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秋风动千里,游子何翩翩。早行多所怀,慷慨私自怜。
严霜覆四野,明星出高天。涕泪一以下,中道忽言旋。
踟蹰恋徒侣,不知身弃捐。客从远方来,遗我缯綵笺。
故人俱白头,安得独盛年。
皇太子册立入贺
燕台依旧郁相望,玉树金茎是帝乡。凤阙双悬云五色,龙楼交映日重光。
九天气王旌旗动,三殿风清剑佩长。伏谒不违颜只尺,十年西省愧为郎。
捉搦歌 其二
东家女儿大狡狯,屋里烧香出墙外。供养世尊作佛会,愿得百媚无菑害。
咏古 其六
白石粲南山,赪鲤丽沧浪。单衣裁及骭,缊缕远从商。
夜中起饭牛,任车自所将。爝火辟列星,上客烂生光。
疾歌一不闻,何谓伯与王。
萧萧篇哭孙 其一
年年病里度秋风,双鬓萧萧对转蓬。今日邻家闻玉笛,不堪吹入思悲翁。
寄殿卿 其二
燕山为客地,莫共酒人居。吾辈诗名大,其徒剑术疏。
风尘官不调,雨雪岁将除。何限东归意,春花满旧庐。
青溪小姑曲
青溪汤汤,白石为梁。小姑不嫁,谁谓无郎。
烟霞岭
烟霞不隔洞天遥,佛影千岩散寂寥。绝壁倒衔沧海照,一峰高映赤城标。
白云家在时堪驻,紫气山深夜自朝。莫被藤萝迷出入,相逢终日少渔樵。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
眄眄织女星,当机理纨素。牵牛能几许,常为投杼误。
纨素欲遗谁,终日西北顾。负轭复何时,轩车岁云暮。
揽衣即河汉,踯躅不得度。
乌夜啼 其一
石城诸少年,歌舞日相新。刘生安东平,是郎得意人。
赋得狼居胥山送李侍御
材官十万绝大幕,踰河一战胡儿却。夜纵翼兵袭章渠,系以往封狼居胥。
姑衍山头列旗鼓,中坛拥纛陈首虏。帐前面缚三当户,骠骑将军醉歌舞。
北风千里云摧颓,瀚海波涛蹴日回。汉家天子雄才哉,捷书亲发柏梁台。
君持绣斧五原郡,牧马单于不敢问。黄沙白草寒冥冥,今年为王犁二庭。
和聂仪部明妃曲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送莱芜萧簿
萧生业本儒术起,稍因读法得其指。栖息十年白鹿洞,担囊一卷青乌子。
岱宗雄蟠大海滨,衣冠气王中有人。我家松槚三千树,鞍山东望华不注。
为说干时常轗轲,独怜明主能知遇。莱芜作簿更谁群,但恨无过范史云。
釜里蠹鱼堪自见,鞭下虫蛆讵忍闻。看君才岂催科拙,请谒公门非所屑。
藩臣答诏误承恩,翻然遂就迁官列。匹马悠悠复路岐,即今失意欲何之。
同乡冢宰谙名姓,府掾郎曹伫可期。
录别 其三
北风著枯林,浮云苦多阴。红颜日就衰,他乡日就深。
别离起中夜,对酒不能斟。丝竹含妙伎,佳人怀好音。
眄睐适君意,慷慨动君心。罢曲一俛仰,变为游子吟。
念当事行役,泪下难自禁。
招张少坤
萧萧落木下河干,秋老东林白露寒。为报陶家新酒熟,黄花三径待君看。
寄元美
寥落文章事,相逢白首新。微吾竟长夜,念尔和阳春。
把酒千门雪,论交四海人。即今燕市里,击筑好谁亲。
塞上曲四首送元美 其三
西出居庸大漠开,胡尘遥暗白登台。愁看塞上萧条色,落日秋风万里来。
张明府见惠榴柿 其二
谁遣明珠掌上来,秋风吹笼石榴开。若非金谷园中树,定是河阳县里栽。
挽王中丞 其四
铁马萧萧日色黄,边声杀气满渔阳。谁知一夜旌竿折,摇落中丞柏上霜。
汪中丞台火救者独以剑出弹铗而歌和以相吊
中丞台火照闽方,客有千金剑方装。赖是龙蛇先自起,忽然风雨为深藏。
逃形疑入延津水,厌影犹含北斗光。报国片心还独在,逾看鳞甲动冰霜。
山房书壁 其二
邻翁幸相劳,斗酒不须满。且持伏雌还,视君床下卵。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殿卿别业 其二
紫骝马歌 其四
乌夜啼 其四
汝宁徐使君 其八
寄赠元美四首 其一 石耳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三
杨山人 其四
寄元美 其三
挽王中丞 其三
九日示殿卿
寄题况吉甫药湖别业在荷山下
琅琊王歌 其三
二子诗 其二 谢茂秦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建安体 其一
录别 其八
与三君登楼
长相思·秋风清
殿卿乞酒作此寄报 其二
娇女诗 其一
寄元美 其六
岁杪放歌
寄慰元美 其一
山斋牡丹 其二
赋得金谷园障子
赠张子含茂才
道逢郭子坤拥妾戏柬
和题郭山人五岳游囊杂录 其一 五岳图
赵州道中
石城曲 其一
和聂仪部明妃曲 其二
五子诗 其五 梁公实
答右史秋怀见寄 其一
送皇甫别驾往开州
谢中丞枉驾见过兼惠营草堂赀 其二
哭子相 其三
题徐子与门生汪惟一竹邱图
录别 其九
送右史之京 其二
送吴郎中谳狱江西 其一
岁杪再得殿卿书却寄
王明君吟
关门雪望
幽州马客吟歌 其三
送都转运刘使君还万安有序 其二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四
蹛林歌
寄宗考功 其二
初春 其三
汝宁徐使君 其一
咏古 其三
重别魏使君 其三
寄刘子方斗酒
建安体 其二
铙歌 其五 翁离
明下童曲 其二
为魏使君送黄生归楚
南溪老树行
咏古 其十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