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悠悠念往路,离别从此长。何以酬明德,携手归故乡。
良时不须臾,且复各盈觞。仰视日月驰,千载互相望。
浮云难独留,游子暮彷徨。绸缪踰皓首,风波忽一方。
二子诗 其一 卢次楩
卢楠起河朔,本自千金子。荡涤诸生间,销骨于积毁。
世无临邛令,焉得心尚尔。深文类缪恭,罪罟中狙喜。
乃系黎阳狱,十年攻一技。既出浮丘赋,始知有株累。
三叹不同时,帝曰付诸理。寥寥相如后,谁能识察此。
顾中翰祭告德衡二藩兼有事沂山东海
圣主新恩北极开,侍臣衔命出燕台。三齐茅土星潢近,二国松楸雨露回。
百丈自天垂瀑布,五云佳气接蓬莱。俱言海岳游偏壮,为有王褒作颂才。
汝宁徐使君 其十
解道文章老自知,中原病客重相思。故人寥落看如此,再领专城岂后时。
雪后忆元美
雪后千门月色开,故人遥忆子猷回。饶他已尽山阴兴,半夜还须载酒来。
长歌行 其三
累累城上星,河汉流清光。耿耿不能寐,寤言起彷徨。
彷徨立中庭,辽辽夜未央。白云涂我衣,北风吹我裳。
还坐顾四壁,兰灯一何明。缄书寄远道,涕泣下纵横。
倦鸟无故林,游子无故乡。驱车出门去,徒侣相扶将。
琅琊王歌 其一
阳春二三月,单衫绣裲裆。系马临大道,值女行采桑。
四时子夜歌 其五
庭含明月光,蟋蟀入床语。独自理寒衣,秋风动砧杵。
陇上歌
陇上壮士乘䯀骢,带桑鞬服挟秦弓。七尺大刀搏白虹,丈八蛇矛盘怒风。
战始三交失大刀,且荡且走亡其曹。弃我䯀骢岩中逃,为我谓乌为客豪。
陇上之水流潺潺,壮士一去不复还。
重别魏使君 其三
君家明月楚江干,价动连城海色寒。不是片心还得似,三年那借故人看。
铙歌 其十八 石流
石流津以梁。无敢曳水,君安所薄,秋风汤汤。东飞者鹄,北游者河。
中有冥冥之白沙,远道之人谓之何。兰以有香君不知,愿言怀之遗所思。
和殿卿春日梁园即事
梁园高会花开起,直至落花犹起已。春花着酒酒自美,丈人但饮醉即休。
才到花前无白头,红颜相劝若为留。春风何处不花开,何处花开不看来,看花何处好空回。
答赠沈孟学 其四
江城春尽尽飞花,花拂青樽日影斜。寂寞更无奇字问,可知曾到子云家。
宿华顶玉井楼 其一
玉井通溟海,朱楼冠削成。波传潮汐到,槛接斗牛平。
虎魄侵灯出,莲花傍枕生。拂盆云发暗,映掌月珠明。
犯座人间象,浮槎世上情。不愁更漏绝,石鼓自能鸣。
荅龚茂才
中原相望两漫漫,傲吏重弹柱漫冠。不尽青云东岳气,飞来白雪大江寒。
人今雨别千年事,君自风流二仲看。若问严陵滩上月,小清河北照渔竿。
慕容家自鲁企由谷歌
鸟中有鹞子,人中有慕容。慕容家此谷,少年多相从。
席上鼓饮歌送元美 其二
落日衔杯蓟北秋,片心堪赠有吴钩。青山明月长相忆,白草寒云迥自愁。
送新喻李明府伯承
尔昔红颜客蓟门,献书不报哀门孙。一朝致身青云里,座上还开北海樽。
余亦题诗郭隗台,燕山秋色对衔杯。论交共惜黄金尽,此处空悲骏马来。
可怜郢曲今亡久,下里之歌吾何有。文章稍近五千言,雅颂以还十九首。
才子新传白雪篇,江城忽借使君贤。那堪西署为郎者,多病离居卧日边。
秋日寄怀元美兼呈吴徐二使君
十载江湖白露寒,因君万里忆寒安。故人相向中原老,秋色何如画省看。
邵武功名非不佞,汝阳经术雅能官。即今垂作漂零客,可道音书日转难。
谢中丞枉驾见过兼惠营草堂赀 其三
结屋临湖八九椽,白云秋色共萧然。若言长者无车辙,何得中丞乞俸钱。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八 代应德琏
郁郁西北云,千里驱重阴。临江大耀士,方舟载浮沈。
连波响风雨,长緤纷悲吟。分曹命超距,逸气不可禁。
君子在行伍,常怀饥渴心。非不愧细微,良遇日以深。
故山何时旋,徘徊中自任。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和聂仪部明妃曲 其四
酬皇甫虞部
幽州马客吟歌 其五
咏古 其六
寄赠元美四首 其四 螺杯
答赠沈孟学 其二
五日与殿卿游北渚 其二
郡斋同元美赋
送靳颍州子鲁
莫愁乐 其二
赠张子含茂才
皇太子册立入贺
怀元美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四
李柱史蜀扇
估客乐 其二
采葛妇歌
送吴郎中谳狱江西 其三
三洲歌 其一
湖就姑曲
赋得边马有归心
秋日 其四
宿林泉观
酬郭子坤感怀 其三
杨山人 其二
寄殿卿
建安体 其一
送祠部莫郎中贵州提学
莫愁乐 其四
酬殿卿寄惠达摩渡江图
过刘簿山斋
录别 其八
山房书壁 其二
萧萧篇哭孙 其二
寄赠元美四首 其三 藤障子
周象贤明府明卿门人属感明卿放逐因赠明府
寄吴明卿 其八
赠刘将军
采莲童曲 其一
得徐使君所贻王敬美见赠答寄 其四
山斋牡丹 其二
寄怀元美
秋夜白雪楼赠周公瑕
幽州马客吟歌 其一
秋日 其二
送李太守之东昌
燕歌行 其二
殿卿乞酒作此寄报 其二
碣石篇 其三
黄督
早春寄吴使君 其二
关门雪望
代香山寺老僧答
再答元美 其二
子夜歌 其九
作蚕丝 其二
答许右史 其二
汝宁徐使君 其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