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梅尧臣
依韵武平忆玉晨观
薛简肃夫人挽词四首 其三
冠剑将朝去,常知好直言。戒辞犹可托,先见久应存。
莹白冰兼玉,清芬蕙与荪。堂涂从此闭,何日卜丘原。
醉中留别永叔子履
送可教僧归越
赠张处士
闻尔閒于琴,寝处未尝辍。抱之京师来,岂与工师列。
一奏流水声,落指鸣决决。既曰林壑人,安事尘土辙。
依韵和原甫置酒兰菊间
洛阳牡丹
依韵和达观师闻蝉
饮馀晨露吸馀风,噪遍高枝为俗聋。欲比伯夷清已甚,不餐周粟腹常空。
依韵和集英殿秋宴
殿幄陈金石,宫梧集凤凰。侍臣严虎帐,法衮被龙章。
九谷初登稔,群黎共乐康。宴盘犀作镇,舞缀锦成行。
玉椀盛冰滑,纱笼奏馔凉。庑深容小语,槐密漏微阳。
庭立卫兼霍,坐尊萧与张。清尘汲瑶井,泛宇蔼天香。
兽跃缘橦地,旗开踏鞠场。楼传红帻唱,帘隐内家妆。
鸱攫曾无弹,蜂来误有芳。门傍铜铸马,帝所翠为觞。
万国趋王会,诸公佩水苍。螭头左史笔,陛楯半更郎。
雅著明时乐,需言盛德光。添花慕平一,赐菊异元常。
身已陪多士,心宁愧下乡。薄才何所补,歌咏播殊疆。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 其十一 登太室中峰
日夕望苍崖,崭崭在天外。及来步其巅,下见河如带。
半壁云树昏,山根已霶霈。
谕乌
和韩仲文西斋閒夜有怀道损舅及予
冬日每苦短,方爱夜漏永。积云寒拥斋,徘徊延月影。
独能怀亲友,出门见参井。是时发清咏,笔若天骥骋。
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
芳梅何茜茜,素叶吐层层。近腊寒犹劲,先春气已承。
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有意常欺雪,无功合镂冰。
早烟笼玉暖,冻雨浴脂凝。汉女新妆薄,燕姬瘦骨棱。
压枝唯恐折,簇萼似难胜。神物终来护,江乡未解矜。
独奇心岂欲,寄远客何曾。不见黄鹂度,宁防粉蝶凌。
月光临更好,溪水照偏能。画轴开云雾,宫刀剪綵缯。
都无笔可衒,莫信巧堪凭。丹杏尘多杂,夭桃俗所称。
故林尝渴望,大庾更愁登。重和阳春曲,声辞猥愧仍。
送韩玉汝太傅
函关见残雪,褒谷闻春禽。禽响通朱闻,马嘶入青林。
花明乱石路,云抱寒泉岑。天外汉江来,城下渔网沉。
庖供缩项鳊,坐使宫娥斟。农桑不须教,古俗自通今。
元夕同次道中道平叔如晦赋诗得闲字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 其七 华亭谷
断岸三百里,萦带松江流。深非桃花源,自有渔者舟。
闲意见水鸟,日共泛觥筹。何当骑鲸鱼,一去几千秋。
刘弟示诗一轴走笔答之
昔与伯氏吟,青铜照人发。今又读君诗,寒冰彻人骨。
时时探古趣,往往到月窟。清济流不休,终期至溟渤。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十八 赐酒
时颁光禄酒,花出汉宫墙。湛露承天渥,流霞落羽觞。
近亲龙尾道,远袭雀头香。溺殿人谁见,终知曼倩狂。
野鸽
和公仪龙图忆小鹤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569篇诗文
次韵奉和永叔谢王尚书惠牡丹
云沈生
和滕公游穿山洞
卫尉邵少卿挽词二首 其二
依韵和
哀马
杜和州寄新醅吴正仲云家有海鲜约予携往就酌
送王正仲长
和潘叔治题刘道士房画薛稷六鹤图六首 其一 啄食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九甘露寺
惜春三首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五大字
舟中值雨裴刁二君相与见过
永叔进道堂夜话
梨花忆
云中发江宁浦至采
晨起裴吴二直讲过门云凤阁韩舍人物故作五章以哭之 其四
送宋中道太博倅广平
忆吴松江晚泊
送阎仲孚郎中南游山水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 其十五 牧笛
十一月七日雪中闻宋中道与其内祥源观烧香
河南张应之东斋
赵秘校见访
七里湾得朱表臣寄千叶楼子髻子芍药
岸贫
永叔内翰见索谢公游嵩书感叹希深师鲁子聪几道皆为异物独公与余二 ...
读司马季主传赠何山人
后园桃李花
咏苏子美庭中千叶菊树子
叔治遗草虫枕屏
依韵和永叔澄心堂纸答刘原甫
重送宋中道
留题希深美桧亭
送谢师厚太博通判汾州
刁景纯将之海陵与二三子送于都门外遂宿舟中明日留馔脍
舟中遇雪
游园晚归马上希深命赋
正阳驿舍梦郑并州寄书开之即三山图也
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觉寺避暑
和宋次道答弟中道寄怀
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
与夏侯绎张唐民游蜀冈大明寺
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 其五 萱草
中秋不见月答永叔
观拽龙舟怀裴宋韩李
余令之会稽新昌
至第四铺二首
次韵永叔乞药有感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六季子庙
杂诗绝句十七首 其十七
颍上得鲤鱼为脍怀馀姚谢师厚
余姚陈寺丞
资政王侍郎命赋梅花用芳字
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後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
寄麦门冬于符公院
重送祖择之北使
次韵和永叔石枕与笛竹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