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梅尧臣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三潜溪
山茶花树子赠李廷老
次韵和司马学士虑囚
惜春三首
依韵自和送诗寄潘歛州
赠刘谋合副
和宋次道答弟中道寄怀
赠琴僧知白
和吴冲卿学士省中植菊
园果已熟实未坠,野卉已老叶未瘁。
菊丛是时方发荣,潭上篱边俱有为。一从潭岛辅长年,一自篱根图暂醉。
今将移近省中兰,壅培早与陶潜异。黄土肥浓沃井泉,朱栏屈曲侵阶地。
劲风不到何动摇,清露能沾谁著意。看看重九各登高,金蕊满头无所忌。
及此频邀同舍欢,向来莫羡钟繇赐。我家蓬藋不足云,强对嘉章颜起愧。
留题希深美桧亭
幽深有佳趣,曾不减林泉。众绿经新雨,残红堕夕烟。
栽萱北堂近,梦草故池连。乘月时来往,清歌思浩然。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依韵四和正仲
咏蜘蛛
永叔内翰见访
张圣民席上听张令弹琴
永叔赠绢二十匹
送方进士游庐山
留别乐和之
雪消潭水绿,轻舸下滩时。渐转青山去,还将故国辞。
野林看欲动,江燕欲逢迟。君语随州体,余惭晚始知。
与仲文子华陪观新水磑
送董传
社燕已归尽,秋莺犹绕林。久为梁国客,不起灞陵心。
徒步赴朋馆,远游无橐金。江君丈人意,莫入楚乡深。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569篇诗文
张法曹归阙
咏双杏子其核亦然
逢曾子固
留别李君君颇有归意而未遂
送红梅行之有诗和依其韵和
谕乌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二十八 象戏
依韵和载阳登广福寺阁
余姚陈寺丞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狮子岩
永城杜寺丞大年暮春白杏花
和杨子聪会董尉家
又平律一首
依韵和永叔内翰酬寄杨州刘原甫舍人
李审言遗酒
桓妒妻
奉和寄宣州广教文鉴师
观韩玉汝胡人贡奉图
拟玉台体七首 其三 雨中归
张圣民席上赋红梅
夜听邻家唱
赠张处士
欧阳郡太君挽歌二首 其二
永州守王公慥寄九岩亭记云此地疑是柳子厚所
夜行忆山中
和端式上人十咏 其三 寒溪石
重答和永叔
依韵和吴正仲闻重梅已开见招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十八 赐酒
正仲见赠依韵和答
闻宣叔挺之围棋
元夕同次道中道平叔如晦赋诗得闲字
月晕
隐浅挺之平甫来饮
西禅院竹
有睹十一月七日
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
雨燕
题刘道士奉真亭
咏官妓从人
和韩子华桂花
考试毕登铨楼
叔治遗草虫枕屏
雷秘校入阙拟官时将登舟过辇下
咏扇
杂言送当世待制知杨州
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
河阳秋夕梦与永叔游嵩避雨於峻极院赋诗及觉
杂言送王无咎及第后授江都尉先归建昌
酌别谢通微判官兼怀欧阳永叔
至灵壁镇于许供奉处得杜挺之书及诗
过鸣雁城
昭信淮上
师厚与胥氏妇来奠其姑
李廷臣
再送正仲
玉麈尾寄傅尉越石联句
赠黄庭筠举进士
夜与原甫江家步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