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青鸟翩翩锦字通,玉箫秋冷玉函宫。情知洞里如花女,共指风流许侍中。
蹛林歌
单于庭,阴山下,汉家和亲刑白马。刑白马,祭龙城,今年蹛林大会兵。
寄元美 其二
岂不为同舍,于时愧重名。佳人谁独立,大将尔横行。
病起高诗兴,春光美宦情。悬知思远道,落日蓟门城。
秋日 其一
薄游寒暑换,仍自滞孤城。华发看人事,浮云识宦情。
拂衣驱病色,悬榻避时名。但欲眠清昼,相嘲任友生。
荅龚茂才
中原相望两漫漫,傲吏重弹柱漫冠。不尽青云东岳气,飞来白雪大江寒。
人今雨别千年事,君自风流二仲看。若问严陵滩上月,小清河北照渔竿。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元美起家按察河南寄促之官
莫道渔樵计已安,主恩堪为一弹冠。足知上国群公疏,犹作中原二子看。
虎观迥连嵩少起,龙门高倚大江寒。与君聊玩人间世,明日抽簪未是难。
送右史之京 其一
汉家高宴柏梁台,千载风云拥上才。谁得似君珠履贵,亲承咳唾九天来。
酬郭子坤感怀 其三
何来双鬓雪,五月镜中寒。便欲烦君镊,萧萧不可看。
劳别子与 其二
马卿元自汉词宗,天子同时叹不逢。总为故人邀贵客,故将车马过临邛。
重寄元美 其一
十载交游满帝都,五陵年少避呼卢。只今惟有张公子,匹马时时过酒徒。
见火齐镫问是右史持入梁
火齐春镫七采装,谁投明月向梁王。也知照乘珠犹在,不是先容不敢张。
桃花岭
一度桃花岭,烟霞处处新。纵迷源上路,犹似武陵人。
刁斗篇
阴山战合胡天黑,汉兵大呼单于北。边秋日落五原屯,碛火夜连千灶食。
骠骑横戈拂铁衣,悲风黄草白榆飞。渡河鸟阵旌旗伏,卧壁龙沙鼓角希。
征人马上援枯骨,满地清霜刁斗发。朔气遥传瀚海云,寒声乱动轮台月。
掩笳骄雏听垂泣,按剑材官怒指发。宫女琵琶咽逝波,使臣旄节凋幽窟。
谁能绝漠靖边氛,哀响如今不可闻。六郡少年思转斗,摐金犹忆李将军。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八
客从洛浦至,遗我合欢衾。中有长相思,缘以结同心。
芙蓉发文彩,鸳鸯厉哀吟。游子正无衣,天气复已阴。
故人此属意,徘徊独至今。
集元美宅送汝思吴峻伯袁履善三比部
别赋吾能作,还销客子魂。上林销黄鸟,何处此青樽。
帝念徵兵日,人衔祝网恩。星榆散使者,春草待王孙。
于役分江徼,相思共蓟门。风尘异南北,莫向雁书论。
琅琊王歌 其八
新买五尺刀,摩挲不离手。但来看此物,军中谁更有。
和子与过访平原道中值雪二首时按察楚中 其一
九河风色报褰帷,道入平原雨雪迟。天欲并传梁苑赋,君今试和郢中词。
凭陵尺素光犹动,缥缈扁舟兴可知。况值如渑春酒熟,好来投辖未须疑。
杂兴 其十一
万事无不有,何言能自持。巢由乖世度,高行众人疑。
俯仰在当路,得丧未可期。汤火煎太和,倾侧使神危。
终身系罗网,失势还相欺。念我平生欢,临觞命妖姬。
杨山人 其四
长裾不为王门宾,千金散尽江湖人。菰城一卧三十春,看尔红颜逐燕雀,终然白发行风尘。
五子诗 其二 吴明卿
吴生荡涤士,明德复何早。高举凌风翮,青云漫浩浩。
良士冠带会,斗酒弄辞藻。一弹中清商,下里难为好。
知音率已稀,隐几存吾道。众言纷盈庭,胶漆各自保。
掩耳走淆乱,褰裳度潢潦。骂坐岂尽狂,流俗令人老。
陆沈金马门,怀袖谏书草。白日有弃捐,游子悲不造。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怀元美
送罗大参之任山西 其一
铙歌 其十七 远如期
寄宗考功 其一
山斋牡丹 其三
和许长史玉函宫携妓 其一
答元美问余近事 其二
赠郑将军之铜江 其四
石城曲 其二
秋日东村偶题 其一
与三君登楼
于白雪楼送龚生入贡
得殿卿书兼寄张简秀才
山斋牡丹 其一
阁夜示茂秦 其四
送历城李明府入计
殿卿乞酒作此寄报 其一
二子诗 其二 谢茂秦
寄吴明卿 其四
古意 其六
杂兴 其七
和许史秋日玉函观 其二
挽王中丞 其三
寄吴明卿 其十
汝宁徐使君 其八
汝宁徐使君 其七
赠李封君兼讯长君进士
前溪歌 其五
怀子与
咏古 其十二
寄刘子方斗酒
殿卿示乐府序小诗报
五日与殿卿游北渚 其二
挽王中丞 其一
泾州
录别 其三
丁香湾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五
送李太守之东昌
录别 其九
秋夜白雪楼同许右史袭茂才分韵 其一
青溪小姑曲
三洲歌 其三
汝宁徐使君 其一
寄殿卿 其一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四
四时子夜歌 其五
石城曲 其三
答殿卿过饮南楼见赠 其二
送陆从事赴辽阳
古意寄德甫 其二
赋得雁池送许右史游梁分奈字
寄元美 其五
碣石篇 其四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六
答赠沈孟学 其四
王中丞破敌辽阳凯歌四章 其二
岁杪再得殿卿书却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