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司马光
七载一相见,恍然如路衢。形骸渐枯槁,志业转荒芜。
往事云过眼,新愁雪染须。明朝又分首,上马即重湖。
寿安杂诗十行·灵山寺
送华亭沈主簿
送计先辈
红尘久帝城,高价动公卿。竹柏寒方茂,骅骝老更成。
冰霜驱马瘦,书剑束装轻。丞相虚东阁,遥知倒屣迎。
春贴子词 皇太后阁六首 其三
脍肉纷银缕,兰芽蔟紫茸。太官遵旧俗,岁岁与今同。
三军行
赤光满面唇激朱,虬须虎颡三十馀。腰垂金印结紫绶,诸三不敢过庭除。
羽林精卒二十万,注听钲鼓观麾旟。肥牛百头酒万石,烂漫一日供欢娱。
自言不喜读兵法,智略何必求孙吴。贺兰山前烽火满,谁令小虏骄慢延须臾。
边将 其三
横吹长笛千万骑,将军塞北立功回。边人争出孤城望,渐见旌旗天外来。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数枝与史诚之更相酬和 其四
贺监家居逸兴饶,枝分鉴水阔容舠。穿荷宜去邀渔叟,共醉船头半榼醪。
送仲更归泽州
宜甫家有金铃菊客未这识因代菊赠宜甫
西台诗二十四韵
柳枝词十三首 其九
多愁尤是别离深,折条相赠各沾襟。留住不住居人意,欲去未去行人心。
九日怀聂之美 其二
太室横山蔽十里,相思空复上高台。瓮头白酒行当熟,篱下黄花稍复开。
陶令不无同醉兴,孟君况有解嘲才。欲凭西北高风势,飞度轘辕劝一杯。
送张太博知岳州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
忆庞之道
和君锡雪后招探春 其一
莫嫌微雪压梅芽,已有归鸿泊浦沙。天上诏来难久驻,直须早看洛阳花。
员村坂
送何万下第归蜀 其二
失意流年老,残春对夕阳。可堪临远道,更复举离觞。
花柳已萧索,云山复渺茫。西风如有意,音信勿相忘。
秋雨新霁游水北马上偶成
河北道中作 其三
原上累累古冢高,昔时意气尽贤豪。断碑名姓已磨灭,永日东风吹野蒿。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701篇诗文
田子方教育子击
游三门开化寺
送昌言舍人得告还蜀三首 其一
司徒开府韩国富公挽辞四首 其三
王书记以近诗三篇相示各摭其意以诗赓之·感
送李祠部知滑州
沉阴欲雪与同列会饮南斋
柳枝词十三首 其一
题陈秀才园林
酬邻几问不饮栽菊
送王太祝
喜雨三首呈景仁侍郎兼献大尹宣徽 其二
送魏寺丞
送致仕朱郎中令孙
送齐学士公知荆南
送李学士使北
上巳日与太学诸同舍饮王都尉园
故翰林彭学士
会景亭
陪同年吴冲卿登宿州北楼望梁楚之郊访古建中作是诗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 其八 芙蕖轩
和家兄喜晴用安之韵
又寄题陟屺寺
雨中过王安之所居不谒以诗寄之
坐船
送雷章秘丞和芮城
闻正叔与客过赵园欢饮戏成小诗
又和并寄杨乐道十二韵
酬尧夫招看牡丹 其一
寿安杂诗十首·寿安杂诗十首·喷玉泉
御宴送李宣徽知真定计口号
送王校理守琅琊
园樱伤老也 其三
中秋夕始平公命与考校诸君置酒赋诗
奉和经略庞龙图延州南城八咏 其二 供兵硙
八月十王日夜寄友人
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为书见寄以诗谢之五首
送贤良陈著作
送伯淳监汝州酒
子高有徐浩诗碑昌言借摹其文甫及数本石有微
送刘仪先辈大名尉
送向防御知陈州
寄题钱君倚明州重修众乐亭
和伯常自郢州见寄
上元书怀
仁宗皇帝挽歌词二首
同子骏题和乐亭
呈张子贱
送宋郎中知凤翔府
夏日过陈秀才园林
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这
奉和经略庞龙图延州南城八咏 其六 延利渠
苏才翁子美有赠扶沟白鹤观黄道士诗纪于屋壁
始产公新作双樗庵命光为诗
正月三日与广渊同出南薰门分趋斋宫涂中有作
寿安杂诗十首·永济渡二首
宋相国公挽辞二首 其二
宋相国挽辞二首
逍遥四章呈钦之尧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