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守宫

守宫

宋代 梅尧臣

尝闻汉武帝,偶问东方朔。
臣拟作龙呼,惭无头上角。

诗人梅尧臣的古诗

依韵和

宋代 梅尧臣

斸破烟丛带笋移,映轩临槛特为宜。龙孙已见多奇节,凤实新生入翠枝。

不向阮家林下集,还思渭北水边窥。一花一草公休咏,惯作兰台侍从诗。

依韵和王景彝马上忽见槐花

宋代 梅尧臣

六月御沟驰道间,青槐花上夏云山。退朝侧帽惊时晚,近树闻香暗咏闲。

新雨贾生车喜出,旧年潘岳鬓添斑。老惭太学无经术,空饱齑盐强往还。

正仲答云鲎酱乃是毛鱼耳走笔戏之

宋代 梅尧臣

折却毛鱼一品资,吴郎声屈向吾诗。
若论鮆子无复著,冤气冲喉未可知。

与二弟过溪至广教兰若

宋代 梅尧臣

溪水今尚浅,涉马不及鞯。
岸口出近不,野径通平田。
行行渡小桥,决决响细泉。
万木荫古殿,一灯明象筵。
长廊颜頵碑,字体家法传。
空堂裴相真,白髯垂过咽。
名迹两不灭,岂独画与镌。
高僧凿崖腹,建阁将云连。
秘此龙鸾迹,足使臣仆虔。
修竹间长松,森卫若被坚。
是必神物护,禹穴空岁年。
饭讫过山後,井傍携名煎。
探幽偶转谷,忽视昭亭巅。
蔓草不识名,步侧时得牵。
幽禽声各异,可辨唯杜鹃。
似惊俗客来,聒聒两耳边。
弊庐隔城堞,畏暮遽言还。
道逢张罗归,鸟媒兼死悬。
遂同山梁雉,令我复喟然。
聊追一日事,书以为短篇。

昨於发运马御史求海味马已归阙吴正仲忽分饷

宋代 梅尧臣

前欲淮南求海物,缄书未发报还台。
陆机黄耳何时至,罂品分传事按杯。

自尉氏南至京皆水及人胫

宋代 梅尧臣

陆行畏水深,舟行畏水浅。
河流去时合,涂潦归时践。
事与时相违,我惭行处蹇。
人生莫为客,为客此安免。

韵语答永叔内翰

宋代 梅尧臣

世人作肥字,正如论馒头。
厚皮虽然佳,俗物已可羞。
字法叹中绝,今将五十秋。
近日稍稍贵,追踪慕前流。
曾未三数人,得与古昔俦。
古人皆能书,独其贤者留。
後世不推此,但务於书求。
不知前日工,随纸泯已休。
颜书苟不佳,世岂不宝收。
设如杨凝式,言且直节修。
又若李廷中,清慎实罕侔。
乃知爱其书,兼取为人优。
岂书能存久,贤哲人焉廋。
非贤必能此,惟贤乃为尤。
其余皆泯泯,死去同马牛。
大尹欧阳公,昨日喜疾瘳。
信笔写此语,谓可忘病忧。
黄昏走小校,寄我东郭陬。
缀之辄成篇,聊以助吟讴。

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

宋代 梅尧臣

昔观唐人诗,茶咏鸦山嘉。
鸦衔茶子生,遂同山名鸦。
重以初枪旗,采之穿烟霞。
江南虽盛产,处处无此茶。
纤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
竞收青篛焙,不重漉酒纱。
顾渚亦颇近,蒙顶来以遐。
双井鹰掇爪,建溪春剥葩。
日铸弄香美,天目犹稻麻。
吴人与越人,各各相◇◇夸。
传买费金帛,爱贪无夷华。
甘苦不一致,精麤还有差。
至珍非贵多,为赠勿言些。
如何烦县僚,忽遗及我家。
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
文字搜怪奇,难於抱长蛇。
明珠满纸上,剩畜不为奢。
玩久手生胝,窥久眼生花。
尝闻茗消肉,应亦可破瘕。
饮啜气觉清,赏重叹复嗟。
叹嗟既不足,吟诵又岂加。
我今实强为,君莫笑我耶。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 其六 钱镈

