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别贺侍郎

赠别贺侍郎

明代 薛瑄

一别经年梅柳新,相逢沅水意何亲。柏台英俊推先达,桂籍声名忝后尘。

又捧天书清部伍,几操宪节达阳春。中朝属望归来早,伫沐龙墀宠渥频。

诗人薛瑄的古诗

常德

明代 薛瑄

百里平川古朗州,沅江滚滚向东流。竹枝留得唐人句,一曲西风碧树秋。

和张都宪咏湖亭山字韵四首 其四

明代 薛瑄

近爱平湖远爱山,双清收入小亭閒。云容水态收堪赏,俗气红尘总不干。

日静坐闻黄鸟啭,烟明遥见白鸥还。情知风月无边景,频倚雕阑自在看。

题负薪图

明代 薛瑄

自古诗人咏伐檀,山中不道负薪难。到家远近何须问,行过溪桥路已宽。

秋日灵岩道中

明代 薛瑄

路入山门景便幽,高风不断石林秋。照人霜叶红于染,拂袖岚光翠欲流。

几过野桥横绝涧,遥从古刹见高楼。北峰直与天相接,更拟攀萝到上头。

题蒲守刘公梅竹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此君老矣势犹豪,新长孙枝节渐高。好似一门贤父子,清风相倚迥难招。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其十八

明代 薛瑄

气通霄汉润通泉,融结还从太古年。数点青螺云起处,散为霖雨遍山川。

挽徐宪使三十韵

明代 薛瑄

梁园春寂寞,共叹哲人凋。自是钟神秀,原应降岳乔。

劬书当早岁,穷易每通宵。远念韦编绝,潜观法象昭。

数从环内起,心向画前超。甲子开文运,寅正建斗杓。

豹斑深积雾,鹏翼快扶摇。海内时名大,关中教泽饶。

方看来鹳雀,行复降星轺。地切神仙府,人瞻玉雪标。

旋应陪驭鹤,长是缀班貂。启沃师甘尹,开陈仰姒姚。

缉熙惟一德,诚孝每三朝。龙衮登宸极,离明丽远霄。

周旋观盛礼,宠数冠群僚。又见横英簜,遥知格有苗。

霜台俄拜命,骢马屡扬镳。路出荆门险,封连晋水遥。

情非鹰隼击,心与凤鸾要。政简民无扰,风清吏不骄。

两邦怀旧德,千里守新条。魏阙心仍结,鹓行首屡翘。

人期黄发在,乡有白云飘。列郡愁空剧,孤魂去不招。

野棠还簇簇,台柏自萧萧。丹旐飞云远,青山积雨消。

羊肠高岌嶪,马鬣郁嶕峣。客忆曾游寺,人怜旧度桥。

仪刑传父老,名姓到渔樵。事业归良史,丰碑阏伯高。

沅州己酉元日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履端宏启三阳运,恋阙遥驰万里情。龙尾仗严鞭韵彻,凤池班整佩声清。

风霜每抱瞻天敬,葵藿宁忘向日诚。玉节趋朝应不远,会从鹓鹭紫霄行。

题何郎中卷

明代 薛瑄

粉署郎官诏许归,都门祖席倍增辉。九天光逐回鸾动,三峡云随画鹢飞。

慈竹满庭浮晓色,芳花绕户送春晖。一门喜气深如海,万里江流接帝畿。

蜀中立春遣怀

明代 薛瑄

世态炎凉阅已多,老怀今日柰春何。一年持节金台客,万里通潮锦水波。

北塞已闻休士马,南荒行复罢干戈。时清若许归田里,愿和康衢击壤歌。

雪中度风门岭

明代 薛瑄

肩舆千仞历峥嵘,朔雪寒云杳霭中。远近东西浑不辨,只疑犹未辟鸿濛。

留别诸友八首 其四

明代 薛瑄

楼头钟尽晓风清,南陌殷勤送我行。十里汾流两岸月,祗应总是别离情。

行台杂咏简黄宪长暨诸宪僚二十首 其十九

明代 薛瑄

绕屋葵花锦作围,画墙墙外柳依依。日长庭院游丝静,乳燕穿帘自在飞。

靖应姜真人庵

明代 薛瑄

靖应真人隐者流,声名往日动宸旒。功成不在飞升去,禹庙连云桧柏秋。

龙江晓望

明代 薛瑄

两岸青山隐隐,一江白浪茫茫。烟树高低城郭,风帆远近舟航。

南京十咏 其三 淮清柳色

明代 薛瑄

淮清桥下水连空,桥畔依依柳色浓。香絮有情皆作雪,柔丝无力尽含风。

楼台掩映深春后,市井凄迷暮雨中。近水向阳千万树,年年长是发生同。

德州除夕

明代 薛瑄

昔捧天书按部来,之官又上凤凰台。频登风纪知庸德,屡陟廷平愧菲才。

寓馆明朝添一岁,晴霄此夕丽三台。元正驰贺心何似,金殿香浮宝扇开。

黔阳山中十首 其八

明代 薛瑄

竹椽茅屋江边静,永日惟应鸟雀飞。云白天青山万叠,霜台远客正思归。

舟中杂兴柬韩克和刘自牧王尚文宋广文十八首 其十八

明代 薛瑄

江北江南一水通,往来舟楫自匆匆。推篷独坐浑无语,遥见青天日正中。

出汉口至大江追忆往事有感而作

明代 薛瑄

武昌城对汉阳城,城下长江漫漫平。二十年前曾过此,烟波一望不胜情。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