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䊵扇新题寄远篇,才开箧笥已篇怜。清风忽自兰台至,明月还从邺下悬。
佳客满堂疏翰墨,美人千里共婵娟。何因怀袖含香署,再使君恩出入偏。
答殿卿代寄正甫
凌云赋出罢朝天,今日恩深汉帝年。寄语故人杨得意,白头堪作病相怜。
秋日东村偶题 其二
五柳青青醉里春,那能长作折腰人。情知纵酒非生事,昨日罢官今日贫。
和马丈见送巡海之作
楼船遥指越王城,万里波涛按部行。门下有人惟说剑,江南何处不谈兵。
长缨我愧山东妙,铜柱君悬海外名。忽讶天台霞色起,开椷彩笔更纵横。
汝宁徐使君 其一
汝海清秋四望开,白云长在景夷台。已知千载无枚叔,谁爱风流汉署才。
挽王中丞 其六
莫道江南梦里遥,白杨明日便萧萧。门人尽爱伤春句,不拟招魂与大招。
冬日 其三
客来堪自见,酒尽且须酤。不是南山色,贫家一事无。
答右史秋怀见寄 其二
老去王门混酒徒,陈留宾客避呼卢。不知今日狂何似,曾入高阳会里无。
灵隐寺同吴马二公作
武林台殿敞诸天,建自咸和第几年。才到上方双涧合,飞来何处一峰悬。
梵音动杂江潮转,灯影长含海日传。所以龙宫称绝胜,骊珠交映使君前。
殿卿别业 其二
床头诗草日生尘,架上长裾懒着身。自讶闭门无一事,春来拟作纬萧人。
寄许殿卿 其一
夹道杨花扑玉鞍,隋堤三月正漫漫。知君日向平台醉,犹作梁园雪里看。
许使君见过林亭 其二
浊酒自沽还自把,先生寄傲南窗下。门前五柳渐看长,使君时时来系马。
荅元美山东道中见寄
飞来尺素九河阴,报道春光满上林。游子自矜年少好,故人无恙岁寒心。
即今病借青云起,何用诗传白雪音。处士一星依帝座,两朝谁似主恩深。
关门雪望
西来千里雪,斜日满函关。秋水何当落,浮云自不还。
积阴高紫气,寒色壮秦山。似欲欺双鬓,苍茫到客颜。
送徐子与之武昌 其二
刺史楼台望里重,是时门客羡登龙。白云三署还堪起,黄鹄千秋更可逢。
象合星辰双执法,心随江汉一朝宗。二天尊宠诸侯上,出处何论邴曼容。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四
郭北一极望,徘徊安所如。新坟历历出,古墓附里闾。
薪者踯躅歌,弃女回其车。白杨日夜疏,萧萧悲有馀。
三岁去故乡,一字无素书。
刁斗篇
阴山战合胡天黑,汉兵大呼单于北。边秋日落五原屯,碛火夜连千灶食。
骠骑横戈拂铁衣,悲风黄草白榆飞。渡河鸟阵旌旗伏,卧壁龙沙鼓角希。
征人马上援枯骨,满地清霜刁斗发。朔气遥传瀚海云,寒声乱动轮台月。
掩笳骄雏听垂泣,按剑材官怒指发。宫女琵琶咽逝波,使臣旄节凋幽窟。
谁能绝漠靖边氛,哀响如今不可闻。六郡少年思转斗,摐金犹忆李将军。
五凤曲
梧桐生高冈,凤凰鸣中央。三百六十鸟,翁杂朝四方。
其东鸣青鹖,其西鸣鹔鹴。鸑鷟鸣其阴,鹑雀鸣其旁。
公燕诗九首 其六 伟长
高台郁峨峨,其下临清池。黄鹄比翼游,淫鱼戏涟漪。
微风起水裔,朱华纷陆离。绮罗既生色,笑歌不自治。
旨酒但相属,羽觞随波移。人生寄一世,岁月忽如驰。
岂忘诵君恩,贱躯未可知。
和子与过访平原道中值雪二首时按察楚中 其二
平原日映北风斜,飞雪偏随刺史车。明月更投公子邑,金门何处侍臣家。
绨袍忽自生春色,彩翰纷然拥落花。为报袁安高卧起,齐宫上客有田巴。
郡斋同元美赋
游子苦行役,驱车自溟渤。依依车生亲,斗酒日云没。
秋风亦已厉,萧条众芳歇。何以赠君子,徙倚揽明月。
燕婉当及时,霜雪变华发。高足蔽天衢,浮云望双阙。
令德一见疑,积毁能销骨。中怀不复喻,邈若胡与越。
绸缪有故人,知音无仓卒。常恐远别离,含意向明发。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五子诗 其一 王元美
莫愁乐 其四
录别 其一
襄阳乐 其五
答赠沈孟学 其三
咏古 其七
汪中丞台火救者独以剑出弹铗而歌和以相吊
咏古 其六
铙歌 其十三 雉子
重送许永宁 其一
寄余仲蔚
秋夜白雪楼同许右史袭茂才分韵 其一
此儿行重寄明卿
荅报顾中翰
黄淡思歌 其二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其一
送吴郎中谳狱江西 其三
录别 其七
前溪歌 其七
寄怀蒲圻魏使君 其二
夏日张茂才见枉林园 其一
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 其一
寄伯承
招张少坤
郡斋送张肖甫 其二
寄殿卿
录别
子夜歌 其九
建安体 其三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四 代王仲宣
五子诗 其四 徐子与
重寄伯承
送李太守之东昌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九
琅琊王歌 其四
萧萧篇哭孙 其二
送子相归广陵 其二
襄阳蹋铜蹄 其四
九月八日东村送元美
咏古 其一
夏日行部遇明卿子与于瘿陶邑
寄宗考功 其一
别元美 其一
和聂仪部明妃曲
和吴太常南楼烟雨之作
紫骝马歌 其三
咏古 其三
大阅兵海上 其三
寄吴明卿 其四
谢中丞枉驾见过兼惠营草堂赀 其三
咏古 其四
同皇甫缮部寒夜城南咏月
酬许右史九日小山见赠 其三
哭子相 其三
赠德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