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释怀深
六年扫洒皇家寺,一日君恩得游还。拄杖重挑旧瓶钵,者回信脚入青山。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三十
识得庐山五老峰,个中何地不相逢。舌头无骨随人转,熨斗煎茶铫不同。
资福训童行颂 其十二
二时普请宜先到,众手能为事不差。讽取如来经一卷,都胜闲话口吧吧。
前往焦山历代尊宿真赞 佛印禅师
水翻千偈亦轻酬,一笑瓯峰万事休。今古碧桃湾底路,几多风月属渔舟。
拟寒山寺 其一二六
往事莫追寻,未来莫希望。见在休执着,自然心坦荡。
有心终不堪,无念以为上。君看太虚空,何尝有遮障。
初至包山大雪戏题
老僧昨夜包山宿,茅屋青灯火满炉。料得山神心喜我,晓来岩树雪模糊。
拟寒山寺 其一一八
劝君莫嗜酒,嗜酒多过咎。不唯损汝福,亦乃夭汝寿。
独饮醉一夫,共饭饱十口。人生福几何,饥贫恐在后。
劝食素
吃肉何如咬菜根,且图身口戒香薰。莫言死后无因果,八两须还他半斤。
灵岩披云台十颂 其二
戏镌崖石号披云,且欲朝昏见古人。折脚铛中聊自足,世间囊喜不关身。
拟寒山寺 其一二四
人生如下棋,机巧未尝已。劫劫只图生,忙忙惟怕死。
路头既错了,心眼亦虚弃。不荐这一着,对面若千里。
资福训童行颂 其七
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身第一方。
送庆善圭和尚
道人门冷如秋色,竟日曾无俗驾来。近为耽诗成癖好,寒窗夜作老猿哀。
偈一百二十首 其九十九
寒食清明都过了,野桃红杏已凋零。多时不听檐头雨,特地令人忆镜清。
吊王观察 其一
去年公到包山寺,林底相逢笑不休。今日我来公已去,石羊石虎替人愁。
诸禅人散灰 其五
严兄严兄,善为道路。从今换骨洗肠,更莫和泥合土。
熟处放教生,生处不要住。扬子江头浪拍天,莫教湿却娘生裤。
拟寒山寺 其二
拾得诗清苦,风骚道自存。看云攲怪石,步月出松门。
识取心中佛,休磨镜上痕。时时多漏泄,尘世少知恩。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十八
空王殿子几经秋,日晒风吹古路头。莫怪今朝聊点破,恐人一向外边修。
偈一百二十首 其八十二
佛病与祖病,众生心上疑。情尘一念脱,消散如风吹。
试问诸病源,起灭从何依。来从何所来,去向何所归。
若能直下见,苦痛无毫釐。不见维摩老,文殊问疾时。
聚头说药方,失却狮子儿。
题寒食花
寒食花无数,寂寥草莽同。只因颜色少,留得老山中。
少艳人稀赏,无香蝶不知。人心尚红紫,争看醉西施。
前往焦山历代尊宿真赞 慈受和尚自赞
因风便作海门居,钓尽波澜未见鱼。水冷云寒归未得,笑看新月上珊瑚。
偈一百二十首 其五十四
迷时境上千般有,悟去心中一物无。若会笑声还似哭,方知生与死同途。
释怀深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510篇诗文
和尧峰泉老 多境岩
题一笑庵 其一
和尧峰泉老 西隐
偈一百二十首 其二十四
和尧峰泉老 观音岩
资福训童行颂 其六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一○六
拟寒山寺 其一四二
再住慧林和高观察韵
题也休庵 其二
偈三首 其三
拟寒山寺 其六十六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二十一
偈一百二十首 其八十九
拟寒山寺 其一一○
拟寒山寺 其八十八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一一一
偈一百二十首 其十七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一○三
送印禅者
诫杀偈十首 其三
省缘 其六
拟寒山寺 其一四五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三十一
因读法华经至火宅喻不觉一笑因书偈示孙主簿
资福训童行颂 其十
资福训童行颂 其九
资福遣土地出院 其三
拟寒山寺 其八十五
洞庭十二偈 其四
拟寒山寺 其九十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一一○
真州檀越求偈
拟寒山寺 其二十九
拟寒山寺 其三十二
诫杀偈十首 其二
拟寒山寺 其十五
示敏禅者
次日有鹊巢于庵前枣树上树高数尺因笔戏题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三十
资福训童行颂 其二十
拟寒山寺 其六十三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一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七十一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五十二
偈一百二十首 其八十一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一○五
资福训童行颂 其十三
寄国清光长老兼示诸衲子 其一
颂古三十首 其二十八
吴保义求偈
谒法报庵主不值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 佛光正禅师
拟寒山寺 其七十六
拟寒山寺 其三十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