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青州分司榴花

青州分司榴花

明代 薛瑄

石榴小萼未开时,浑似红樱压翠枝。照日含风千万朵,故园千里正相思。

诗人薛瑄的古诗

仪真三咏 其一

明代 薛瑄

东南水陆会真州,河朔风云拱上游。潮落瓜洲远渡出,天连扬子大江流。

迎銮镇古名犹在,解剑桥荒事已休。多少繁华成俯仰,万家烟火不胜秋。

宪台斋宿

明代 薛瑄

宪台斋宿几连宵,绛烛银炉伴阒寥。斗帐梦回更漏永,只听窗外冷风飘。

喜雨杂咏简院长诸公八首 其七

明代 薛瑄

圣主龙飞第一春,天垂雨露万方匀。苍生坐见跻仁寿,自昔赓歌有舜臣。

纪行口号

明代 薛瑄

襄阳曾渡汉江水,嶓冢还寻汉水源。自笑苦无经济略,道途何事往来烦。

渡口

明代 薛瑄

两崖陡起束狂澜,南去沙平势渺漫。长有扁舟依渡口,行人莫道往来难。

送郑侍郎归省

明代 薛瑄

吾闻侍郎之父御史祖,阅世如今八十五。飘萧阅发未龙钟,巉岩俊骨自奇古。

侍郎蚤岁簪笔趋螭头,五朝出入迁擢宠渥稠。往年龙敕推恩出天府,前年鸾诰封秩来庐州。

老亲荣贵重重真罕比,银章金带照耀乡闾里。侍郎官署居南京,思亲只隔长江水。

今春乃上陈情归省章,报可丹诰飞下五云乡。试问此时拜恩感恩意,东流之水与之谁短长。

便理南归旧囊橐,沙头潮退画舫阁。京华相送尽公卿,冠盖追随出郊郭。

是时正值春光明媚春气和,柳条弄色流莺歌。江草萋迷含烟竞驻紫骝马,江花凌乱随风飞拂金叵罗。

酒尽潮来挂征席,想到家乡秪几日。升堂拜舞多弟昆,堂前罗列儿与孙。

歌曲庭闱沸丝竹,宾朋门巷如云屯。大启华筵斟寿酒,欢声喜气倾前后。

齐言灵椿不老南山高,共愿亲龄与之同悠久。

金台送别为李进都指挥赋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虎将承恩出九重,紫泥封带御香浓。离筵济济都门酒,征马萧萧别路风。

雄镇行看沧海近,归旌遥指岱山崇。太平分阃浑閒事,万里封侯慷慨中。

西溪鱼跃为乐安杨贡侍御题

明代 薛瑄

西溪渺何许,乃在杨林阿。杨林古名族,乐安世其家。

家住溪水曲,林木相交加。地僻网罟绝,溪邃游鱼多。

濈濈聚弱藻,洋洋戏新荷。逆水微波生,仰沫细雨斜。

跳跃自有适,出没静不哗。杨族有名士,考业咀英华。

爱此鱼性乐,契彼道味嘉。乃知天机妙,万象皆森罗。

却鄙中散慢,宁效濠梁誇。缅怀旱麓诗,载赋西溪歌。

永言继真躅,胜景垂无涯。

自仪真入大江

明代 薛瑄

仪真南入大江隈,江上云帆向晓开。满目好山云簇簇,连天骇浪白皑皑。

还思二十年前渡,又自三千里外来。北阙承恩方浩瀚,之官今上凤凰台。

送李永年大参致仕十首 其八

明代 薛瑄

梁苑登科二十年,乘骢频与岁时迁。忽逢先达频云上,已是门生白发前。

盛世澄清惭我劣,明时归老羡公贤。追随冠盖城西别,心逐行舟入楚天。

行台杂咏简黄宪长暨诸宪僚二十首 其十

明代 薛瑄

万朵红葵折锦苞,新妆相倚斗妖娆。道人独爱倾阳意,并起丹心忆圣朝。

荥阳道中九首 其八

明代 薛瑄

天高地阔鸟云飞,天际凉飙动客衣。万物生成看未足,满怀清思正微微。

送李佥都经界叙播

明代 薛瑄

五月楼船发锦江,中丞斧钺靖峦邦。一天胜气随龙敕,千里长风捲绣幢。

定有奇兵擒孟获,不劳飞将斩王双。朝廷恩信更须布,苗獠行看到处降。

元夕寄故乡诸友八首 其五

明代 薛瑄

思乡无日不关情,况复春灯对月明。欲作家书附回使,归心先过洛阳城。

拟古四十一首 其二十五

明代 薛瑄

王良称善御,时方尚诡遇。季子洛阳归,张仪关中去。

佩印誇乡里,驱车塞道路。说合从与横,而取贵将富。

孟轲陈王道,反为迂阔误。已哉无复言,远矣哲王寤。

平定州分司次江侍郎韵

明代 薛瑄

乘轺万里越河关,报国宁辞道路艰。首夏初离巫峡水,新秋又过太行山。

久知雁塞妖氛扫,载喜龙沙凤驾还。白发已承归老诏,陛辞不日觐天颜。

沅州杂诗十二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积雨连朝喜晚晴,天开睥睨望边明。水添沅澧新涛急,山洗黔巫宿瘴清。

奉使每期三尺正,观风快睹万方平。霜台永日多诗思,新笋儿孙次第生。

四景为李通政赋四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红尘飞不到青山,宛转桥东水閤寒。立尽夕阳桥上客,看山看水不知还。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其二十四

明代 薛瑄

玉井空传太华峰,何如方沼看新红。浇培更有如船藕,渣滓都归浑化中。

寄李太亨太守

明代 薛瑄

会面京华两过秋,又从海岱望扬州。澄清志操知吾劣,出守声名觉子优。

华馆定閒徐孺榻,清池谁共李膺舟。如何千里音书绝,不信交游是白头。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