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古诗后十九首 其三

古诗后十九首 其三

明代 李攀龙

白石何历历,松柏何离离。人生天地间,一日不可知。

斗酒无常置,良会无常期。沈吟厚与薄,为乐无乃迟。

宛洛美游戏,冠带自相随。宫阙起云中,第宅罗四垂。

王侯负贵气,佳客以盛衰。君但视车马,揽策振其绥。

诗人李攀龙的古诗

哭子相 其三

明代 李攀龙

扬子江寒月影孤,秋风吹落射阳湖。故人欲洒临江泪,湖上明珠竟有无。

送郭使君解郡暂还豫章诗有序

明代 李攀龙

春风解郡豫章还,已报徵车起汉关。尽怪双龙高紫气,何妨五马照朱颜。

门人榻自南州下,座客樽应北海闲。似是朝廷知借寇,先开书箧慰中山。

杂兴 其十一

明代 李攀龙

万事无不有,何言能自持。巢由乖世度,高行众人疑。

俯仰在当路,得丧未可期。汤火煎太和,倾侧使神危。

终身系罗网,失势还相欺。念我平生欢,临觞命妖姬。

与子与游保叔塔同赋

明代 李攀龙

古塔松台对寂寥,高斋斜日傍寥樵。金牛忽见湖中影,铁骑初回海上潮。

更倚连城明月动,并携双剑落星摇。若非赋有凌云气,笔厎天花可自飘。

五凤曲

明代 李攀龙

梧桐生高冈,凤凰鸣中央。三百六十鸟,翁杂朝四方。

其东鸣青鹖,其西鸣鹔鹴。鸑鷟鸣其阴,鹑雀鸣其旁。

送潘令之邯郸 其四

明代 李攀龙

邯郸出宰气何雄,伫日徵书奉汉宫。制锦但令成五色,如花岂羡鲍家骢。

和右史悼儿篇 其一

明代 李攀龙

赋罢人传绝妙辞,争如细柳乱轻丝。那知此日千行泪,并拂秋风洒雁池。

道逢郭子坤拥妾戏柬

明代 李攀龙

城东桃花喷路光,春风吹送孝廉郎。自拥佳人驮细马,时临绿水照红妆。

罗裙已夺石榴色,秃袖单衫杏子黄。蹋镫微笼双玉趾,扬鞭笑起两鸳鸯。

同栖孔雀言犹妒,并蒂芙蓉愿始偿。为谢使君休借问,郭家少妇身姓王。

二八盛年真擅宠,只今三十尚专房。持斋能苦头陀行,发誓曾烧顶庙香。

浩劫自知仙女分,他生常在世尊傍。每修好事辞书舍,但有佳期入道场。

才着霓裳颜更少,但盘云髻婿先狂。假令不信吹箫侣,试向秦台看凤凰。

天马引

明代 李攀龙

胡风雨駪駪而空,山有人踯躅兮悲鸣。匝余室兮三行。

桃花岭

明代 李攀龙

一度桃花岭,烟霞处处新。纵迷源上路,犹似武陵人。

蹛林歌

明代 李攀龙

单于庭,阴山下,汉家和亲刑白马。刑白马,祭龙城,今年蹛林大会兵。

荅右史问山中与谁把苦

明代 李攀龙

依然浊酒竹林傍,那道穷途便不狂。白眼生平君自见,可能容易入山阳。

寄顺甫

明代 李攀龙

江汉秋风万里生,浮云不见鄂王城。于今楚调无人和,忆尔还高白雪情。

过殿卿山房咏牡丹 其二

明代 李攀龙

国色宫妆倚槛新,一樽堪自对残春。即令解语应相笑,何必看花定主人。

三洲歌 其三

明代 李攀龙

何来板桥湾,持底唤沽酒。两丛蒱锻镮,问侬取不取。

寄伯承

明代 李攀龙

才子含香满玉墀,仙郎赋就几人知。只今西省空相忆,扬马风流自一时。

初春元美席上赠茂秦得关字

明代 李攀龙

凤城杨柳又堪攀,谢朓西园未拟还。客久高吟生白发,春来归梦满青山。

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闻道鹿门妻子在,祗今词赋且燕关。

寄许殿卿

明代 李攀龙

西山匿冬日,北风悽以繁。念兹风方晏,徘徊白云垣。

俛首事尺牍,儋石聊自存。悠悠尘中心,夙昔非所论。

感彼硕人情,独歌矢弗谖。庶此涉时艰,遂用安丘园。

路傍磬折子,高足策华轩。咄唶金兰客,来当蹈斯言。

公燕诗九首 其五 孔璋

明代 李攀龙

羁客心无娱,閒居日悠悠。驾言侍高会,公子招我游。

凯风飘怫郁,素晖荡清流。中庭焕绮树,芳蕤自沉浮。

登台远顾望,高下见原畴。肃肃山谷悲,黯黯阴气收。

篇章时间作,羽觞不及投。逍遥何以立,功名为相求。

答寄子威

明代 李攀龙

刘生家本安东子,不尔高名那如此。十载论交少闻问,君胡尺书数千里。

苍头大奴前置辞,主人束发重知己。家本阖闾城下儿,清风独为延陵起。

便从出刺三河还,揽辔争誇按百蛮。早岁升公趋汉署,只今谢客卧江关。

虽言万事归来好,乍可论交到谁老。犹作凤凰池上看,穷途杀更耽文藻。

中间跌荡复王郎,伏腊扁舟发太仓。但语即翁常在口,彼时多士俨成行。

宦情渐觉绨袍胜,秋兴翻随綵笔强。魏倩一珠才照乘,主人双璧竟登场。

倡余和汝篇相及,日居月诸业以集。共道提戈虎穴回,傥容投谒龙门入。

开椷寒色散阳湖,白雪楼空岳影孤。不尽雄才推二妙,止如古调已吾徒。

一当单于则岂敢,相遇中原尚足图。但语主人须自爱,一时长句似君无。

李攀龙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