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柳枝词十三首 其九

柳枝词十三首 其九

宋代 司马光

多愁尤是别离深,折条相赠各沾襟。留住不住居人意,欲去未去行人心。

诗人司马光的古诗

睢阳五老图

宋代 司马光

图谋已就乐时间,晓向田园喜脱冠。
心志不灰犹有策,星长还在尚无桓。
朝阳鸣凤身轻暖,赴壑刚蛇齿健寒。
俯表珍藏传不朽,每於清士敬持看。

文太师挽歌三首

宋代 司马光

美化流民物,薰然遗爱多。
栾公当日社,邵父至今歌。
庭有三鱣集,门容驷马过。
欲知余庆在,公鼎格平和。

上郡南三十里有相思亭在太山之麓二水所交平

宋代 司马光

岭上双流水,犹知会合时。
行人过於此,那得不相思。

南园杂诗六首·苦雨

宋代 司马光

今春忧亢阳,引领望云族。
首夏忽滂沱,意为苍生福。
自尔无虚日,高原亦沾足。
连年困饥馑,此际庶和熟。
如何小秋序,沈阴仍惨黩。
长檐泻潺湲,书夜浩相续。
喧豗流潦怒,突兀坏垣秃。
驾牛泥没鼻,跨马水平腹。
瓦欹松漫白,道废划浓绿。
污莱闵下田,漏湿怜破屋。
纵横委地麻,狼藉卧陇谷。
怯闻饥婴啼,愁听寡妇哭。
闲官虽无责,饱食愧有禄。
世纷久去心,物役奈经目。
郁陶降秉笔,狂简已盈幅。

酬邻几问不饮栽菊

宋代 司马光

黄菊本天物,先随元化生。酒醴乃人功,后因仪狄成。

酒客强亲菊,菊酒初无情。种之荒阶侧,何尝妨独醒。

脩竹气萧洒,自合生君庭。

御宴送李宣徽知真定计口号

宋代 司马光

匈奴旧畏李将军,今日重来几代孙。
旗尾飘所山烧裂,马蹄腾踏塞尘昏。
降王稽颡朝南阙,天子垂衣御北门。
幕府事闲刁斗静,碧潭佳景日开樽。

喜雨八韵呈明叔

宋代 司马光

蕴隆亦太甚,荟蔚不朝隮。
直可忧秋廪,非徒病夏畦。
民心或能徹,天造固难稽。
黯淡云缠簇,滂沱日未西。
衣襟坐来冷,城阙望中迷。
园笋新梢活,庭蕉湿叶低。
响从客破纸,行喜屐生泥。
昨旦烦相报,凭君谢竹鸡。

沉阴欲雪与同列会饮南斋

宋代 司马光

簿领日沈迷,从容乐事稀。宾朋幸相值,樽酒不须违。

惨澹愁云积,参差远树微。淹留勿轻散,待取雪花飞。

送五太祝知伊阙

宋代 司马光

百里驭迎新令贤,儒经吏术尽家传。
天开岭阜竦双阙,地杂桑麻隘一种。
锦雉驯飞春陌上,雪凫高去夕岚边。
长才久屈君无限,所惜斯民受赐偏。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

宋代 司马光

公厨敕许酿芳樽,屡唤宾朋醉后园。
谑浪略无名位间,谁人知道太师尊。

送程端明知成都

宋代 司马光

高阳将幕开,濯锦使旌来。
欲识关头雪,正如江上梅。
宵衣矜远俗,霞冕寄良才。
岂将三年最,修梧茂帝台。

送祖择之

宋代 司马光

人生荣与辱,百变似浮云。
自有穷通定,徒劳得丧分。
销愁唯有酒,娱意莫如文。
方寸常萧散,其余何足云。

又即事二章上呈

宋代 司马光

雨不成游布路归,逢花值柳倍依依。
朝来赖饮三杯酒,醉卧西斋书掩扉。

探花桥

宋代 司马光

桥边春意近,五马屡徘徊。湖水旦暮渌,林花早晚开。

适因尝酒到,又为赋诗来。借问双华表,经过日几回。

与乐道约会超化寺比至乐道以疾先归途中有诗

宋代 司马光

颠毛种种齿浮摇,屈指交游渐寂寥。
时较半朝非是晚,路无数里不为遥。
子猷垂到复归去,安道虽知未易邀。
古寺徘徊久东望,青春云日冷萧萧。

送济川知汉州二首

宋代 司马光

金马从容乐,问君何所之。
客心飘若梗,亲发皜如丝。
旧学已孤陋,素交仍别离。
执经时有问,使我复从谁。

赠河中通判朱郎中

宋代 司马光

陟屺今将老,扶床昔未行。
旨甘无所展,朱紫不为荣。
里巷传呼入,比邻失涕惊。
方知贯金石,何以易精诚。

夜发长垣

宋代 司马光

长涂暑气剧,永日卧邮亭。
书伏如墙鼠,宵行似野萤。
歇鞍沙月白,拂面柳风醒。
历历瞻云汉,谁为一使星。

双井茶寄赠范景仁

宋代 司马光

春睡无端巧逐人,驱诃不去苦相亲。欲凭洪井真茶力,试遣刀圭报谷神。

秦入

宋代 司马光

楚旗猎猎盖山红,回首咸阳一炬空。
惆怅秦人虚用意,几年辛苦得山东。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70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