宋代 梅尧臣

诗称庤钱镈,南亩兴农作。宁唯务芟薙,岂不在刈穫。

收功向嘉谷,托用随芒屩。太平兹所重,坐见销锋锷。

和潘叔治题刘道士房画薛稷六鹤图六首 其五 警露

宋代 梅尧臣

孤标近仙坛,依约闻坠露。俨如举止扬,稍见神爽悟。

晓月坐清轩,寒添壁间素。

重送宋中道

宋代 梅尧臣

陇草陈根发,山楼宿雾蒸。
将过周故宅,先下汉诸陵。
柏道春经雨,官沟暗溜冰。
莼羹休定价,羊酪易为胜。

和吴冲卿元会

宋代 梅尧臣

千官车马阊阖来,昼漏始上阊阖开。
昼昼左右升龙进,昨夜雪飞云作堆。
殿前冠剑鱼鳞立,东风入仗旗脚回。
黄锺一奏宝扇掩,玳帘卷起香雾排。
鸣梢未尽霹雳响,翠辇已退黄金阶。
圣人端冕御法座,大乐旅作声和谐。
群公拚蹈丹墀下,尚书奏瑞四夷怀。
乘舆却入更衣合,通天绛袍升玉榻。
百拜称觞万岁闻,两廊赐食簪裾匝。
曲传大定舞缀疏,波旋烟敛饬宫车。
卫官解严多士退,日光停午气象舒。
吴君才笔天下杰,归来作诗传石渠。
石渠秘邃无凡愚,石渠酬唱皆严徐。
我惭短学复在後,收拾掇弃聊以书。

正月二十四日同江邻几韩持国过师商庙

宋代 梅尧臣

大梁城西隅,竞传师商庙。
二坟在其傍,枯棘谁往吊。
予尝发梦寐,事已验曩少。
时逾二十春,偶过非素料。
江韩寔并驾,寂默苦同调。
下马共罗拜,惊愚真可笑。
致恭古贤人,且异媚近要。
在昔魏公子,夷门尊隐燿。
终知养松筠,曾不类蒿藋。
我辈颇识公,虚名何所钧。

早夏陪知府学士登叠嶂楼

宋代 梅尧臣

高陵自可眺,况复更层楼。
峨峨众山翠,活活寒溪流。
新篁未扫箨,缘险已修修。
曲道出林杪,飞宇跨城头。
春余众芳歇,子结累蔓抽。
庭空野鼠窜,日暝啼禽留。
谁知郡府趣,适有林壑幽。
主人易吾土,惟袭是瀛洲。
伊我去闾井,尔来三十秋。
昔望白云下,今从轻轩游。

汴之水三

宋代 梅尧臣

汴之水,入于泗,黄流清淮为一致。上牵下橹日夜来,千人同济兮万人利。

利何谓,国之漕,商之货,实所寄。

游隐静山

宋代 梅尧臣

心存名山久,积岁未及游。
将过值风雨,路不通马牛。
丁壮四五人,篮轝时更休。
转谷逢烟火,下隰多田畴。
偃穟黄压亩,刈麻东盈丘。
始觉山门深,长松如腾虬。
直上百余尺,苍髯叶修修。
五峰迎人来,冷逼台殿秋。
石泉出云中,引入舍下流。
缘源至岩口,岩底鱼可钩。
天昏碧溪去,果熟青猿偷。
草树不尽识,自起诗人羞。
溅溅涧水浅,苒苒菖蒲稠。
菖蒲花已晚,菖蒲茸尚柔。
灵根采九节,试共野僧求。
逡巡能致之,衰疾无甚忧。
昔闻有释子,渡江用杯浮。
栖心向兹地,埋骨在林陬。
驳阴漏斜光,徒欲穷巅幽。
夜还南陵郭,几落猛虎喉。

观韩玉汝胡人贡奉图

宋代 梅尧臣

时世重古不重新,破图谁画四胡人。
臂鹰捧盘犀利水,铁锁师子同麒麟。
翘翘雉尾插头上,深目钜鼻青搭巾。
涂朱点绿笔画大,筋骨怒露蛮祠神。
茜袍白马韩公子,从何得此来秘珍。
定应海客远为赠,中国未睹难拟伦。
公子自言吴生笔,吴笔精劲瘦且匀。
我恐非是不敢赞,退归书此任从嗔。

刘弟示诗一轴走笔答之

宋代 梅尧臣

昔与伯氏吟,青铜照人发。今又读君诗,寒冰彻人骨。

时时探古趣,往往到月窟。清济流不休,终期至溟渤。

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饮赋四题·残菊

宋代 梅尧臣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秀,犹得奉清觞。

醉和范景仁赋子华东轩树次其韵

宋代 梅尧臣

树影落东墙,影微人已醉。
休看枝上绿,但对眉间翠。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56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