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五柳青青醉里春,那能长作折腰人。情知纵酒非生事,昨日罢官今日贫。
和许长史筝伎篇
君不闻秦筝多慢声,平台女儿慢长成。家本邯郸行步好,生年十三指爪清。
安得此双弦索手,那能独酌高阳酒。正值倾囊无俸钱,将来换马还肯否。
自从解赠同心结,不惜樽前香腕折。几回玉柱雁池飞,春愁散作梁园雪。
合就罗敷陌上桑,含颦一啭发中堂。遥知华发王门客,纵是风流也断肠。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九
依旧春风满建章,重来搦管对君王。即看应制偏承宠,何处新诗不擅场。
琅琊王歌 其三
初寒八九月,银烛照高堂。端然坐不睡,看女织流黄。
汝宁徐使君 其五
水如垂瓠抱城流,西望千山入楚秋。帝谓使君终长者,褰帷不必更闽州。
咏古 其七
菀彼中林乌,拚飞不集枯。齿牙一为猾,公子良见图。
矫矫上天龙,雾雨既已敷。子推独耆乾,草莽空号呼。
悬书下宫门,绵山聊与娱。
神弦歌三首 其三 圣郎曲
梧桐何翼翼,凤凰何将将。左坐青溪姑,右坐白石郎。
姑自翳瑶草,郎自命椒浆。
乌夜啼 其四
乌生秦氏家,不从秦氏栖。夜夜将九子,石城城上啼。
襄阳蹋铜蹄 其一
白马蹋铜蹄,着地铜蹄鸣。往来大堤上,出入襄阳城。
送林章之郎中谳狱南海
旧识于公传,新知陆贾才。汉章双凤下,越郡五羊开。
旌节看山驻,楼船截海来。长安天北望,使者日南回。
讼府蒲堪挂,刑书竹可裁。明珠满合浦,应照不然灰。
寄慰元美 其二
少妇红妆玉箸寒,清秋银烛对阑干。无情最是它乡月,不就仙郎掌上看。
真定道中遇伯承户曹
滹沱冰合大风鸣,马上寒云护北征。我自朝天称四岳,君还谒帝入承明。
黄金结客樽前尽,白发先春雪里生。握手不须悲物役,梅花摇落故园情。
许殿卿郭子坤见枉林园 其二
佳客即良夜,此会安可期。结发为兄弟,晤言今在兹。
层台挺浮云,河汉宛其垂。积阴濯列宿,三五正参差。
前山殿影乱,雨势坐已移。皎月出平陵,徘徊当照谁。
清光澄暑气,飒若撤长帷。潦水明树间,流飙澹华榱。
零露响空林,蟪蛄以鸣悲。世路良独难,斗酒多所宜。
达人忌荣名,千载同一时。
乌夜啼 其一
石城诸少年,歌舞日相新。刘生安东平,是郎得意人。
山房书壁 其二
邻翁幸相劳,斗酒不须满。且持伏雌还,视君床下卵。
送王侍御按贵阳
中原遥入楚天长,道出盘江古夜郎。自许铁冠冲瘴疠,兼携白笔扫风霜。
百蛮拥节开雄镇,万里登车揽大荒。莫说壮游非妙选,同时八彦避鹓行。
答右史于都城见卖牡丹者因忆故园之作 其二
长安何处买花还,玉女窗前两度攀。可惜汉宫都不管,一枝春色借人间。
发长安
此处看春色,萧条客自禁。风尘为郡过,踪迹抱关深。
不尽传经意,难言作赋心。故人多道路,薄宦有登临。
涌泉庵
锦阳川上女僧家,红树萧萧白日斜。弟子如云人不见,可怜秋老玉莲花。
乌生
黄口四五雀,罗坐秦氏桂树间。啄啄树上蠹,母子相哺自言安。
唶我。三河不知为谁家,有轻薄少年。臂坐一鹞子,鹞子小小如人拳。
出入雀东西,一纵即中两黄口。毛羽摧颓,魂魄飞上沧浪天。
鹞子下来还少年。阿母生黄口时,乃在高堂欂栌间。
唶我人民安知雀乳处,窈窕紫深宫中,安从通。白兔乃在平原大泽中,罗者尚复得脯腊之。
唶我猛虎斑斑南山间,射工尚复得枕藉之。明珠乃在合浦深渊中,后宫尚得剖以缀其襦。
唶我人民生各有寿命,何须尚复计会贤愚。
荅寄余德甫
当年草奏柏梁台,此日漂零浊台杯。伏枕春阴三楚合,拂衣秋色大江回。
含冤夜识双龙气,作赋时推二马才。极目中原诸子尽,豫章城里一书来。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岁杪得元美兄弟书却寄 其二
白纻舞歌 其三
录别 其一
访刘山人不值 其一
答寄子威
三洲歌 其三
郡斋同元美赋
荅报顾中翰
寄伯承
录别 其九
感逝示克懋
公燕诗九首 其三 子建
古意寄德甫 其三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九 代阮元瑜
灌甫东陂宴
建安体 其一
初度日子与过署中同赋
送子相归广陵 其七
许使君见过林亭 其二
公燕诗九首 其五 孔璋
和题郭山人五岳游囊杂录 其三 衲
寄登宗秀才茂登池亭 其二
答殿卿九日见怀 其二
答右史秋怀见寄 其二
寄元美 其三
五子诗 其一 王元美
和马侍御赋得飞来双白鹤
大阅兵海上 其三
张明府见惠榴柿 其一
赠郑将军之铜江 其四
人日同元美子与公实集子相宅得寒字
石城曲 其三
道逢郭子坤拥妾戏柬
咏古 其二
赠子与
长相思·秋风清
再别子与 其三
遣侍儿
观猎 其一
荅王敬美广川道中见怀
渡滹沱
送公实还南海
送郭使君解郡暂还豫章诗有序
寄许殿卿
虎跑寺泉
闻子与欲诣问诗以代柬 其一
寄慰元美 其一
送祠部莫郎中贵州提学
铙歌 其十六 临高台
咏古 其六
殿卿乞酒作此寄报 其二
紫骝马歌 其三
建安体 其二
子夜歌 其十
送右史之京 其三
送刘户部督饷湖广 其五
酬许右史九日小山见赠 其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