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令子清标领太常,持衡东省旧为郎。才因藻镜知秋水,胎本明珠产夜光。
天上旌旂悬日月,人间竹帛映冰霜。虽然燕赵多奇士,已让高风在北堂。
席上鼓饮歌送元美 其二
落日衔杯蓟北秋,片心堪赠有吴钩。青山明月长相忆,白草寒云迥自愁。
咏古 其七
菀彼中林乌,拚飞不集枯。齿牙一为猾,公子良见图。
矫矫上天龙,雾雨既已敷。子推独耆乾,草莽空号呼。
悬书下宫门,绵山聊与娱。
铙歌 其十五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同心,乐以不可禁。相思绍缭,谗言罔极,大驾六龙处天侧。
日月出入沧海中,妒人之子难为工。
灵隐寺同吴马二公作
武林台殿敞诸天,建自咸和第几年。才到上方双涧合,飞来何处一峰悬。
梵音动杂江潮转,灯影长含海日传。所以龙宫称绝胜,骊珠交映使君前。
汪员外移水部时城京师汪为植
闻有金城役,抡兹水部才。中原忧被发,使者咏于䰄。
睥睨燕山接,风云瀚海来。悬知胡骑遁,天子宴蓬莱。
关门雪望
西来千里雪,斜日满函关。秋水何当落,浮云自不还。
积阴高紫气,寒色壮秦山。似欲欺双鬓,苍茫到客颜。
夏日行部遇明卿子与于瘿陶邑
何来漳水上,早晚发长安。放逐吾曹在,风尘此道难。
孤城高自卧,万事醉相看。莫击邹阳剑,霜飞五月寒。
杂兴 其九
逍遥临蓬池,言陟梁王台。还顾望大河,洪波渺悠哉。
飞雪蔽中原,北风千里来。驰驱名利途,无骏不驽骀。
精卫自微鸟,东海生尘埃。
乌夜啼 其一
石城诸少年,歌舞日相新。刘生安东平,是郎得意人。
答赠沈孟学 其三
西湖一片白云秋,影落孤山水上浮。君自神仙谁不见,月明同在李膺舟。
山房书壁 其二
邻翁幸相劳,斗酒不须满。且持伏雌还,视君床下卵。
寄许殿卿
西山匿冬日,北风悽以繁。念兹风方晏,徘徊白云垣。
俛首事尺牍,儋石聊自存。悠悠尘中心,夙昔非所论。
感彼硕人情,独歌矢弗谖。庶此涉时艰,遂用安丘园。
路傍磬折子,高足策华轩。咄唶金兰客,来当蹈斯言。
录别 其五
乖疑起恩爱,离别生欢娱。念子非一身,中怀难久俱。
握手一相失,奄忽秦与胡。新知自言乐,山海日以殊。
行路方未央,出门思故庐。浮云没景光,北风悲有馀。
褰裳复四顾,徘徊当路衢。结发在战场,皓首为征夫。
石城曲 其三
阳春二三月,花与郎同色。明知苦淹留,盛年不可得。
赠李封君兼讯长君进士
五陵群少各贤豪,客有能诗调独高。受业不随秦博士,为文无害汉功曹。
十年我辈惭龙卧,万里君家起凤毛。江左衣冠堪此地,美名如昨照同袍。
和题郭山人五岳游囊杂录 其三 衲
夜投东林寺,北风雪大作。扪虱对山僧,衲衣不堪着。
答许右史 其一
黄须芃芃田舍翁,倾身坐向钱孔中。长颊便便美少年,行步顾影私自怜。
谁知腐鼠能为祟,纵是神仙有播迁。使君似识浮云意,蹉跎实为功名利。
已拚酒隐富贵世,潦倒佯狂百无忌。浊醪恰供十日饮,酣法须与当时异。
五斗乍可调燥吻,飞觞二子雄相视。醉杀不作傲杯人,迩来那得独醒事。
魏文大白满如月,曾托属车称国器。若言此物非其任,尔家破瓢亦应弃。
白纻舞歌 其三
春日荏苒花落英,吴姬起舞媚前楹。回身顿趾迅且轻,纤尘暗暧不及生。
投袂一转激楚成,徘徊复进为新声。二八敛手停鸣筝,中曲再变豪竹惊。
如矜若怨意未明,馀姿逸态犹纵横。妙技绝世色倾城,谁能顾盻感人情。
琅琊王歌 其三
初寒八九月,银烛照高堂。端然坐不睡,看女织流黄。
寄吴明卿 其一
平台秋气郁苍苍,落日登临一断肠。若道子虚今未就,当年谁遣客游梁。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许殿卿郭子坤见枉林园 其一
送都转运刘使君还万安有序 其一
题潘廷尉留馀堂
咏古 其十六
寄题况吉甫药湖别业在荷山下
荅元美山东道中见寄
答殿卿代寄正甫
乌栖曲 其二
送潘令之邯郸 其二
送陆从事赴辽阳
登华不注山送公瑕
东村同殿卿送子坤赴选 其二
挽王中丞 其六
跳梁行寄慰明卿
录别
四时子夜歌 其三
顾中翰祭告德衡二藩兼有事沂山东海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六
寄顺甫
早春寄吴使君 其二
三洲歌 其二
真定道中遇伯承户曹
答寄俞仲蔚 其一
汝宁徐使君 其六
寄伯承
虎跑寺泉
送李明府入奏
将至梁园寄殿卿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四
寄送方山人归歙州 其一
艳歌行 其一
大阅兵海上 其三
铙歌 其八 上陵
懊侬歌 其一
谢魏使君题白雪楼
和题郭山人五岳游囊杂录 其五 锄
送张阃使黔中
乌生
琅琊王歌 其二
陇上歌
荅龚茂才
咏古 其九
重别魏使君 其三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和题郭山人五岳游囊杂录 其一 五岳图
此儿行重寄明卿
寄元美 其三
汝宁徐使君 其八
长松标
神弦歌三首 其一 宿阿曲
哭公实 其五
王明君吟
席上鼓饮歌送元美 其一
郡斋送张肖甫 其二
上朱大司空 其一
铙歌 其十八 石流
得殿卿书兼寄张简秀才
薛子熙以青州使君聘脩郡志见枉林园寻示赠章作此荅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