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卢溪冬夜五首 其三

卢溪冬夜五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江县萧条岁欲除,溪山寥落野人居。九重时复行宽令,使者徵求忍蠹渔。

诗人薛瑄的古诗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其十二

明代 薛瑄

自是春风造化机,织成锦翠烂相依。细看一种生生意,真宰无言识者稀。

送李永年大参致仕十首 其五

明代 薛瑄

白发明时老大臣,封章几上乞归频。四朝宠觉腰金重,三代恩沾綵诰新。

花发薇垣成远梦,潮平扬子是通津。到家正值秋光好,黄菊东篱有故人。

次王侍御见寄韵二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去年秋晚送君时,别后长怀远道思。健笔久推天下士,明珠新得掌中诗。

官梅带雪开何早,旅雁穿云去未迟。想在南蕃多暇日,春来宁惜寄新词。

黔阳春日杂咏六首 其五

明代 薛瑄

睡起霜台似水清,晚春风日弄新晴。笑看蟢子频频集,却忆人家望客情。

益阳山行遇雨

明代 薛瑄

云林漠漠雨凄凄,节节危桥曲曲溪。可是青骢行处稳,满山红叶衬秋泥。

舟发辰溪岸

明代 薛瑄

岸脚插江深,洄潭摇石影。舟行若天游,妙处心独领。

泸川古意

明代 薛瑄

三蜀古名郡,泸川古名州。我来值残暑,偶此数日留。

新秋忽改节,凉风渐飕飗。逍遥散前除,仰视天宇周。

征鸟去不息,白云亦悠悠。佳人渺何许,重林蔽层丘。

秋日复西迈,大江自东流。良辰不我与,古道旷莫酬。

愿闻瑶华音,行矣旋吾辀。

四月望夜院中作

明代 薛瑄

月照芭蕉叶上明,小阑干外竹林清。一襟风露凉如洗,似有新秋在户庭。

南京十咏 其七 江东古渡

明代 薛瑄

江东门外大江头,古渡微茫接远洲。月窟殊方通上国,云帆大舸满中流。

垂杨芳草三春暮,红蓼黄芦两岸秋。顾我济川才思少,几回临想兴悠悠。

登平陆城楼四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客愁偏向九秋多,况复登楼望浊河。相去弘农才咫尺,苦无一苇暂从过。

又题五友五首 其二 梅

明代 薛瑄

红白双梅户外横,看花看叶兴俱清。今秋只恐归期近,重叠题诗寄别情。

挽徐宪使三十韵

明代 薛瑄

梁园春寂寞,共叹哲人凋。自是钟神秀,原应降岳乔。

劬书当早岁,穷易每通宵。远念韦编绝,潜观法象昭。

数从环内起,心向画前超。甲子开文运,寅正建斗杓。

豹斑深积雾,鹏翼快扶摇。海内时名大,关中教泽饶。

方看来鹳雀,行复降星轺。地切神仙府,人瞻玉雪标。

旋应陪驭鹤,长是缀班貂。启沃师甘尹,开陈仰姒姚。

缉熙惟一德,诚孝每三朝。龙衮登宸极,离明丽远霄。

周旋观盛礼,宠数冠群僚。又见横英簜,遥知格有苗。

霜台俄拜命,骢马屡扬镳。路出荆门险,封连晋水遥。

情非鹰隼击,心与凤鸾要。政简民无扰,风清吏不骄。

两邦怀旧德,千里守新条。魏阙心仍结,鹓行首屡翘。

人期黄发在,乡有白云飘。列郡愁空剧,孤魂去不招。

野棠还簇簇,台柏自萧萧。丹旐飞云远,青山积雨消。

羊肠高岌嶪,马鬣郁嶕峣。客忆曾游寺,人怜旧度桥。

仪刑传父老,名姓到渔樵。事业归良史,丰碑阏伯高。

拟古四十一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天地形之大,阴阳气之尊。伊谁知此物,来自无尊门。

清浊既莫离,动静互为根。大化去不息,至理亦长存。

彼哉虚寂子,已矣无复论。

喜雨杂咏简院长诸公八首 其七

明代 薛瑄

圣主龙飞第一春,天垂雨露万方匀。苍生坐见跻仁寿,自昔赓歌有舜臣。

送孙俊先生致仕归鄢陵三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先生七十引年归,送别都门柳絮飞。潞水东风都捲幔,金台晚照远衔衣。

收功桃李心初遂,行乐桑榆志未违。况复颍川多故事,到家争仰德星辉。

靖州月夜杂咏五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参差林影受风斜,坚坐胡床爱月华。凉露在庭清似水,不知今夕是天涯。

纳溪

明代 薛瑄

持节南来几日留,纳溪小县纳溪头。市衢寥落小何少,宪府荒凉境自幽。

六诏云山随地远,三巴烟水接天流。只今溪洞犹多梗,五月南征忆武侯。

和张都宪咏湖亭波字韵四首 其四

明代 薛瑄

平湖静镜不风波,最是湖亭乐事多。留客每同歌菉竹,检书还共诵嘉禾。

酒酣吐论如倾海,令急传筹似掷梭。记得前时两三会,宛然风景是清和。

宝庆喜雪

明代 薛瑄

一夜瑶华遍楚壖,霜台晓色正清妍。天从北极晓时令,气肃南荒压瘴烟。

春信喜传庾岭树,客怀宁忆剡溪船。观风使者无他祝,愿与官曹咏有年。

高邮阻雪

明代 薛瑄

高邮城下维舟楫,雨雪连朝阻去程。泽国风烟春冉冉,野湖波浪晚冥冥。

冻消疏柳长堤湿,响彻脩篁候馆清。南到大江祗几驿,晴霄行睹凤凰城。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