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梅尧臣
守宫
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 其十 兰
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声袭衣美。
张侍郎中隐堂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 其一 铁瓮城
堑江以为池,增山以为壁。铁瓮喻其坚,金城非所敌。
前朝经丧乱,曾是轻锋镝。览古一徜徉,空听渔浦笛。
与二弟过溪至广教兰若
咏王宗说园黄木芙蓉
送吕寺丞希彦邠州签判
自有仲宣乐,从军仍近亲。关河历周郑,风雪过咸秦。
原上方驱马,鞍傍忽起鹑。世家传钓玉,重问渭川滨。
有睹十一月七日
至第四铺二首
寄桂州张谏议和永叔
子聪惠书备言行路及游王屋物趣因以答
元夕同次道中道平叔如晦赋诗得闲字
咏刘仲更泽州园中丑石
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
咏严子陵
七月十六日赴庾直有怀
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 其二
一日复一日,一晨复一夕。四序相盛复,三辰运光魄。
下上有常理,忧患何时易。先烂泣金燃,先焚叹薪积。
但愿远世网,焚烂不能责。麒麟出非时,未免西狩获。
鸥鸟浮洪波,心已预海客。
刘原甫观相国寺净土杨惠之塑像吴道子画又越
刁经臣将归南徐许予寻隐居之所及亡室坟地因
得陈天常屯田双筇竹二枚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569篇诗文
重答和永叔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
朱桵
答宣阗司理
汴之水三
永叔请赋车螯
李审言遗酒
酒病自责呈马施二公
张尧夫寺丞改葬挽词三首 其三
走笔送王琪
送罗职方知秀州
次韵和酬刁景纯春雪戏意
赠太子太傅王尚书挽词二首 其一
重送祖择之北使
送怀州张从事仲宾
和潘叔治题刘道士房画薛稷六鹤图六首 其五 警露
次韵奉和永叔谢王尚书惠牡丹
张圣民学士出御书并法帖共阅之
张尧夫寺丞改葬挽词
咏宋中道宅棕榈
忆吴松江晚泊
贷米于如晦
寄题洪州李氏涵虚阁
依韵马都官宿县斋
同次道游相国寺买得翠玉罂一枚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
依韵吴正仲广德路中见寄
醉和范景仁赋子华东轩树次其韵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四金山寺
王几道罢磁州遗澄泥古瓦二砚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 其三 二室道
舟中遇雪
送吕冲之司谏使北
野鸽
闻学士院试含桃荐寝庙诗拟作
依韵四和正仲
次韵和永叔石枕与笛竹簟
和吴冲卿学士石屏
修真观李道士年老贫饿无所依忽缢死因为诗以
问答 其五
登泰山日观峰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八夫子篆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 其十五 牧笛
杂言送王无咎及第後授江都尉先归建昌
正仲见赠依韵和答
隐静山怀贤师自持柏栽二十本种於会庆堂
和潘叔治题刘道士房画薛稷六鹤图六首 其四 舞风
志来上人寄示酴醾花并压砖茶有感
次韵和表臣惠符离去岁重酝酒时与杜挺之李宣
李廷臣
书窜
送何遁山人归蜀
得陈天常屯田斑筇竹二枚
吴资政挽词二首 其二
送赵仲宝永兴乾耀提举捉贼
梦登河汉
阻风寄刁安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