兼呈元美
五日与殿卿游北渚 其一
送徐汝思 其一
寄谢许左史刊倡和集
幽州马客吟歌 其一
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 其二
高光州孤山精舍
和许史秋日玉函观 其二
醉示元美
寄怀元美
四时子夜歌 其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