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闻欢扬州去,大艑居上头。一载五百万,两载千万馀。
杂兴 其八
驾出蓟北门,东望元英宫。高台造浮云,碣石来悲风。
客卿既裂地,战士亦论功。称系迁大吕,昭王气何雄。
汶篁一不植,千里生飞蓬。
留子与署中
杭城落月早潮生,宪府松杉风乱鸣。伏枕待三从劾免,移文满百不留行。
何人更许弹冠会,唯尔还堪倒屣迎。十载寒温无长物,一时出处有馀情。
酒斟白玉吴姬色,赋掷黄金楚客声。大抵冥鸿心自远,曾来老骥气难平。
浮云在昔悬秦望,北斗依然捧汉京。吏挟江湖才是傲,交论冰雪未为清。
官联西省闻题柱,家本同乡见请缨。谁似两朝衔宠遇,它如群少失纵横。
樽前且抗持螯手,世上空传染翰名。须听松杉风再起,晚潮乘月到杭城。
莫愁乐 其二
莫愁善西曲,曲曲变新声。含意娇不发,春风感人情。
古诗后十九首 其四
良会属今日,弹筝倚新声。唱苦令神伤,三变不可盈。
中曲忽自置,踯躅一再行。欲因更促柱,难为听者情。
人生局一世,悠悠终何成。要路多坎坷,先秋惨其荣。
来者率如此,焉知千岁名。
九月同殿卿登南山 其三
处处登高白发新,年年陶令罢官贫。萧条岂少东篱菊,不见当时劝酒人。
闻子与欲诣问诗以代柬 其二
吴观峰高练影长,使君千骑下东方。故人不惜中原色,借尔登临望故乡。
送潘令之邯郸 其二
为政风流不下堂,漳河春色动宫墙。遥知茂宰鸣琴曲,弹作罗敷陌上桑。
寄登宗秀才茂登池亭 其二
窗中采莲舟,落日菱歌起。坐见浣沙人,红颜照秋水。
荅赠王给事
汉帝风流盛柏梁,一时才子羡为郎。归来东海桃三熟,谏罢金门草数行。
谪籍祗今人欲尽,除书何意客相忘。黄公虽道商岩起,家本鄞山是故乡。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九
皎皎罗帷月,揽之有馀辉。寤言之长夜,依依未能归。
故乡无不可,道路亦何为。客行各有怀,谁知我心悲。
出门一以望,浩荡沾裳衣。
关门雪望
西来千里雪,斜日满函关。秋水何当落,浮云自不还。
积阴高紫气,寒色壮秦山。似欲欺双鬓,苍茫到客颜。
再别子与 其三
蓟门山色雨中开,三月渔阳春水来。愁杀故人看锦字,白云秋树满燕台。
送子相归广陵 其七
广陵城上秋潇潇,涛声欲来风色骄。闻道蹴天三百里,不知何似浙江潮。
送皇甫别驾往开州
山房书壁 其二
邻翁幸相劳,斗酒不须满。且持伏雌还,视君床下卵。
寄赠梁伯龙
彩笔含花赋别离,玉壶春酒调吴姬。金陵子弟知名姓,乐府争传绝妙辞。
挽王中丞 其三
旌旗海上似云屯,大将登坛国士恩。白马只今成过隙,千秋匹练曳吴门。
送徐汝思 其一
天涯明日故人疏,莫向樽前叹谪居。最是孤臣偏雨露,君王不问箧中书。
碣石篇 其三
委蛇者河,千里一曲。方之舟之,匪刍伊粟。太行诘屈,西北是经。
车辙马迹,日不遑宁。于铄圣人,依其在京。差次吏功,郡国以成。
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 其一
太行山色倚㠝岏,绝顶清秋万里看。地坼黄河趋碣石,天回紫塞抱长安。
悲风大壑飞流折,白日千厓落木寒。向夕振衣来朔雨,关门萧瑟罢凭栏。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前溪歌 其七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二
送郭使君解郡暂还豫章诗有序
秋日村居 其一
答元美问余近事 其二
五日与殿卿游北渚 其二
酬郭子坤感怀 其三
紫骝马歌 其三
郡斋同元美赋得桥字
寄殿卿 其二
许殿卿郭子坤见枉林园 其一
铙歌 其八 上陵
郡斋送张肖甫 其一
荅谢生盘山诗
周象贤明府明卿门人属感明卿放逐因赠明府
三洲歌 其三
毛封君
和聂仪部明妃曲 其四
怀子与
留别子与子相明卿元美 其二
燕歌行 其二
和子与过访平原道中值雪二首时按察楚中 其二
碣石篇 其二
杂兴 其九
许使君见过林亭 其二
酬许使君读鄙诗见赠 其二
重寄元美 其一
顾中翰祭告德衡二藩兼有事沂山东海
秋日 其二
五子诗 其四 徐子与
答赠沈孟学 其二
岁杪得元美兄弟书却寄 其二
别元美 其一
汝思见过林亭 其二
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 其二
团扇郎
寄殿卿
赠陆膳部
雪后忆元美
重寄伯承
送吴郎中谳狱江西 其三
荅报顾中翰
郡斋与元美赋
和子与留别 其一
答赠沈孟学 其四
铙歌 其六 战城南
殿卿乞酒作此寄报 其一
酬郭子坤感怀 其四
四时子夜歌 其七
寄元美 其五
赠张子含茂才
送都转运刘使君还万安有序 其二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七
和题郭山人五岳游囊杂录 其五 锄
咏古 其四
襄阳蹋铜蹄 其三
长歌行 其二
为魏使君送黄生归楚
送右史之京 其三
采葛妇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