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此物还堪惜,何官不可休。驱驰如昨日,药饵更清秋。
名已千人废,家徒四壁愁。南山归自好,沮溺本同流。
送子相归广陵 其六
广陵秋色雨中开,系马青枫江上台。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
乌栖曲 其四
江南女儿蹋蹀歌,阳春窈窕出绮罗。黄金辔头紫骝马,长安少年事游冶。
神弦歌三首 其二 道君曲
中庭有树,其实诩诩。道君出入,先以风雨。
郡斋同元美赋
游子苦行役,驱车自溟渤。依依车生亲,斗酒日云没。
秋风亦已厉,萧条众芳歇。何以赠君子,徙倚揽明月。
燕婉当及时,霜雪变华发。高足蔽天衢,浮云望双阙。
令德一见疑,积毁能销骨。中怀不复喻,邈若胡与越。
绸缪有故人,知音无仓卒。常恐远别离,含意向明发。
与子与游灵隐寺吴马诸公同赋
片雨挂龙涔,清风啸虎林。海浮西域至,江插洞天深。
小岭将遥集,名山岂陆沈。地灵闻水乐,岫隐见云心。
金粟寒应结,香炉回自阴。藤萝褰窈窕,台殿倚萧森。
石笋高遥笔,莲花净盍簪。何须怀谢客,俱解越中吟。
丁香湾
平潭澹不流,寒影群峰集。斜阳一以照,彩翠忽堪拾。
岁杪放歌
终年著书一字无,中岁学道仍狂夫。劝君高枕且自爱,劝君浊醪且自沽。
何人不说宦游乐,如君弃官复不恶。何处不说有炎凉,如君杜门复不妨。
纵然疏拙非时调,便是悠悠亦所长。
长歌行 其二
仙人揽紫芝,芳灿如芙蓉。两耳委其肩,短发以蒙茸。
侍从几玉女,导我入云中。奉我一丸药,期我于空同。
服之生羽翼,婥约变形容。顾见云中鹿,婉蜿成白龙。
殿卿乞酒作此寄报 其一
遥传锦札雁池来,问我看春醉几回。消渴未能常傍酒,乞君携客上平台。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六
十载风流侍从臣,归来依旧帝城春。金华殿里谈经客,半是同时献赋人。
古意寄德甫 其三
明月照我床,清风感重闱。遗书发怀袖,彷佛见容辉。
古欢匪自今,游子当何依。千秋一高唱,岂独知音稀。
莫言苦行役,极宴不如归。努力两黄鹂,为尔故乡飞。
赠郑将军之铜江 其四
射策当年捕虏才,提兵又度百蛮来。秋霜已避横戈气,春雁应同结阵回。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八 代应德琏
郁郁西北云,千里驱重阴。临江大耀士,方舟载浮沈。
连波响风雨,长緤纷悲吟。分曹命超距,逸气不可禁。
君子在行伍,常怀饥渴心。非不愧细微,良遇日以深。
故山何时旋,徘徊中自任。
九日示殿卿
林头浊酒浸黄花,门外萧萧五柳斜。此日登楼人尽醉,谁知秋色在陶家。
将至梁园寄殿卿
谁擅梁园作赋才,只今枚叔在平台。春风好为传消息,恰是相如汉署来。
夏日张茂才见枉林园 其一
残书开积雨,高枕对重林。非尔乘幽兴,无人惠好音。
分宁鸡黍薄,交自布衣深。不改青松色,堪知白雪心。
诸生贫嗜酒,多病老抽簪。何必论丘壑,金门总陆沈。
神弦歌三首 其一 宿阿曲
天门詄荡荡,地户郁沈沈。真官下云中,窈窕从苏林。
懊侬歌 其一
五丝合欢被,还得五丝缝。侬为懊恼曲,还持懊恼侬。
襄阳乐 其五
杨州大估客,千金作一装。谁敢攀贵德,牵坏侬衣裳。
于白雪楼送龚生入贡
楼上春阴动晓寒,蓟门千里入寒阑。别来白雪还谁和,老去青春好自看。
天子今逢新禹贡,诸生不改旧周官。临轩若问羊裘客,莫道江湖有钓竿。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寄吴明卿 其一
荅寄用晦王孙 其二
汪中丞台火救者独以剑出弹铗而歌和以相吊
咏古 其六
罗敷曲
汝宁徐使君 其十
答元美问余近事 其二
四时子夜歌 其二
和周公瑕猗兰篇兼呈元美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九 代阮元瑜
乌生
咏古 其十五
初春 其三
铙歌 其五 翁离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四 代王仲宣
谢中丞枉驾见过兼惠营草堂赀 其一
秋夜白雪楼同许右史袭茂才分韵 其一
寄许殿卿 其一
荅寄余德甫
送公实还南海
再答元美 其二
答殿卿九日见怀 其一
杂兴 其九
病中赠殿卿 其一
送郭使君解郡暂还豫章诗有序
为魏使君送黄生归楚
酬许使君读鄙诗见赠 其二
铙歌 其十五 上邪
谢魏使君题白雪楼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瑶池谣
青州志成薛生重枉报别将诣元美作此为赠
挽王中丞 其四
和梁宪使过密咏天仙宫白松 其二
与刘宪使过子与大佛寺
闻雁得元美兄弟书却寄
录别 其一
和殿卿春日梁园即事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二
估客乐 其二
赠李封君兼讯长君进士
汝宁徐使君 其八
和马丈见送巡海之作
席上鼓饮歌送元美 其五
初抵浙中感遇一首呈马丈
寄怀子与
和许长史筝伎篇
古意寄德甫 其二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其一
送右史之京 其六
南溪老树行
襄阳蹋铜蹄 其三
咏古 其十三
三洲歌 其三
王中丞破敌辽阳凯歌四章 其三
题潘廷尉留馀堂
登邢台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五
秋夜白雪楼同许右史袭茂才分韵 其二
冬日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