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隐几怜清晓,开轩命浊醪。西风行薜荔,白露缀蒲桃。
气逼蝉声苦,天含雁影高。壮心堪自见,秋色正滔滔。
初春 其三
使者归朝疏,将军捕虏才。乾坤军越震,烽燧九边来。
国步艰难过,天颜骀荡开。紫宫春窈窕,华省日徘徊。
白石饭牛客,黄金图骏台。终看成遇合,未可怨无媒。
挽王中丞 其六
莫道江南梦里遥,白杨明日便萧萧。门人尽爱伤春句,不拟招魂与大招。
秋日东村偶题 其一
西风萧瑟病相如,高枕从他世上疏。莫道浮云多变态,还将秋色到茅庐。
艳歌行 其一
皎皎月中兔,罗网安得错。夫婿流宕子,翩翩长道路。
上堂事舅姑,下堂力蚕作。日出行采桑,春风动纨素。
不知何年少,踟蹰西北顾。请君且莫顾,黄金徒自误。
黄金道路傍,谁当见国卿。
送皇甫别驾往开州
夏日张茂才见枉林园 其二
当时河朔饮,未必胜陶家。古井必阴合,虚亭落景斜。
敲棋来冻雨,散帙映明霞。树啭双文鸟,盘浮五色瓜。
清谈开暑气,白发莹冰华。更有忘忧草,能回隐士车。
录别 其五
乖疑起恩爱,离别生欢娱。念子非一身,中怀难久俱。
握手一相失,奄忽秦与胡。新知自言乐,山海日以殊。
行路方未央,出门思故庐。浮云没景光,北风悲有馀。
褰裳复四顾,徘徊当路衢。结发在战场,皓首为征夫。
郡斋送张肖甫 其一
蓟门相忆处,岂不问加餐。卧理非吾意,诗名向尔看。
白云尊酒尽,山色郡斋寒。莫惜重投辖,秋风道路难。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十
东观风流著作郎,满朝谁不羡恩光。赋成清思如秋水,一片霜毫洒玉堂。
寄吴明卿 其六
楚娃双侍玉为颜,劝酒能歌雉子斑。醉杀休论官不调,古来迁客几人还。
渡滹沱
滹沱来不极,晓色荡孤城。击楫中流过,褰帷下吏情。
天衔纡岸转,日上大波行。独在知津后,风尘见濯缨。
戏东张茂才
罗姑春酒百花香,潦倒张郎自不妨。为问君家三妇艳,今朝若个画眉长。
送元美 其一
吾曹天地在,不惜滞风尘。意气能无合,文章自有真。
齐名他日事,侧目此时人。为别还秋色,樽前白发新。
五子诗 其五 梁公实
梁生起南海,负气何倜傥。北交中原士,徘徊得吾党。
高名岂宿著,一朝奋鸿响。时俗既淆浊,振衣念独往。
礼法难为工,局促向天壤。王乔可等期,服食理非枉。
引领还罗浮,愿言税尘鞅。俯视大河流,逶迤浮云上。
盛衰随物化,世情自卤莽。吾意当告谁,黄金妒偃仰。
公燕诗九首 其五 孔璋
羁客心无娱,閒居日悠悠。驾言侍高会,公子招我游。
凯风飘怫郁,素晖荡清流。中庭焕绮树,芳蕤自沉浮。
登台远顾望,高下见原畴。肃肃山谷悲,黯黯阴气收。
篇章时间作,羽觞不及投。逍遥何以立,功名为相求。
琅琊王歌 其二
炎天五六月,挈枕逐阴凉。絺服不掩体,唤女汲寒浆。
和周公瑕猗兰篇兼呈元美
玉指红颜拥上春,劳君一顾落梁尘。当时解赠同心句,汉省风流在几人。
赋得边马有归心
飞将驱天厩,乘秋踏大荒。三军呼骠骑,一战蹶名王。
急难才堪老,横行势可当。嘶声悲汉月,顾影净胡霜。
总辔阴山上,鸣镳瀚海旁。何如春草色,躞蹀向长杨。
建安体 其一
转蓬遇回风,千里一遨游。良时不自爱,汎汎亦何求。
西来既迂怪,周孔以坟丘。患无纷葩名,年往非所忧。
烈士多壮心,对酒苦难酬。枕石太华颠,俯漱江海流。
送郑生游大梁诗
君不见黄鹄高飞未可罗,榆枋之雀奈我何。拂衣春色为黯淡,故山高卧白云多。
风尘谁识大梁行,夷门轻薄笑侯生。虚左莫言公子事,今日邯郸已罢兵。
金丹初出照人寒,瑶草千年老鹖冠。更欲清秋观渤海,那能渴病滞长安。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送祠部莫郎中贵州提学
寄余仲蔚
公燕诗九首 其四 仲宣
四时子夜歌 其七
秋日村居 其一
关门雪望
襄阳蹋铜蹄 其三
东门行 其二
岁杪得元美兄弟书却寄 其二
录别 其二
送靳颍州子鲁
神弦歌三首 其三 圣郎曲
送徐汝思 其一
采葛妇歌
与子与游保叔塔同赋
和殿卿春日梁园即事
送刘户部督饷湖广 其二
答殿卿九日见怀 其一
和荅殿卿冬日招饮田间 其二
于白雪楼送龚生入贡
古意寄德甫 其一
罗敷曲
张明府见惠榴柿 其一
毛封君
琅琊王歌 其四
送右史之京 其一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八
大阅兵海上 其三
咏古 其二
咏古 其四
哭公实 其五
观猎 其一
酬皇甫虞部
三洲歌 其二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九
寄题离薋园 其二
采莲童曲 其一
五子诗 其二 吴明卿
汝宁徐使君 其十
四时子夜歌 其二
送都转运刘使君还万安有序 其二
答潘润夫病中见赠 其一
答寄子威
灌甫东陂宴
襄阳乐 其五
寄许殿卿
杂兴 其七
铙歌 其十三 雉子
酬殿卿长史夏日过饮 其二
寄吴明卿 其一
酬郭子坤感怀 其四
求志园
荅王敬美广川道中见怀
观猎 其二
紫骝马歌 其四
挽王中丞 其一
古意寄德甫 其三
冬日 其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