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春风解郡豫章还,已报徵车起汉关。尽怪双龙高紫气,何妨五马照朱颜。
门人榻自南州下,座客樽应北海闲。似是朝廷知借寇,先开书箧慰中山。
病中赠殿卿 其一
夜来殊不病,那得似维摩。玄度谈名理,支公奈尔何。
岁杪得元美兄弟书却寄 其二
病起逢春上酒卮,江南江北正相思。中原谩说先朝事,五子风流自一时。
琅琊王歌 其三
初寒八九月,银烛照高堂。端然坐不睡,看女织流黄。
东村同殿卿送子坤赴选 其一
青云明日羡翻飞,应念陶家独掩扉。君最往还知五柳,何曾送客解依依。
录别 其四
秋风西北来,萧萧动百草。荡子萧室家,悠悠在长道。
红颜能几时,弃捐一何早。对客发素书,零涕复盈抱。
上言故乡好,下言故人老。
殿卿乞酒作此寄报 其二
新开金掌露华香,赠尔梁园唤客尝。酒赋若还遗此品,可须浮白劳邹阳。
荅元美
萧条鹦鹉赋初成,偃蹇当年一祢生。屈指中原馀子尽,非君谁见孔融名。
寄元美 其一
我昔朝宗日,君停使者轩。并驱皆上驷,相遇复中原。
草昧时人起,风尘国士恩。别来春色满,无处不销䰟。
哭陶侍御
伏柱称仙吏,弹冠即诤臣。逢时随八彦,揽辔属东巡。
抗疏惟安汉,危言屡借秦。宠光回造化,正色上星辰。
梦已摧高翼,灾非批逆鳞。孤台遥向夜,五柳黯伤春。
白鹤还来客,青骢岂避人。朝廷存折槛,道路指埋轮。
击隼才何健,神羊气不驯。分阴空自惜,浮世转难陈。
风裁登车罢,霜华挂剑新。群乌哀就老,列柏采为薪。
郁郁匡君意,飘飘出使身。庐山彭泽外,落日九江滨。
留别子与子相明卿元美 其一
青云如旧满燕关,病客风尘且自还。到日郡斋春酒熟,城头何限太行山。
寄元美 其七
渔阳烽火暗西山,一片征鸿海上还。多少胡笳吹不转,秋光先入蓟门关。
发长安
此处看春色,萧条客自禁。风尘为郡过,踪迹抱关深。
不尽传经意,难言作赋心。故人多道路,薄宦有登临。
咏古 其十三
阖闾为无道,厥欲如蛇豕。荐食视上国,乃政从楚起。
昭王在草泽,群臣不复纪。使者哭秦庭,七日未得理。
入郢既已甚,丘陇行见箠。感兹告急言,誓彼同袍士。
贤臣亦多术,存亡尤独美。
琅琊王歌 其五
主人但置酒,烹肥击其鲜。男儿好还乡,不愿持一钱。
劳别子与 其一
武林山对海门开,不枉登临酒一杯。十载故人零落尽,有谁还为度江来。
寄题况吉甫药湖别业在荷山下
湖上高斋万木齐,白云长在楚天西。落霞一散烧丹火,秋水遥通濯锦溪。
伏枕自来诗不废,扁舟谁为酒同携。南峰尽作莲花色,曾是王乔隐遁栖。
采莲童曲 其一
扣楫声太苦,听我采莲歌。且将盛年容,持比芙蓉花。
和梁宪使过密咏天仙宫白松
玉女窗前手自栽,遥分海色向栽莱。唯应七圣襄城过,曾见三花少室开。
地迥流光通粉署,天寒老干倚霜台。悬知的有千年露,欲献须君作赋才。
答许右史 其一
黄须芃芃田舍翁,倾身坐向钱孔中。长颊便便美少年,行步顾影私自怜。
谁知腐鼠能为祟,纵是神仙有播迁。使君似识浮云意,蹉跎实为功名利。
已拚酒隐富贵世,潦倒佯狂百无忌。浊醪恰供十日饮,酣法须与当时异。
五斗乍可调燥吻,飞觞二子雄相视。醉杀不作傲杯人,迩来那得独醒事。
魏文大白满如月,曾托属车称国器。若言此物非其任,尔家破瓢亦应弃。
酬皇甫虞部
青阳一何丽,冉冉西南驰。言念庭中树,率已萎华滋。
昔我同心友,欢宴及良时。携手理清曲,各谓无人知。
天衢多高足,冠盖自相随。所愿不与俱,朝亲夕生疑。
含意恋明世,皓首为君期。谅兹久识察,红颜坐盛衰。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琅琊王歌 其八
答元美问余近事 其二
荅寄余德甫
寄茂秦
娇女诗 其一
咏古 其七
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 其二
和右史悼儿篇 其一
古诗后十九首 其三
初春元美席上赠茂秦得关字
宿林泉观
寄顺甫
古诗后十九首 其四
冬日 其四
团扇郎
赠李封君兼讯长君进士
古意寄德甫 其一
广阳山道中
渡滹沱
高光州孤山精舍
秋夜白雪楼赠周公瑕
席上鼓饮歌送元美 其二
汪员外移水部时城京师汪为植
同元美赋得寒字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八 代应德琏
赋得金谷园障子
杂兴 其九
寄许殿卿 其一
送郭使君解郡暂还豫章诗有序
送郑生游大梁诗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十
荅龚茂才
赵州道中
荅右史问山中与谁把苦
雪后忆元美
赠子与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三 代曹子建
谢魏使君题白雪楼
咏古 其一
初度日子与过署中同赋
戏赠张茂才 其一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二
五子诗 其二 吴明卿
虎跑寺泉
咏古 其十六
秋日东村偶题 其一
酬殿卿长史夏日过饮 其二
咏古 其九
四时子夜歌 其五
碣石篇 其四
建安体 其二
铙歌 其十一 芳树
烟霞岭
早春寄吴使君 其四
醉示元美
寄余仲蔚
襄阳蹋铜蹄 其四
观猎 其一
张明府见惠榴柿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