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南京十咏 其四 卞壸神祠

南京十咏 其四 卞壸神祠

明代 薛瑄

晋室人才数俊髦,艰危深感与时遭。君臣义大如天地,父子生轻似羽毛。

昭代旌忠时飨盛,丰碑镌德古祠高。想应当日偷生者,才入脩门意自劳。

诗人薛瑄的古诗

题何司训致仕卷

明代 薛瑄

师名蚤不愧苏湖,引老南还出帝都。驿路风和烟柳细,官河雨急浪花粗。

行看旧隐书连屋,坐见交亲酒满沽。却恐回鸾来紫诰,黄门有子拜官初。

送姚侍郎巡察云南

明代 薛瑄

玺书英簜使遐荒,万里山川草木光。霜早楚江枫叶赤,雨晴蜀道菊花黄。

群芳拟欲除萧艾,百鸟还期识凤凰。六诏遍巡归奏日,定膺殊渥五云乡。

汉中寓目

明代 薛瑄

谷尽褒斜觉眼明,汉中如掌一川平。封疆自昔多吞并,龙虎当年几战争。

英主筑坛曾拜将,忠臣讨贼旧屯兵。雄豪一去无遗迹,惟见山高水自清。

出汉口五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汉江南合楚江流,新涨兼天雪浪浮。黄鹤不来仙已去,舟人犹指旧时楼。

寄高苑李嗣昌广文

明代 薛瑄

安邑分携几十年,中间会合总茫然。华灯每忆连珠玉,绮席空怀醉管弦。

顾我已添新白发,知君犹拥旧青毡。却惭频岁叨天宠,怅望丰城剑气边。

登金牛驿楼

明代 薛瑄

好山四巃嵷,汉水前萦绕。小楼试一登,山水青未了。

因思大禹时,洪流方浩渺。乃竭胼胝劳,神功弥八表。

岷山在经纪,岷江亦疏导。贡赋分九州,梁州已通道。

世传金牛诞,曾不细搜讨。山驿赋短章,将为愚者晓。

送武昌教授

明代 薛瑄

武昌风土冠南州,都博于今拔俊尤。拜命已应增士气,趋程行复泛江流。

汀洲蕙绿光风转,沼沚芹香宿雨收。还似苏湖人士盛,可无声誉达宸旒。

次黄仲芳韵二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京华偶尔论斯文,知是游心出圣门。风度恍如游玉树,清谈蔼若挹芳荪。

薇垣三载时名大,花县多年旧泽存。愧我无能叨宪节,缪同述职荷天恩。

送李永年大参致仕十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四朝出入受恩多,诏许南归意若何。路绕青齐南骑远,水通淮海画船过。

故园到日收禾黍,别墅经年长薜萝。父老倾怀看白发,儿童佐酒发清歌。

长沙四咏 其三

明代 薛瑄

名郡前贤是旧游,我来回想兴悠悠。少陵几醉樽中酒,子厚重题驿畔楼。

岳麓云霞常带雨,洞庭波浪远涵秋。为邦谁似朱夫子,道与湘漓昼夜流。

嘉祥分司元宵

明代 薛瑄

行台北面是苍山,古柏风生分外寒。又值元宵春一度,谩烧红烛伴清欢。

斋宿杂咏十首 其九

明代 薛瑄

待伴未消窗外雪,宜人偏爱竹间风。斋居已自心如洗,况与寒宵此景同。

行台杂咏简黄宪长暨诸宪僚二十首 其二十

明代 薛瑄

万顷平湖接宪台,红莲如锦望中开。何当与客凌飞阁,更揽山川入壮怀。

题冯处士卷

明代 薛瑄

忽从嚣杂见真淳,谁道今人不古人。四礼每宗朱氏教,一门长接孟家邻。

椿庭时雨年年润,兰砌光风日日新。青简会须书行义,高名直与董生亲。

喜雨杂咏简院长诸公八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正是阳和溥万方,知时好雨润群芳。趣朝共睹天颜悦,应喜斯民乐泰康。

朝回行堤上

明代 薛瑄

御沟行处早春回,春水平堤不起埃。柳绿蒲青无限好,客边襟抱一时开。

送李永年大参致仕十首 其八

明代 薛瑄

梁苑登科二十年,乘骢频与岁时迁。忽逢先达频云上,已是门生白发前。

盛世澄清惭我劣,明时归老羡公贤。追随冠盖城西别,心逐行舟入楚天。

南京十咏 其十 鸡寺晚钟

明代 薛瑄

上方台殿翠微中,石磴盘崖一径通。客至有风盘扫榻,僧来不语自鸣钟。

竹窗下见浮云白,祗树斜临返照红。自笑无生浑未学,懒从方外共谈空。

汾上春日二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道边桃李绿阴繁,花落难招万片魂。只有清汾流不尽,年年长是绕孤村。

山水图歌为蒲守徐孚题

明代 薛瑄

谁写云山与烟水,爽气清风盈幅起。想当解衣清礴时,坐驱造化入笔底。

须臾削出金芙蓉,奔湍骇浪争朝宗。元气直穿古石裂,悬流疑与银河通。

青林远近不知数,林内山房启晴户。时清似有招隐歌,地偏不见采芝处。

我昔持节天下游,东穷海岱西梁州。忽见斯图忆所历,江山清思何悠悠。

河东之守好奇者,特送图来索题写。自知老大笔力微,挂一漏万语非假。

强裁长句卷还时,坐中尚觉留清飔。仁知高怀在山水,贤守玩此应得之。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